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结束了”报告我一消息的是那场属于我们的盛大晚会。但节日的影子依然在校园的上空飘荡,在我的心里回旋,当激情点燃笔端时,作为一中人,我不能不写点什么,为校庆添彩,尽管不浓,但总归是色彩。
(一)
校庆的筹备早在一年前就酝酿在领导头中,琐碎在一中人的点滴搜集上,但让我真正感到它存在的是9月29号下午的参观,那是从北到南的一次参观。那是一次全校教职员工的参观。
雅致明亮的校史展室,张张图片,记录着一中的成长,挥洒着前辈的汗水,项项成果,彰显着校友的智慧,那浓浓的文化底蕴弥漫着整个展室,熏陶着我的思想,渗进我的骨髓,我在搜寻着属于我的点滴,那熟悉的名字拨动了我内心自豪的心弦,它是我作为一中人存在的真实。
那具有现代气息的王力萍科技楼,不说那陈设与布置,单是那楼的投资者王力平校友,就足以想象学校是英才诞生的摇篮。那南北过道的橱窗里挂起的精英们的照片不也是有力的证明吗?他们用智慧的双眼警示着后辈,用灿烂的微笑满足着母校的变化。
那设在北角的展室,是绘画与书法的海洋,领导、校友的底蕴在这里呈现,学生、老师的灵感在这里形象,那淡淡的墨香弥漫在整个楼内,爬过窗户向校园扩散,许是以它特有的芳香迫不及待地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吧。
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构思,多少滴汗水的浇灌,才凝聚成智慧的诗行,发表在这金秋的校园。我只有把感谢的话语化成沉默的文字,致意那些幕后的工作者。
(二)
当秋天的太阳以他成熟的饱满把点点光辉洒落时,10月2号的校园换上了新衣,那红色的拱门是他绽开的笑脸、那飘扬的校旗、飞舞的彩球是它舞动的长裙,就连那团团簇拥的花朵,也似乎比平日艳了许多,那台阶上流动的瀑布也唱起了欢歌,大气、典雅的教学楼被这喜庆感染着,庄严中透着丝丝妩媚。
我作为一名校友接待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教室,不,是接待室,因为这里已被老师们营造成浓浓的接待室才有的氛围,我们的工作在期待中拉开了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络绎不绝,他们或秋霜满鬓、或沧桑智慧,也不乏刚刚踏入大学校园风华正茂的学子,他们或围坐,或拥抱,或握手,述说着离情别绪,感叹着岁月的无情,洋溢着相逢的喜悦,捕捉着曾经的记忆,震惊着如今的变化,赞美着母校的发展。整个接待室都染上了相逢的颜色:喜悦在这里盛开,笑声在这里荡漾。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感动着他们的感动。
不同的人在十几个接待室汇聚,但点燃的是同样的热情,回荡的是同样的笑声,播放的是同样的场面。这场景、这热情一直延伸到10月6号的上午,至今还温暖在我的心里。
(三)
这是一次成功的展示,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这也是一中向外界打开的一扇窗口,向来宾递交的一张名片。
晚会设在教学楼的正面。几百个学生穿着黄色服装坐在两边的台阶上,嵌在其间的两个鲜红的“60”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舞台像一颗红钻石嵌在中间,领导、嘉宾端坐正中,学生分列两边。
晚会披着满身的流光溢彩,在一片欢呼声中,踏着红红的地毯款款走来。
和雅之声。随着悦耳的铃声想起,晨会在琅琅的书声中拉开了帷幕,孔子语录在孩子们口中朗诵,思想的博大精深在舞台上演绎,学校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显现。欢快的舞蹈,娴熟的表演,深情的歌唱,流畅的快板,或是校友对母校的感激,或是在校生对学校生活的歌颂。学校“先做人,后成才”的校训在节目中渗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在舞台上展现。汇成一支和雅之声在每一个观众的耳畔回荡。
和仁之祝。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代代一中人:有漂流在海外的游子,有学成归来的精英,有科学家、有教育家、有工程师、有设计师、更令人惊叹的是孙氏四兄妹在体育战线上的骄人成绩,那位耄耋老人依然关注着母校······这一切都书写着学校的沧桑,见证着学校的阅历。当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中的一员走上舞台接受学生的祝福时,我内心翻滚的是感动。我们应该把祝福和感激化成掌声和鲜花送给他们————我们的校友,我们的前辈。
和乐之光。当台下的手机点亮、荧光棒舞动时,校歌在校园的上空回荡。那变幻莫测的灯光应和着台上的表演,恰到好处的释放着它的魅力。让眼睛缤纷,让心儿沉醉。当烟花再次绽放时,晚会在阵阵掌声中画上了句号。在这和乐之声中我看到了它的笑靥,那鲜红两个“60”不正是它的酒窝吗?
校庆,在属于你的日子里,我感受着,感动着,也在思索着。
学校的未来是什么?这无须质疑,无须猜测,它生命的长度是需要英明的决策、无私的奉献、大胆的改革去拉长,丈量它的是家长、是社会。想到这里,作为一中的教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因为我心中始终有一盏灯在亮着。
-全文完-
▷ 进入叶子1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