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柏林大学云过风来

发表于-2012年10月14日 上午11:55评论-39条

德国的柏林大学你可以不知道,因为这所二战前欧洲乃至全球的学术中心,终究没能敌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践踏与摧残,无奈一分为二,我们所说的柏林大学也就成了后来的洪堡大学。但要说费希特、爱因斯坦、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赫兹、海涅等你也不知道,那我就无话可说。尽管这些人都曾在柏林大学任教或就读,但你不知道他们是何许人,说又何用?不过为了帮助你建立起对柏林大学的直观印象,我还可以再说几个人名,他们是周恩来、蔡元培、陈寅恪,我想这几个你应该知道一二,因为这几个是中国人,而且也算得上比较出名的中国人,他们都或短或长的就读过柏林大学。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用这么长的篇幅勾起你对柏林大学的好奇,其实我并没过多的用意,当然我也不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更不是哗众取宠,我只是想说一件简单的小事。不过此事虽小,确是当今热议之事,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无论官,无论民,无论富贵,无论贫贱,都在说,不说则疑似会有各种嫌疑被加于头上,或别人加的,或担心别人会加的,或根本就是自己心虚,自己给自己加的。这件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这事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中国人都已经知道,我用不着说,也用不着我说,当然也压根轮不到我说。但我要说的事和这件事有关,确切的说是和诺贝尔奖有关,我就是想告诉你也就是在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柏林大学,曾经有二十九人先后获得过诺贝尔奖。

按说这也没什么,诺贝尔奖不过就是以瑞典人诺贝尔命名的一个奖项,不过就是巨富诺贝尔有太多的钱,怕死后没处安置,所以就在遗嘱中创立了这个奖项,不过就是由瑞典本土的科学院、学会或学术院的十几个评委根据自己的好恶原则评选出来的“争议永远无法停止”的奖项。既然如此,柏林大学二十几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实这也是我接着想要告诉你的,柏林大学根本没大惊小怪,实际上人家压根就没把这事当回事,大学没有,大学的管理者没有,获奖的个人没有,在柏林大学就读的学生也没有。

走进柏林大学,也就是走进现在的洪堡大学,你若想从某处看出点诺贝尔奖曾经数十次走进这个校园的迹象,肯定会失望,无论你怎么寻,无论你何处听,都不会有任何线索。

当然,如果你硬要找出点证据作为某种辩驳的理由,你足够细心,又足够耐心,那你会找到,不过找到了还是会令你失望。因为就在大学校园的主楼二楼,过道墙上,随意挂着一些不大不小的黑白照片,就在这些黑白照片中间,散落着这些诺贝尔奖得主的头像。介绍的文字就在照片的下边,极细极小的字,若有若无,模糊不清。介绍的内容主要是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的成就,诺贝尔奖只是作为一项成果一笔带过。墙上女教授的照片居多,因为柏林大学很重视有知识有成就的女性,如果不幸你对这些女性尤感兴趣,那你还是找不到。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泰戈尔,1913年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没有预料中的轰动,更没有举国空谈的肤浅之喜。泰戈尔之所以在如此巨大的成就面前沉得住气,安得住心,据说在于他从佛学中领悟了寻求内心平静的真谛,面对哀乐悲喜的冲击,能用超人的平衡力,使精神状态经常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宠辱不惊,也许是做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备条件,也是第一条件。一颗浮躁的心,怎能经得起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名利带来的打击和诱惑。凡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凡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哪个又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干工作的静者,若非安静,若非淡然,又怎么可能取得成就,且继续取得更大成就。

这就是人与人都同样来世上走了一遭却有着不同人生轨迹的主要原因。我相信,莫言是沉静的,是淡然的,诺贝尔奖只是对他辛勤劳动成果的一个肯定,他心慰藉,慰藉的结果是更加的无言,更加的沉浸于创作之中。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舆论环境的好坏,观众心态的正邪,都直接影响着某些成大事业者的心情,甚至精神。这几天看看国民的各种言辞,各种举动,想必,其中包含着多少性质,多少目的,凡是头脑清醒的人,都能分辨得清。

一个人浮躁只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一群人浮躁只会影响个别人的心态,一个圈内人浮躁只会影响一个行业的兴起,一个国家的浮躁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某些人、某些事,而是整个民族的发展与衰落。

二次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内政治混乱,经济萧条,人心散落。但日本人埋头苦干二十年,科技发展之神速令世界震惊,令世人刮目,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强国。日本人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更没有大肆炫耀,而是继续沉下来,扎扎实实地继续前行着自己的脚步。多少年过去了,在电子、汽车以及很多高科技行业,世界上哪个国家能望其项背?当钓鱼岛事件来临的时候,很多国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打,我们能战胜日本吗?其实根本不需要发出这样天真的问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有实力,还怕沉住气,还怕不说话?任你折腾,我不言不语,一旦超出我的底线,给予当头痛击即可。不过记住,实力来自于摒弃浮躁的心,来自于踏踏实实干自己的事,韬光养晦,不是浮躁的心气可以成就的。

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时候,我着实高兴了一阵子,想,藉此良机,一个全民运动、全民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局面应该形成了吧。结果令我失望至极,大家喊了一阵子,热了一阵子,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身影越来越远,国民的心劲早已泄的干干净净,甚至不如以前。今年又是奥运年,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伦敦赛场升起,国歌雄壮的奏响,在短暂的热血沸腾之后,总是陷入久久的沉思。许多的体育健儿为国争得了巨大的荣誉,许多的国民为之人心振奋,自豪无比,但行动呢,自豪过后怎么总是沉寂?

