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外的一年多,媳妇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5岁多的女儿也成了特长班“专业户”,钢琴,绘画,芭蕾,架子鼓是家常菜,一年四季没断过。到了假期,媳妇经不起发小广告人的诱惑,还会临时增加奥数、英语等特色菜,这样一来,一年从头到尾,媳妇忙的不亦乐乎。
人忙时光快,一晃一年多过去了,媳妇居然没回过一次老家。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接到媳妇的电话,还没开口说话,就传来嘤嘤的哭泣声。我预感到事情不妙,但也没敢妄测的去安慰。果然,过了一会,媳妇平静下来,说我必须得回一次老家了,妈妈不在了。我当时很吃惊,就在十几天前给媳妇打电话时还专门问了问岳母的身体,媳妇说岳母身体很好,就是去年春节下楼梯时摔了一跤,治好了却留下了脚跛的后遗症,走路一拐一拐的,但不疼。这才过去十几天啊,怎么说不在就不在了?
媳妇家是外省的,距我住的城市一千多公里,按说现在交通方便,回趟家也就是朝发夕至。但岳母知道我在国外,她心疼自己的女儿,患了肝癌坚持不让任何人告诉她最引以为自豪的小女儿,她是想撑到我回来后再通知我们,孰料未能如愿就遗憾的去了。媳妇这一年多得到的消息都是母亲身体很好,心情也好,不用担心等让人很是放心的话语,她哪里知道,去年的四月份她的妈妈已经查实了肝癌晚期,仅仅是为了孩子能多学点未必有用的东西,她居然连最后看妈妈一眼的机会也失去了。
其实对女儿报那么多班我一直持反对意见,小孩子正是天性尽显的时候,一切安排都应该根据他们的爱好,喜欢就依他们,不喜欢就就别强扭。想想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那才叫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呢,还在娘胎里就开始胎教,刚脱离母体又跌入早教,到了三岁脑细胞才长了几分之几,就被迫进入幼儿园,像模像样的学起了文化。想想,不知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成人的悲哀,但归根结底都是孩子的悲哀。现在的孩子童年能快乐吗?
我虽然这样想,但这时候也不好以此为借口去抱怨媳妇,人都去了,抱怨有何用?想必媳妇也会有所感触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把一些应该做的事推迟或忘却了,我们总以为时间多的是,机会有的是,但都忘记了人生是单行道,前行的过程中情况讯息万变,尤其是这个年代,很多的事情都不会按照我们预先的设想发展,也许,还没等你找到更合适的机会,还没等到你再次想起那件你应该做的事情,已经没了机会,已经没有给你留下时间。
当遗憾成了终生,我们都幻想时光再重来一次,给我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们也都会大彻大悟的说:假若时光倒流,过去的一切绝对不会重蹈覆辙,绝对不会让生命留下遗憾。
然而,如果没有经历过遗憾,我们又怎能懂得活在当下的重要?如果不是已经留下了遗憾,我们又怎能刻骨铭心?
