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这么多年,结交了各种各样的朋友。粗略想来,我人生每个阶段的朋友数量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然良莠参差不齐,重量级高低不等,亲疏度远近有别,目的性因人而异,但都可以划为朋友之列,或事业,或感情;或物质,或精神;或短暂,或长久;或现实,或网络,尽管角色有不同,分量有轻重,但都在岁月的沉淀中留下了各自的影子和独特的味道。回想朋友在我生命历程中烙下的痕迹,是幸福,甜蜜,温馨?是痛苦,悲伤,凄凉?是感激,怀念,怨恨?真可谓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朋友,这个古老的话题,真要想出个究竟,居然是那么的难。
无欲的纯真
许多人都感慨:现在这个世道除了年少时的朋友还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其他都枉有朋友之名了。我经常品味这句话的含义,品的过程心里很不是滋味,酸楚,悲凉,哀伤,孤独,无奈,绝望,总之,应有尽有,想想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朋友的释义,再想想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流传下来的关于朋友肝胆相照,两肋插刀,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佳话以及动人故事,既有来自内心的不甘,也有面对现实的结舌,虽不愿苟同此等观点,但也确实没有铿锵的证据,说服别人,慰藉自己。
诚然,在我们大众心里,朋友可能就是那些心灵相通的人,和金钱无关,和地位无关,和年龄无关,和阅历无关,和远近无关,和地域无关,和一切外在的因素都无关,只在于两颗心是否有相吸之处,是否能彼此和谐,彼此共鸣,带不带来帮助无所谓,带不带来温暖无所谓,带不带来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无所谓,只是纯粹的精神上的,只在于那人的存在能使自己感觉自由,自在,放松,这也许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存在都渴望拥有的纯真的友情。但,这会存在吗?从严格意义上说,友情是建立在彼此都有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至少双方都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都要有交友的个人出发点,也就是说你在择友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这个选择性可能来自于你的喜好,也可能来自于你的心情,更可能来自于你的某种需要,既然如此,年少不更事的朋友从严格意义上说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朋友,最多也只能称之为玩伴,好伙伴,或亲密伙伴。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人在12岁之前玩的比较好的朋友能一直保持到永远的少之又少,除非两个人世界观形成之后仍保持着联系或巧合的仍呆在一起,而且世界观有某点、多点或大致的相同,这样才可能继续是朋友甚至一生是朋友,但能不能成为朋友的决定因素还是在成人之后,而不是少儿时的记忆。
如此说来,无欲的友情只能是存在于理想之中,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所谓的“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说的都是纯洁无瑕的友谊,也就是人人毕其一生都在寻觅的所谓知音,有这种纯精神的奢望,知音难遇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谁也不可能有所企及。
英国诗人赫巴德说:“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很赞同他关于真正朋友的说辞,真正的朋友都应该无欲无念,都应该源自于一颗真诚心,一旦有求,只会是徒有朋友的外衣,却裹藏着相互利用的关系。
事实上,谁在交朋友时又是无欲无求的呢?我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靠字包含了朋友所有应该承担的义务。我们又说患难之时见真心,说的也是当你有难之时朋友应该首当其冲倾力相助,如果不帮不助,就会落个“不够朋友”的骂名,轻则友情断绝,重则怀恨在心。我们还说“损友来,益友却。”损友也就是对自己不负责的朋友,何为不负责,其中至少也包含着不担当,不援助的意思,这些我们有求不应的朋友久而久之就会疏而远之,剔除在自己的朋友名单之外。
由此看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我们既膜拜于纯净无染的友谊,又渴望从朋友那里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心灵的需要,一个是现实的需要。