荣誉如果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如果起不到警醒的作用,那就永远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被认可的标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实中,却很难看到。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人,确切来说更应是中国的文学人扬眉吐气的大事情,可喜可贺,可大喜可大贺,可巨喜可巨贺。总之怎么开心都不过分,怎么狂喜都不过分,甚至,怎么骄傲怎么自豪都不过分,但是,狂喜狂贺之后,这个属于莫言个人同时也属于全中国人的荣誉究竟能给国民尤其是文学人带来什么,会是激励吗?会是自省吗?会是一支强心剂,让那些沉浮于世的心真正沉静到生活中,沉静到工作中,沉浸到文字创作中吗?

我不敢说,但我希望是。

只要不只是成了某些人的政机,某些人的官机,某些人的商机,某些人的无稽就好。

我又想起了柏林大学,那过道里的墙壁,那二十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黑白照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云过风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人,确切来说更应是中国的文学人扬眉吐气的大事情,可喜可贺,可大喜可大贺,可巨喜可巨贺。莫言能得到世界的肯定,也说明中国本土文化开始被世界广泛的认知与接收,这对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与传播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欣喜激动自豪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扎扎实实的工作。 宠辱不惊,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在民族的土壤上生长出独具魅力的文化果实,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受益,这才是每位伟大的作家最本质的写作初衷。
当一所大学先后培养出二十九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学生,已经无需过多的赞誉,本身就是一座荣誉的殿堂。当我们在柏林大学的过道墙壁上看到二十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黑白照片的时候,那种经过时光的沉淀还原成的最本真的色彩,如同昼与夜,时光替我们记住了他们的辉煌,历史替我们记住了他们的伟大。
其他的喧嚣,终将如浮云逝去,唯有那些不朽的文字和卓越的成果,让人类的文明历史朝着更加美好的轨迹行驶。

文章评论共[39]个
呆贝贝-评论

当我们在柏林大学的过道墙壁上看到二十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黑白照片的时候,那种经过时光的沉淀还原成的最本真的色彩,如同昼与夜,时光替我们记住了他们的辉煌,历史替我们记住了他们的伟大。at:2012年10月14日 中午1:37

云过风来-回复很有表现力的几句评语。谢谢贝贝。问安!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8:57

呆贝贝-评论

其他的喧嚣,终将如浮云逝去,唯有那些不朽的文字和卓越的成果,让人类的文明历史朝着更加美好的轨迹行驶。at:2012年10月14日 中午1:38

云过风来-回复是啊,唯有那些历时不退色的文字。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8:58

呆贝贝-评论

一篇充满思考与智慧的文章,贝贝拜读学习了,问好老朋友,祝写作愉快!at:2012年10月14日 中午1:39

云过风来-回复再谢贝贝。辛苦了。一切安好。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8:59

紫心草-评论

欣赏大作,问好!at:2012年10月14日 下午3:59

云过风来-回复谢谢心草。问好!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9:00

喻芷楚-评论

浮华与浮澡都是国人的本质,这不,书店莫言的书着落 多被成年人买的差不多,女儿 说他们肯定是买给小孩子看的他们未必读,我笑了,我说我绝对不买.也许值得一看.at:2012年10月14日 下午4:22

云过风来-回复会给很多人带来机会。谢谢。问好芷楚!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9:01

柯羽-评论

(:012)中国人,太浮躁了,获诺奖无疑是可喜的,值得庆贺;但是喜悦和喧嚣之后呢?中国人啥时候能把名和利置之身后,踏踏实实的呢?at:2012年10月14日 下午5:16

云过风来-回复谢谢朋友。祝安好!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9:02

阳光小张-评论

欣赏问候,祝福天天快乐。at:2012年10月14日 下午6:20

云过风来-回复谢谢小张。祝秋安! 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9:02

月光下的眉儿-评论

但愿这次莫言的获奖能给我们的文学带来点什么。谢谢云过冷静地思考。问好云过!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11:04

云过风来-回复谢谢。谢谢您一直的关注。问安! at:2012年10月15日 早上8:28

月光下的眉儿-评论

再看,感触良多。中国人就是太浮躁了,似乎没一点风度,或叫底蕴。at:2012年10月14日 晚上11:14

云过风来-回复一种不惊吧。或者一种淡然,一种从容。再次问好! at:2012年10月15日 早上8:29

缘水香如故-评论

激励!自省!作为新手,如故觉得文学界应该有莫言精神!感谢勤奋!冷静!思考的师兄!祝写作愉快!at:2012年10月15日 清晨7:02

云过风来-回复如故写作愉快! at:2012年10月15日 早上8:30

朱诗卉-评论

很有见地,赞赏!at:2012年10月15日 上午11:39

云过风来-回复谢谢诗卉。祝福安好! at:2012年10月15日 晚上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