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古诗词,喜欢它的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喜欢它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这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喜欢它能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真正是“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喜欢它的画意性的语言,真可谓诗中有画,而画意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加深远的意境,只寥寥数语即描绘出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
上学时我很喜欢语文课,尤其喜欢听老师为自己讲解古文,常常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记忆犹新的是《卖炭翁》、《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可惜自己生不逢时,因为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我终于没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和学习,如今回忆起来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大憾事。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在了烟雨红尘网站,并且逐渐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文友,真的是令风儿眼界大开。从那以后即常常利用闲暇时间浏览于烟雨红尘网站的各个版块之间,拜读着朋友们的篇篇佳作,浏览着各种各样的亲切留评,真有相见恨晚之意。
刚刚来在烟雨时,自己首先尝试着写现代诗,现在想来自己到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管写得如何就是敢于投稿,也许自己认为名字是虚拟的无人认识、也许真的是脸儿大不害羞……,总之自己是一入网站就不能自拔,于是连连投稿不间断。那种超乎寻常的热情也曾招来了一些人的非议……。但自己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甚至对网站规定的每天一位作者只可以发表五篇稿件感到有些不满,总是感到意犹未尽。现在想来自己在那个阶段,一定令那些负责任的编辑们吃了不少苦头,在此风儿奉上一盏香茶,向诸位在风儿起步阶段帮助过自己的编辑朋友们表示一下感激之情。
我的第一篇稿件发出后,即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不稳站不安的,也没有心思去做家务了,只是痴痴地看着显示器,真的希望快些有人来审核。记得那篇文章是“月下的清辉”编辑审核的,她的评语中肯及时,又不失鼓励与亲切感,着实令风儿感动,也增加了自己写作的决心。我把自己平时在qq空间所写的诗歌一一整理后陆续发出,逐渐从通过审核到推荐,有了一点点儿的进步。那时自己写作水平有限,更不懂网站的规定,总是先在空间发表后再到网站发表,结果最好的结局也就是推荐。望着别人文章中那闪闪发光的“精华”二字,实在是羡慕得很。直到自己做了编辑后才知道在空间里发表的也是再发,是不可以精华的。
再后来,自己开始写散文,凭着一股热情和自己上学时写作文的那点点可怜的知识,我探索着前行。感谢文清、军琳等老编辑的提携与鼓励,使自己一步步掌握了写散文的要点,终于写出的文章有了一些看点。在这里还要说说已经走了的编辑谢文龙和我的小妹妹梦海晴空,那次和他们合作共同写就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确实令自己受益匪浅,也迈出了写作散文的一大步。我喜欢他们洋洋洒洒、优美华丽的文字,读他们的文章真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其实,更令我陶醉的还是古诗词,我真的对它情有独钟。但苦于文化浅薄,没有系统学习过古诗词的写作方法,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诗词。我十分羡慕陈为习、吴新文、小侠艾虎、殊异、复老先生和若冲、马盛舜等古文高手的才情。拜读他们的诗词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即“朗朗上口、音律和谐、意境悠远、美不胜收”。但自己却基本不谐音律,却也自不量力、跃跃欲试,先后发表了些不伦不类的诗词,真的难为那些为我审核的古文编辑了,在此风儿向你们致歉,同时也感谢诸位先生对风儿的指点与鼓励。
记得自己在写现代诗时,在编辑群里大家说我太注重韵律,结果束缚了思路的拓展空间,有些意思表达得不那么挥洒自如。可是当我真的要写古诗词时,却完全被这要命的韵律难住了。读他人的诗词时感觉很容易,好像是随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可轮到自己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一首满意的好诗来,令自己万分苦恼。古文编辑马盛舜、艾虎、墨做仁、若冲等老师不厌其烦地对我指点,我却依然懵懵懂懂不知东西南北,天天对着那些平平仄仄苦恼得很。常常是写出了意境错了韵律,有了韵律又没了意境……
这些天闹得我像着了魔,把那些平平仄仄写在纸上、放在兜里,晨练时一边走一边在那研究、闲暇时趴在床上嘟嘟囔囔胡编乱写,却越写越乱,简直就写不成个东西了。先前还能写个古风什么的,现在却越看越成了四不像了,连自己看着都别扭。我真切地感觉到写一首四句话的七绝,比写一篇2000字的散文都难。爱人笑我快成精神病了,还说好在他在精神病院上班,如果真的有一天我疯了,可以为我向院领导申请个单间儿,气得我不知说什么是好。
曾经有人说写古文只是未捅破的一层窗户纸,而我却认为那是万里长城上一块厚重的砖,就这样我困在了那些平平仄仄中不能自拔,但愿有一天能够云开雾散,令自己迎来那充满阳光的一天……
-全文完-
▷ 进入风儿那么缠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