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常常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关于文学与文学流派以及鄱阳湖文学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某种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呢?那就是我们自身要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流派?以及文学与文学流派二者与鄱阳湖文学这个慨念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呢?
首先,我们应该来弄清楚文学这个词的慨念。文学,指的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等,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用不同的形式(也可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里和一定地域里的社会生活状态。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文学流派的意义。人们一般意义上说的流派,是指在文艺、学术等方面存在的各个不同风格、不同特征的派别。而文学流派则不同,是指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独具其风格、特色的文学模式。从其基本的形态上来分辨,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着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为模式的文学联合体(亦即是作家群体),围绕自身的文学主张做文学的创作、宣传、推广。另一种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是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表现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形成的组织,也可以说是表达方式与模式自觉不自觉形成了统一风格的文学联合体。
曾经有人试着问我说:“到底是先有文学而后有文学流派呢,还是先有文学流派而后才有文学的?他认为应该是先有文学流派而后才有文学的,就拿鄱阳湖文学这么一个慨念来说吧,就目前而言,鄱阳湖文学流派还没有形成,所以,他和身边多数的作家都坚持认为鄱阳湖文学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我弱弱地回答他说,应该是先有文学吧?从以上文学与文学流派二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文学与文学流派是两个慨念,两者之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文学,指的是一定时期里和一定地域里的社会生活状态的文学再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文学的流派呢,指的是在通过不断地对文学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并组织、整合出各个不同风格与特色的文学团体和文学阵营。比如说唐代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还有当代的白洋淀派、山药蛋派等等。由此可见,应该是先有文学而后才会诞生出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这其中就包括意识的和非意识的,地域的和非地域的等等。
因此,我们今天所提倡的鄱阳湖文学这么一个慨念,只不过是对整个泛鄱阳湖流域文学现象的一种再思考罢了。据鄙人翻阅资料及有关史料,以及对江西文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上的探究中获悉,鄱阳湖水系,总的流域面积占了江西全境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因此,江西大地亦可称为鄱阳湖流域。从地域文化的观点来论,江西文化亦即是鄱阳湖地域文化的代名词。只是这种观念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暂时没有转变过来而已。所以,我们就不要肤浅地去遑论什么是鄱阳湖文学流派了,鄱阳湖文学流派是不是真正形成了,我们一路称呼过来的江右文学、江西文学、赣文学,赣鄱文学,其实就是在一定时期里,替代了鄱阳湖文学这么个称谓罢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是没有必要再去花什么精力的。
如果,仅仅从那份鄱阳湖文学研究会所办的《鄱阳湖文学》杂志来解读鄱阳湖文学并给其下定义,还要进一步去探究其是否真实存在这样的事,并说在都昌这么一个小地方,给杂志取了这么大的一个名字,是错误的,那就更加的没有那个必要了。一份杂志,就犹如一个人的生命个体,总得有个属于她的名字吧?至于这个名字是怎样的取法和叫法,就得依办刊人的意愿和志向而为了。你可以给她取名叫张三,也可以给她取名叫李四,只要你认为合适就行。比方说,我有个朋友,给他两个孩子的取名依次是叫做余北京,余南京。你总不能说小地方出生的人不能用大地方的称呼作名字吧?还有人取名叫这中华那中华的?你们该不会说他们这些人都错了吧?
一路叙述至此,以上的观点,是我对“文学与文学流派以及鄱阳湖文学”三者之间的态度和粗浅认识,希朋友们不吝赐教。
-全文完-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