这也正常,每个人既想得到心灵的润泽,也想得到现实的温暖,只不过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心境不同而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句话,二者我们都需要,虽然无欲的友情可能只会存在于文艺作品中,但于满足我们的心灵需要已足够,虽然我们都抱怨现实中的友情有利益的色彩,但我们都甘愿自降标准活在“有求”朋友的互助之中。
脆弱的友情
曾经读过某位名家关于朋友关系的论述,说是真正的友情由于不依靠什么不祈求什么纯净而脆弱,容易破碎。对此,我真的不愿苟同更不可能赞同,事实上如果真是纯真的友谊,不夹杂任何的私欲,那么这种朋友关系就只能是纯粹的心灵上的交流,既然已是朋友,就有其共鸣之处,不说惺惺相惜相见恨晚,至少也彼此欣赏彼此愉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去异求同,去芜存菁,更何况又少了利益的牵扯,关系只能越来越稳固,越来越默契,直至成为知音。纵观现实,真正脆弱的正是那些物质利益欲望比较强烈的朋友,一旦所求得不到满足,朋友关系也就岌岌可危,随时有破裂的可能。
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从古至今,无一例外。三国时今天还是朝夕相处的朋友,明天就成了捉对厮杀你死我活的对手的战将名字多不可数,解放战争时某些地下党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甘当叛徒,不惜以出卖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的生命为代价。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又有多少人为了自身利益置朋友于不顾,甚至彼此反目,互相出卖?正是因为“朋友“二字已陷于有求之中,才显得那么脆弱,那么易碎。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我大学同学,前段时间因为生意问题出了点小事,对方想置我朋友于死地,欲以诈骗的理由将他诉诸法院。朋友得知此事后想到了他政界的一个朋友,据悉这个政界的朋友和对方单位的老总感情甚铁。朋友找到了他同样关系甚铁的政界朋友,他的政界朋友说:小事,我给他打个招呼就摆平了,内部解决一下,干嘛要对簿公堂。朋友放心而去,临出门前塞给他的朋友两万块钱,说你请张总吃个饭,看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提什么要求咱答应他就是了。
事情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其间朋友多次给他朋友电话联系,都被告知已经办妥了,对方是铁哥们,没提什么要求。朋友很放心,想着事情总算过去了,也就没再考虑这事。谁知突然有一天朋友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你到某某处来一趟,这儿有个人要见你。朋友正考虑去还是不去呢,警察就到了,原来警察给他打电话不过是确定他的位置,朋友被带走的当天就被关进了看守所。
朋友在被短暂关押后放了出来,他没再给他政界的朋友联系,也从此不想再和他有任何联系。进一步想,也许他政界的朋友并没有错,是他政界的朋友的朋友也就是张总出卖了他政界的朋友,没给他政界的朋友办事,也许他政界的朋友也和张总断绝了来往。
一场事,可能使两对朋友关系破碎,利益下的朋友关系就是这么脆弱。
我还有一个老乡叫大利,一向为人大方,颇讲义气,所以朋友哥们很多。今年春节前我还在国外的时候接到媳妇的电话,说是大利在看守所托人给她打电话,让她给大利送点钱再送点烟和吃的,说大利在里面没人管没人问很是受罪。我当时很吃惊,问媳妇大利怎么会在那里边,媳妇说因为赌博双方发生争执造成了对方轻伤,都进去快半年了。我听了媳妇的话后更加吃惊,想那大利在外边时行侠仗义,只要是他的朋友,哪个没得到过他的帮助,哪个不是信誓旦旦的说要知恩图报,这才进去不到半年怎么就没吃没喝没抽的了,朋友都哪去了。
我从国外回来时大利已经从看守所出来两个多月了,我们见了面,说起了朋友的话题,大利参透了似的摇摇头,苦笑,笑着笑着泪就流了出来,大利说想想真后怕啊,那里边活苦活累不说,关键是吃不饱,一天就四个小硬馒头,我这么大个个子,整天饿得发昏,晕倒了多少次已经数不过来了,刚开始还有几个朋友给送点,后来来的朋友越来越少,过了几个月后就基本不见人了,实在挺不住,才让管教民警给嫂子打了电话。我当时就想如果嫂子也不来管我,我估计我就挺不过来了。我看着大利瘦骨嶙峋的样子,看着那深陷的眼窝,和已经微驼的背,心里非常的难过。大利接着感叹说:想想这些年结交的称兄道弟的人确实不计其数,看你有用时他们对你那个亲那个近真是没法形容,谁知道大难来时都他妈跑得无影无踪了,只要是管教民警打的电话,这些人要么不接,要么说在外地,反正都有不能来的理由。
是啊,时代变迁,朋友之间的真情早已被利益替代,你辉煌我就是你最亲近的好兄弟,你坎坷我就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可好兄弟本应雪中送炭的啊,而今却总上演锦上添花。朋友之间能锦上添花也无可厚非,可叹的是关键时刻落井下石的人却往往也是那些所谓的好兄弟,因为他了解你的底细,因为他知道你的软肋。
你是否也有这种经历,让你惴惴不安的人常常是那些你认为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好闺蜜?你的某些秘密,你的某些隐私,你的某些坎坷,是不是也是泄密自或者来自于你自认为的好朋友?
