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沙永松
对联是用语言艺术表达的一种玲珑文学,比类其它汉语文学,以精巧、悦目、剔透为特点。其艺术灵魂,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它在巧妙运用语言整形的过程中,把逻辑修辞规范地调和成二元对称结构,形成独具风格的文学类别。对联的上下联之间,不能失出对方而单独存在,其对立统一的艺术观念,从对联的起源、发展到成熟,始终贯穿了自然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与粘合。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烘托氛围。在文学形象性、真实性、倾向性的艺术影响下,发挥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提升人们健康的审美能力。在语言艺术的鼎立架上,平添了对联无穷的艺术魅力,分类阐述如下:
一、博采群芳 独树一帜
有人说对联是寄生文学,我认为是只言其然,未尽其所以然,所谓寄生,是不能脱离载体而单独存在的。对联的艺术形成,是在近体格律的框架下,对各种艺术文体,如诗词曲赋骈文小说等,进行甑别、筛选,取其精华进行有机组合,实行语言艺术排列,形成了既有中华古体文化基因,又具有自身文学特点的独立文体。要说寄生,任何一种文学都是中华语言和文字形成后寄生而来的,奚独对联。语言提炼,搏采群芳,为楹联开辟了广泛的艺术前景。其表现手法,综古文学各之所长,集文学技巧大成,独辟蹊径。诗之炼蕴、词之婉转、赋之铺张、曲之爽朗,以及散文的自由奔放、小说的通俗漫游,尽囊括其中。达到了兼收并蓄,冶炼出新的艺术魅力。很多古今对联,特别是中长联,骈仗之中有诗词格调,曲赋韵味,美如散文,畅如小说。如白启寰的武侯祠联:“对非小调,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二、高度提炼 以一慨全
推陈出新,精研覃思,用极少的语言词组,形成一副个性鲜明的意象群,从而体现对联的玲珑效应。这种语言结构,需要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进行深刻地文字狱炼。用两句话来表达深邃的意象,以简单透现复杂,纯粹体现丰富,从一字一句中,让意象无边地伸延,使人产生广阔的联想。记得公安的曹先生写了一副岳阳楼联:“优乐关千古;江湖入一楼。”侨美华人潘立生的人民大会堂联:“一柱擎东亚;群星拱北辰。”作者提炼了十个字,把历代文人题咏的中心思想,进行核粒子浓缩,突破了冗长字词的封锁,以点带面一以慨全,读后让人浮想联翩。如此锤炼,若非博览深求,何能至此。语言的提炼,以一当万,为对联的三次革命产生了质的飞跃。在繁纷拥杂的客观事物中,寻求简洁干练的语言表达形式,万取收一,语不接而意接,以意为之,铸造新奇。字句的锤炼与切割,让对联成为情感和审美的载体,有时乍看是乎悖于常理,实则从点化事物蒸发出来的意象,突破了旧的审美心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感觉。语言文化的进步,为对联发展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三、天下实用 雅俗兼储
对联的实用面,几乎呈立体覆盖,其魅力在于二语工丽,天然奇偶。它把实用性和艺术性巧妙地搓揉在一起,从上层建筑、下里巴人、三教九流,到巷议文化,无处不见其踪影,这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无可比拟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晏殊与人推杯间所得一联,顿使他声誉鹊起,跻身名人。对联的艺术魅力,除了易记、易懂、易于接受之外,它还在于能把典雅建立在通俗的基础之上,以通俗来托塔语言的高雅格调,从而让对联在广泛性、民间性中获取不息的生命力。大雅风范和陇亩艺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其它文学很难企及的。“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对联的对立互根,短小隽永,内涵博大精深,阔无止境。它在字句的提炼中一语天然,意象洞开。它能在艺术天堂、象牙塔上、妇女儿童、下里巴人间自由行走,上下同求,雅俗共赏。
四、意象膨化 大显张力
圣人立象以尽意,对联的语言组合,能在生活的原野上、主观视觉的天地里,从恍惚的物象中去追逐捕捉事物的内涵,以尽其意。随着时间动力学和美学的不断前趋,对联在熔铸意象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正在变革语法修辞,突破传统文学的习惯圈围,向内核能浓缩,向外弹性膨胀,极力地凸显着语言的张力。文学的张力膨胀,一扫惯常逻辑思维,偏锋一剑,渔猎神奇。如“听得残冬倒塌声。”以倒塌置换消融,用结果代替过程,加重了语言的力量。“山因坎坷云安抚;泉有叮呤石细听。”将安抚、细听人物化,打破了逻辑秩序,使字词间更显扩张性、放射性。“日子蹒跚负愁去;月光伛偻照人来。”日子再艰辛也带走了忧愁,重负的月光压弯了腰,也要为人带来光明,遣词曲径通幽,更具积极意义。这些联句,通过读者的思维连接,象牵拉导火索一样,可产生无穷的爆炸力。从挖掘、拓展、联想、引申到突围,使意象膨化,张力四射,体现楹联艺术的魅力作用。
中华对联,一个充满矛盾哲学,置身对立统一观念,一个独立的、特殊的、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将在中华文化艺术的长廊中,永远绽放着时代的光芒。
二0一二年十月 于悬壶斋
-全文完-
▷ 进入沙湖云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