因为10日下午的飞机,不想在无聊中打发时间,想来无事,前一天晚上便在网上看看合肥有无好的去处,终于看到了名气不大但风景图片很吸引人的三河古镇。第二天早起去赶车,是没有空调的小型车。尽管车没开前的闷热,车厢内坐椅之简陋,环境之脏乱让人难以忍受,但当其行驶在田间小路上,在一片荷塘与绿阴中穿梭时,微风轻吹,感觉确是特别惬意。
车上一个小伙听说我们从新疆来,要去三河时,立即显露出不屑。“你们怎么会去三河?我家就在那里啊。”一听很高兴,忙向他打听事。当我们向他问起三河如何行走与游玩比较好时,他给的答案却十分有限,“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在广东工作呢!”有点失望,看来最美的风景在远方,一点没错!
到了三河就遇上一个很热情的拉人力车的小伙,兼解说员。虽然如今已不记得他是姓王还是姓张,但他汗流浃背的形象依然镶嵌在我对三河小镇的印象里。刚开始对他不是很信任,不想坐他的人力车,拗不过他的坚持,最终答应了他的服务。当真正坐上他的人力车,听他边蹬车边解说时,青石板的小街是一路上坡,上桥,小伙开始累的气喘吁吁,背上的衣服开始被汗浸透。我在车上觉得坐不住,坚持要下来走,“你只负责解说好了,我不坐了!”但他不依,“不累,不累。我的解说可是三河一流的奥!”他很幽默。
印象最深的有那个构造独特的小姐绣楼,方方的天井,暗藏玄机。想像着一个细雨的黄昏,那位终身未嫁的小姐依栏孤独的身影,小小的天井锁住他的身,拉长着她与外界风花雪月的距离。我在想:仅仅是小小的天井吗?那个时代的那个制度,我暗自为她伤怀,感叹不已!
来到小伙子极力推介的博物馆,小小的馆内收藏让我大开眼界,的确不虚。如回到小时候的老宅一样,雕花的坐椅,镂空的沉重方桌,在暗暗的馆内散发出诡异的光,从窗外穿越的光线犀利,灰尘在光线里跳舞,裹着小脚的奶奶仿佛来到我的面前,内心的激动无法抑制。摸摸小姐的卧榻,细细的雕花隐藏了多少伤心曲折的动人故事;坐坐官宦人家的太师椅,荣华富贵过眼云烟;墙上有三河文人举子家门上的牌匾;皇帝所赐的荣誉;百姓家祠堂的训言;很多匾上的意思小伙子也不能给我正确的答案,模棱两可的解释让人更是糊涂。我只觉得历史长河浩浩荡荡,觉得三河小镇里我的渺小。那个几个人共用的长长的大算盘很让人惊奇,电影里才有的场面,两个小女子一同试了试,有过去当铺里小伙计的感觉。
沿着长长的河堤,垂柳拂面,河面有一小舟从远及近,我们慢慢前行,踏上飞檐画廊的拱型桥,一个老奶奶静静地坐在桥上的长条椅上,依栏看着河水,是看清清的水吗?还是在记忆里寻找遗失的美好的时光?不得而知。她的短发齐耳,已是全白,但整齐的一丝不乱,衣服也是干净利落,想当年定是三河一代出名的佳人!我悄悄地靠近她,偷偷地与她合了影,整个过程她没有丝毫改变,脸的表情、坐着的姿势。这大概就是传统淑女的端庄与大气吧。
三河的建筑已是现代与古代的融合体,看来近几年在旅游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无论是房屋还是路面,修补的痕迹明显,两者的结合也欠合理过渡,江南小镇应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路,仅能容一人通过的一人巷子……应有尽有,风景与名家相比也不逊色,但在外的名气却远不如周庄、乌镇来的有气势。名人古居馆内陈设内容极少,要想做强做大,还有很多方面要动脑筋、花气力、有创新下大功夫去做,比如宣传、比如规范、比如与深厚文化底蕴相配套的设施,还有小镇人们对此旅游事业投入的热情,但但一个小王或小张并不够。
回来的路上,昏昏然入睡,梦中依稀可见一女子独自撑着油纸伞,走在雨中的青石板路上,走过窄窄的一人巷,慢慢没入三河的浩淼云烟中去,她是谁?背影是那么的熟悉。。。。。。
是我的奶奶,还是桥上的那位曾经的小姐?一切的一切都成为过去。我曾经来过的三河,在我的记忆里也会成为过去,所有的人,所有的事。
-全文完-
▷ 进入月牙儿梳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