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郁闷,是不能用言语可以言明道清的。三更归来,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得上那么一课。还没来得及滔滔大论之后来一个华丽的长跑,电话就挂断了。故而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电脑。他总是微笑着对我们说教,这微笑让人在这清秋的深夜里,不再觉得是那么寒冷了。见了面,请安之后照常骂我滑头,对此,我早已欣然接受了,以为又要唠唠叨叨从盘古开天到祖国诞生的说上大半夜,出乎我的意料,很是言简意赅。或许是这就是他老人家的可敬之处了,然而临别时一句话,让我险些呜呼哀哉了,“你写一篇心得体会吧,关于今夜这个话题,诗词与写作。”他微笑着对我说道,这或许就是他老人家的不开明之处了。
说道这写什么心得体会,教育记录之类的文字,我是很犯难的,似乎是件很头痛的事。既然老人家让写,那就多少写点吧。对于诗词,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很多还是大家先生了。说实话,我是没怎么通透。故而也就只能瞎说说,有胡说海扯的嫌疑,深究起来就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因此,当不得真。若有不当之处,先生可一笑置之,不必当真。
在人类语言文学的发展中,诗歌的出现,可谓是文学史上最重彩的一笔。它已经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了,是一种语言文学的精华的体现形式之一。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多悠久,我是不曾考证过。对于分类了,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大概分为,西方诗歌,东方诗歌。然后又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又衍生出了词和曲等等,诸如此类的分法,说实话,我是不甚明白的,就此略过。不过中国的诗歌走的是与世界不尽相同的路子。张爱玲曾这样说过:“中国的新诗,经过胡适,经过刘半农、徐志摩,就连后来的朱湘,走的都像是绝路,用唐朝人的方式来说我们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经给人说完了,用自己的话了,不知怎么总说得不像话,真是急死人的事。”可是出人意料的好诗词,还是不少的,像毛爷爷的《沁园春.雪》,《长征》等等。
古往今来,我们都在对语言进行着剪裁修饰。说明白点就是在字词上下功夫。古人在缩句,我们却在扩句。而古诗词就是介于缩于扩之间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故而诗词从语言上看起来不今不古的,半文半白的形式。譬如词在古时又叫长短句,其意思大概就是像话一样就是比较明白的句子。
对于写诗填词,我是不怎么擅长的。不过,还是知道一点,写诗应该抓住现实生活中事物,当以新鲜不同的心情准确的眼光来看待你所看到的事物,这样就可以写出点像样的诗词来,即使偶有失蹄,不慎落马,也没有多大的损失。写诗填词时,切莫迁就旁人的要求,始终按照自己心意写下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意思,用平凡的字词准确的书写心中的情感。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发现并展现一个引人入胜的侧面,这就是一种不平凡了。每个人对同一题材的事物看法不尽相同,如果这样,就需各按自己的手法去处理。由现实生活提供作诗的动机,并寄托以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诗词的真正核心所在了。
古人对于诗词要求甚是严格,可谓一丝不苟。不但要求格律平仄,押韵,律师还要求对仗等等,诸如此类的要求。其中尤以杜甫先生为最,他的诗以工整严明著称。古诗词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宋,唐宋以后,一枝独秀的地位不复存在了。对于李、杜,李煜,苏轼,柳永,易安,辛弃疾等等,他们所达到的高度,我们或许只能高山仰止了。不过,对于这个类似的问题,歌德曾经做过一个使人满意的答复,说:“我们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摆放在莎翁的时代里,对与之同时代的作家进行一番研究,呼吸一下本.琼生,玛森格,马洛,博芒和费勒乔等人所吹的那股雄风,莎翁固然仍显得超群出众的雄强伟大的人物,可是我们却会得到一个信念:莎翁的许多天才奇迹多少还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西方人之于莎士比亚,就如同我们之于李杜,李煜,苏轼,易安。
早些年,初学诗词之时。老师跟我说,诗歌,诗歌,从这叫法上就可看出诗和歌的紧密性,源出是相同的。词最早也是配曲来唱的。如果写诗填词的时候,踩着音韵的节拍,诗词会流畅自然得多。说到诗词格律平仄问题,这就不得不说说汉语声调了。声调,这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就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仄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的"声调铿锵"了。不能一路走高,也不能一路走低,从而没有重点,让人不明白所表述的是喜是悲。
音乐就是把不同的音交错,通过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故而我们写诗填词或许也是可以按这种原理来创作的。把声调中的平、上、去、入,当成音乐五声音阶,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来用。是否能产生一样的效果了,从而更好的表达情感的喜怒哀乐忧愁了? 举个例子来说“姑痛饮,卮酒奈情何?”姑、卮:阴平,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情,音音阶短。情、何:二声,中升调,不高不低。饮,酒:三声,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音阶长。痛、奈:四声,去声,高降调,音阶由重到轻。如这两字一般,后遗症很大,痛到你岔气,拖得很长。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对于这句话,他所要表诉的情感就似乎容易理解多了。
曾经看字典,发现这样的规律,与忧愁有关的词,基本是一,二声。忧这本就是一种长远而积压引起的情感问题,得慢慢酝酿的,需要长时间发酵,不能来的那么浓烈急促,就如他的声调一样,来得很温和平缓,如在耳边诉说。与幽愁有关的字,大多是三声,也就是上声,如这幽字一般,很深远了,深入到了深处,有回音一般,还有回响,故他就如他的声调读法一样有转弯,很幽深。宣泄情感的字绝大多数是仄声字中的四声和入声字,就如读音一样高降调,举个例来说,譬如,哭、泣、闹、怒、骂,哭是入声,其他皆为去声四声字。在此之中,有这么一类,比如像苦笑自嘲之类的词字,大多是平声中的一声,且音阶很短。譬如,自嘲,苦笑,往往感情是苦涩的,有一种身不由己,为之奈何的意味。苦笑,音大多都很短了。“呵呵”就是常见的词组。拖长了就变味了。似乎有不甘和为人所强迫得意思。故而我们是否可以在写诗词就可以根据所要表述的情感来择字,以更好的表述情感的波折变化了?这里面有没有跟音乐的五音有相通之处了,是否和声调的平上去入等有相似之处了,从而用于诗词创作了?
初识汉字时,老师就曾把字分为形声字,和拟声字等等。根据情感的不同,字的读音也不同,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譬如,敲、打、撞、击它们所对应的声调就是平、上、去、入四声。敲,阴平,这所包含的情感有一种溺爱的意味;打,上声,情感又比敲重点,有痛爱的意思,这个大家都曾经在父母哪儿体会过;撞,去声。这个感情就似乎到了厌恶的地步,到了那种不能控制的地步了。非得拼命不可了,进而得以发泄,这从去声是个高降调来看,是蛮形象的,一腔怒火,一发就降下来了,再高都能降。击,入声字,动作洒脱,不拖沓,一触即离。如读音一般,微升或微降,把握得很好。等等诸如此类枚不胜举,小子也就不一一列举了。综上所说,这情感的变化和声调是否是有一种规律了,就如五音中的 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了?我们是否可以按音乐的创作方法来写诗填词,准确的表达出各种情感,使人一看就明了了。从而真的的如歌行板一样的流畅、明了、自然了?
或许,说了半天,只是一面之词。故而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先生见谅,您一笑置之便可。权当茶余饭后一个谈资,以愉生活之乐,有何不可了。
-全文完-
▷ 进入泊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