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每悟这句话就会不寒而栗,还敢有朋友吗?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被出卖的往往是朋友。
当然也有在你遇见难处时挺身而出的朋友,只是这个挺身而出是要加引号的,挺身而出附带了多少的条件多少的目的。
这就是现实中朋友关系的真实写照,既然“朋友”已成了这种质地,你还能说什么,还能怪谁,都是如此!想不被伤害,想朋友关系不破裂,那就减少利益的成分吧,越少越纯净,越纯净越长久。
其实好朋友的含义不就是那些自认为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吗?
让我们都闭上眼睛,认真的想想,仔细的过过滤,看这些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哪个是真朋友,哪个是只有朋友之名,该删的删了,该忘的忘了,该淡的淡了;该远的远点,该近的近点,该密的密点。属于利益关系的就拿利益待之,属于伙伴关系的就拿伙伴对之,属于纯洁友谊的就用心灵交之。
别再自欺欺人的把和自己有关系的人都当做朋友了,因为现实中来自朋友的伤,我们最伤不起。
虚幻的诱惑
说到朋友,就不得不提网络,网络交友是近年来交友的新形式,新途径,虽然有利有弊,但其星火燎原之势谁也不可阻挡,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正确的引导,谨慎的参与。
网络交友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因为虚幻,所以神秘,因为不识,所以无忧,因为距离,所以坦然;因为神秘,所以吸引,因为无忧,所以放开,因为坦然,所以轻松……如果照这样说下去,网络交友的特点和魅力数不胜数,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看交友的心态,如果纯粹是为了消遣,为了解忧,为了寻找倾诉的对象,为了寻觅现实中遇不到的知音,网络交友就真真是一个最佳的方法,因为虚拟的网络中根本不存在影响友谊的物质利益,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语言交流和心的交流,觅到的朋友应该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关键是人都是有私欲的高级动物,聊着聊着就会参杂进自己的现实欲望,比如男女之间想见面了,比如逐渐的产生了感情就开始关心对方的真实情况了,包括自身条件,包括经济基础,也包括各种社会关系,这样一来实际上也就转换成了现实中的交友模式,其最初的进入网络的目的已经丢失,现实中朋友之间的喜怒哀乐随之而来,网络交友已经名不副实。
关于网络交友惹的祸万万千千,形态各异,后果多样,我在这里没有必要一一述说,凡是有网络经历的人都心知肚明,我只是想说,其实只从交友这单一的目的来说,网络交友对于一个确实想真心交友的人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根本不必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你只需坚持你的初衷,专心觅友,发现对方偏离你的要求或者有什么不良企图,你抽身而出便是,大不了点一下删除好友,就是永远的分离,多好。
当然,有些伪君子可能隐藏的很深,但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只要你意志坚决,只要你信念坚定,你随时可以隐身而去,对方永远没有机会,怕啥。
只是大家也要想想,不管男女,如果没事就在网络里聊天寻友,这样的人,又值得去交吗?
-全文完-
▷ 进入云过风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