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他“老兄”,我觉得再合适不过。
他姓邱名德乐,中等身材,浓眉,眼睛特别有神,有大黑胡趋势,但未蓄,脑门既宽且亮,整天一副笑弥勒模样儿。
他于一九七八年考进潢川师范学校。那一年他近三十岁。以前由于“出身”不好,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与升学、参军、就业几乎无缘。就在他濒于绝望的境地时,命运出现了转机: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他一举跳出“农门”。
他师范毕业后,曾在我们村一所联办初中教书,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德才兼备的仁兄。那时,我十六、七岁,虽然年轻,但整日不思进取,又懒又贪玩,有时与人开玩笑没分没寸的。
刚认识时,我称他“邱老师”,他乐呵呵应允。他见人总是朱唇未启笑先闻,我搞不清也想不出他不笑时该是什么样儿的尊容。我联想到他的名字“邱德乐”中的那个乐字来,真是名符其人也!
有一次,我问他:“你怎么叫这么巧的一个名字?”我意指“德乐”谐音正好与我们方言中“陀螺”同音。问完,我有点忍俊不禁,竟哈哈笑起来。对于我的不逊,他仍报以坦然而又温和的微笑。他避而不答,却反问:
“年轻轻整日贪玩,有何打算?”
我毫不在意地回答:“得过且过。”又脱口一句,“咱们民师就象苍蝇碰到玻璃上――有光明没前途嘛!”
“咦?!”他不以为然,笑道:“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随后,
介绍给我一篇古文:“这是白居易写的《长恨歌》,我背了好几天都没背下来,你年轻记忆力强,敢和我比试比试?”
我接过一看,一下子被那精美的诗句所吸引,于是就真地把那首长诗背了下来,后来又逐字逐句向他讨教诗的意思:这是一首唐代悲歌,写的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生就一副天资国色的坯子,选进宫后唐明皇终日耽于其美色而懒理朝政。安史之乱时,京城长安危急,皇室避乱,途至马嵬山,三军谏君,贵妃自缢。贵妃躐死后,君王悲痛欲绝,后在一蓬莱道士冯都客的帮助下,寻贵妃而上天入地……
不知不觉中,我被祖国文学宝库中那瑰丽的色彩所陶醉。从此,产生了爱看书写字的兴趣。德乐老兄是我的引路人。
为了劝我早起听英语讲座,他说:“跑操去!”
为了帮我不惧寒冷,他:“寒冷是我们的朋友!”
特别令我敬佩的是,他三十几后,仍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郑州教育学院本科进修班。他在地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数篇。在知识的海洋中,在事业的高峰上,他勇往直前,乐而忘返。
一位良师,一位诤友,一位楷模,一位令我敬佩而又羡慕的兄长!
-全文完-
▷ 进入墨云沐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