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既是表演艺术家又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的王刚,在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一锤惊人,让许多寻宝人和鉴宝者大惊失色。有人说砸对了,有人说砸错了,砸对与砸错,人们无非就是在真品和赝品的问题上纠结。我却以为,不管是真品还是赝品,都砸错了。
在收藏领域,藏家们历来视赝品为垃圾,一说到赝品就谈虎色变。不可否认,有人借助高超的艺术技巧,制造出众多以假乱真的仿品,让人们迷茫在“对”与“不对”之间。在古玩市场,凡是“走眼”的,必怅然若失,偶有“捡漏”的,总是欣喜若狂。这种鉴宝标准,摆脱不掉以金钱来衡量某一艺术品的价值观。曾经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艺术被资本过度透支了”,我很赞成这个说法。在目前的收藏市场,金钱早已替代了艺术,拍卖市场上,人们几乎在拍卖金钱,而不是拍卖艺术。
收藏者的所谓“捡漏”,必是廉价得到了真品抑或珍品。但凡说“走眼”了,除了个别的真品在代价上有所偏离,大多数是因为获得了赝品而作此“冤大头”之叹的,显而易见是用银子作了衡量尺度。然而,捡漏毕竟千载难逢,试想,千百双慧眼在虎视眈眈,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你捉得这漏网之“鱼”呢?
其实,得到一件让你悔青肠子的赝品,也不必懊恼得茶饭无思,且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地“赝”法。作为一个经常涉足收藏领域的人来说,那些没有任何艺术品位的东西,纯属“小瘪三”之流的恶作剧勾当,你决不会被那些下三滥的造假者所诓。如果“有幸”获得一件赝品,既然入你法眼,那一定具有非一般人所能领会的艺术造诣。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任何一件仿造得勾你眼球,让你欲罢不能的艺术品,一定有其深厚的艺术底蕴。那么不管它是真品还是赝品,都是值得你拥有的。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用来欣赏的,能够让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才是它的终极价值。
赝品和真品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清仿”,所谓的“临摹”,它们虽然都不是真品,不照样被众多的人青睐吗?我们不妨跳出收藏的圈子,看看现在许多行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他们就是古往今来一代一代地仿制流传着的。制造赝品的人不是罪人,他们一手精湛的技艺,正是我们苦心孤诣寻找而且需要着力保护,只有那些利欲熏心兜售赝品的人才是最可恨的。勿以“真”喜,勿以“赝”悲,这才是真正的藏家胸怀。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