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社会群体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最早的图腾是一丝不挂的生殖女神,最早的崇拜是shengz崇拜,就连她们祭起的混元金斗也让姜子牙之类的男子汉们因为心旷神怡而有些精力不济。
随着人类走出蛮荒,就因为sz崇拜而有了“女人节”或曰“情人节”。
人们说,外国有情人节,可是中国没有,因为中国在孔孟之道的教导下太久。那些“四书五经”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让人领会到,“同船渡”仅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嫁之前的女儿们一个个都是以“养在深闺人未识”为荣。
可是,在“从一而终”的夹缝里,却涌现出了“孔雀东南飞”的渴望和“自挂东南枝”执着。所以这季节的猜想,就有了奔放和温柔的一个站点。
中秋节的来临,就意味着,秦时的明月,有些遐想的选项,早起的炊烟,也有逗留的徜徉。
一不留神来到了幽深的远古,女娲补天原来不是短笛的故事,读一遍红山女神露裸的躯体,才知道上帝的遮羞布还曾经登上过大雅之堂。
其实,远古的中国,是女性的天堂。
茹毛饮血的人们,还没有脱离动物界,当然是不知道什么叫做谈情说爱的,男女见面只是完成生命诞生的既定程序——不搞快点也许还会成为狮虎豺狼之类的盘中餐——没有时间啰嗦只好仓促应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草草收场之后各奔东西,互不相识,后代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终于草创了文明,成为了正儿八经的“有巢氏”,可以有休闲的居所,可以遮风挡雨,可以防止野兽袭击,就可以说两句挑逗的话来勾起所谓的“爱情”,这种“爱情”据考证有了八千多年的历史。在距今八千年前,河南舞阳的贾湖村,就出土了可以在月亮下面男欢女爱的骨笛,那悠扬和婉转,无疑让现代的的粉丝们欢呼雀跃甚至涕不成声。由此可知,早在八千年前,小伙子和姑娘们,就在花前月下可以有旷野里的追逐和娇滴滴的呻吟。他们发现中秋的夜晚可以让爱情陶醉,于是萌芽了原始意义的中秋节,而这“中秋节”最早就叫做“太阴节”,或者叫做“拜月节”、“偷月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谓之的情人节,是今儿多带贬义的“偷情”说的肇始。当然有人说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但是据史书记载“七夕”的由来太不久远,起源于贾湖遗址被人遗忘六千年之后的汉代,比红山女神时代也晚了四千年,而且最初叫做“乞巧节”,是祈求(乞求)上苍给予人们智慧灵巧的双手,用于耕耘和纺织,后来演变为读书人的节日——“魁星节”或者“晒书节”,与“情人”二字风马牛不相及。只是到了魏晋乃至唐宋以后,民间开始有了说书人编些“孔雀东南飞”之类的乐府诗句和“牛郎织女”之类的情感评书,显得有些凄凄惨惨戚戚,“七夕”渐渐地才和“情人”有了瓜葛,人们才逐渐认同“七夕”是情人节。
古人主张祭祀,而且是在天高气爽的中秋。因为春天是播种季节,当然没有闲暇,到了夏天,拔节、抽穗,平添了好多希望,到了秋季,终于是橙黄橘绿,收获了,有了对姑娘们的深情想望,才知道月圆之夜围着篝火,敲起木头梆子的舞蹈中,那姑娘小伙们,有了“司马十里相邀约,终有垂怜画廊时”。
古人的祭祀,最早是在月亮下面。因为人们在五谷丰登之后,自然想到要生生不息,而按照中国独有的阴阳学说,阳为雄性而阴为雌性,要有一男半女,子孙永续芸芸,就要有雌性作为载体。月亮就是“太阴”,就是雌性。据考证发掘,六千年前的红山祭坛上就高居着全裸的身怀六甲的“月亮女神”——比沐浴之余留给人们遐想的的维纳斯还坦诚太多。到了夏朝,人们有了众所周知的故事,就是“嫦娥奔月”,这时候的人们,更是在八月十五如脂如玉的月亮底下,围在篝火旁,敲响竹节翩翩起舞,还要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互媚眼之后,或者在绿荫下、或者在竹楼里,尽情的拨弄感情的火花,为了来年的小生命“呱呱坠地”而殚精竭虑、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从耕耘到收获,,度过了难耐的酷热和寂寞之后,终于到了让人舒畅的秋天,到了中秋,夜色朗朗,那个月亮特别的大而且圆,而且冰清玉洁,那柔和而略显淡漠的缕缕光线,留下难以割舍的许多朦胧,留给情侣的思绪以无限的徘徊空间,留给漂泊者以凄凉的感觉。那个夜晚,善男信女们的感情就多起来了。所以早在几千年前每到中秋,闲暇里的人们,脑海里的很多期冀,比如期冀国运昌盛、期冀“千里嫦娟”、期冀早生贵子……都要寄托给高悬太空的广寒嫦娥,请月亮为媒一牵红线,后来有了媒人牵线搭桥,就称他或她为“月下老人”。就连主张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的李聃同志,在《道德经》第六章里也认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里的“谷神”就是生养之神、繁衍之神,就是原汁原味的“母亲”的代名词。而且他还把管繁衍后代的“牝”修饰得很“玄”,是为幽深莫测,为万物之母,更是他的所谓“道”之母,“玄牝之门”是“道”的源头,“道”之所以高深莫测,就是因为它诞生于更加“玄”的“牝”即“天地根”。而且主张在中秋月圆之夜进行祭拜,叫做“拜月”、因为是希望缘分到来、希望卿卿我我的良辰吉日,所以又叫“偷月”。不言而喻,这“偷月”其实就是谈情说爱,是两情相悦纯洁的嬉戏,可是不幸,到了近代,孔老二的孝子贤孙之流把它变成了让人不齿的贬义的见不得人的肮脏行为。
中国不但有情人节,而且有案可稽的事实是,暂不说贾湖遗址和红山祭坛,单单是射向广寒宫的那一箭就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大羿就有了后来爱神丘比特的那一腿。
中秋从远古对女性的生zhi崇拜开始,因为“玄牝”的原因人们借着月亮的朦胧让爱情的追逐有些若隐若现,让难以启齿的羞涩因为光线柔和“太阴”而有些遮遮掩掩。在这若隐若现和遮遮掩掩中,终于萌动、出土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有情人的心愿,翻开了怦然心动的一页。
不过,再好的航船都有搁浅的理由,由于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宋代二程和朱熹发明了“程朱理学”,利用儒家之道变本加厉加强对女人的禁锢,说是女子很野,不守妇道到处乱跑不听男人使唤会惑乱纲常,于是从小为她们量身定制“三寸金莲”,而且教导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南宋以来,这些荒唐的观念成了正统,在爱情战线上,不能“男女授受不亲”,终于酿成了牛郎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之类的爱情悲剧,人们寄希望于鹊桥,让有情人每年七月初七能够有机会小续情缘——哪怕是短暂的一夜之情。于是人们就忘记了曾经相叙相许寻求相携而后炉火纯青到“海枯石烂”的中秋夜,而认为七夕鹊桥相聚是“情人节”。
-全文完-
▷ 进入遗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