一个12岁的孩子来到少林寺,找到一老者说要报名学武,老者看看已经渐渐暗下来的天,对孩子说明天吧,明天我给你登记,今天实在太晚了。孩子听了老者的话,当时就哭了。老者问原因,孩子说:我妈妈下夜班的路上被一群流氓打死了,我想了几天才下决心来报名学武术,但我年幼无知,不能保证我的决心能不能持续到明天,况且,我看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我也不敢保证你到明天早上还能不能健康的下床。老者听了孩子的话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的说,小小年纪悟的挺深啊,那我现在就给你登记。
孩子的动机虽然单纯,但却能把握现在,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立即付诸行动。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确与否,至少他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也让我们这些总是借口多多的成人不禁反思。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在家庭异常贫困的情况下,颇有远见的母亲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外地条件好的学校读书。也就是一个12岁的孩子,此一走和父母成了永别。崔琦获奖后,曾有记者专访,问:“12岁那年,你如果不外出读书,情况会怎样?”记者想崔琦肯定回答他不出去读书就不会获得今天的成就,肯定还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不曾想崔琦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崔琦说:“如果我不出去读书,我的父母就不会在三年自然灾害中被饿死。”崔琦说这句话时已泪如雨下。之后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崔琦说他真的非常后悔,尽管自己当时年纪小,但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很多次他都想放弃学业回去帮帮父母,但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等到学有所成挣了钱再回去孝养父母,和父母终身相守一起,但世事不尽人意,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此无论自己多么辉煌,也弥补不了父母已经不在的遗憾。
人生就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没有事你真的能先知先觉,既然当时想到了,既然当时就觉得这事有做的必要,为何不放下所谓的“忙”,把该做的事先做了,把该了的愿先了了,非要等到空留恨,已成伤,悔之晚矣。
唐山大地震时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晚上三点多钟,房子有些许的震颤,桌子上的东西也开始晃动,一对热恋的男女正坐在床边卿卿我我,忽然震动加剧,四处已是响声震天,男孩预感到不妙,闪电般拿起一支烟放到嘴里,然后拿出火柴点烟,手抖动了一下,火柴盒掉到了床铺里边的地板上,男孩对女孩说,快钻床底下把火柴给我捡起来,说着话,迅速有力地把女孩推到了只能容下一人的窄小的床板下。与此同时,房子开始倒塌,房顶噼里啪啦的压了下来,也就不到一秒钟的功夫,女孩已经被牢牢地挤压在床铺下。
男孩去了,女孩得以生存。女孩就在男孩用力推她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男孩的意图,因为男孩根本不抽烟,那包烟是男孩爸爸的。
2006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时,女孩把这个憋在心里的故事写了出来,当年的女孩已经50多岁,一直未婚,始终以男孩媳妇的身份和男孩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她无怨,因为她要用她的一生实践她孝敬男孩父母的诺言。
其实,当时男孩完全可以犹豫一下,毕竟生命只有一回,但他非常坚定的选择了当下,以此保住了女孩的生命;其实女孩也可以犹豫一下,生命的路毕竟很长,她完全可以嫁了自己,在自己生活幸福的基础上孝养男孩的父母,以恩报恩,但她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假设,男孩有一点自私的心,自己钻在了床板下,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我想他会时时心如刀割,生不如死;假设,女孩多为自己想那么一点点,不和男孩的父母厮守在一起,我想她会时时充满担心,时时自我谴责。可谁又能说女孩这样终老不是她今生最大的幸福呢?
男孩想到了,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实施,救了女孩,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女孩想到了,抱定一个信念义无返顾,踏实了自己的心,也温暖了老人的心。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在本市做生意,挣了点钱以后与别人合伙到内蒙古开煤矿,两年后发了,资产过千万。来自农村的父母保持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冬天家里取暖仍使用煤球。朋友因为忙很少回来,偶尔回来一次也是匆忙和父母见个面,其余的时间都用于会朋友谈生意了。父母年龄大了,跟着父母生活的一对儿女又都还小,晚上炉子封不好引起煤气中毒的事情就经常发生,但因为中毒轻,父母也没在意。儿子给朋友说了这件事之后,朋友感到了用煤取暖的危险性,准备着手换成空调取暖。但就是这么点小事,朋友都因为各种原因要么推迟了要么忘记了,一耽搁就是三年。2010年春节前夕,朋友打电话告诉父母他们夫妻回家过年的时间,但打手机和固定电话都无人接听,朋友打给他的朋友让去家里看看,结果,一家四口被煤气毒死了三个,只有七岁的女儿侥幸活了下来。
见到朋友时他悔得肠子都要断了,但悔有何用?
都是金钱惹的祸,都是应酬造的孽,都是忙让我们变成了“盲”人,“盲”的结果我们只有无奈的“茫”了。
小齐是兄妹四个中最小的儿子,从小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十几岁时就因为盗窃进了少年管教所。出来后小齐不顾妈妈的劝说,只身到南方打工,打工时认识了一个服装经销商,凭着灵活的脑袋,小齐很快摸清了经营服装的门道。半年多以后,小齐从练夜摊开始,很快就鸟枪换洋炮,开了一家很像样的服装店,之后生意越做越大,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也就是从小齐不摆夜摊开始,母亲每个月都给小齐要钱,而且随着小齐生意不断做大,母亲要的钱也越来越多,小齐从此对母亲产生了忌恨,觉得母亲如此不理解自己在外打拼的辛苦,有时赌气不给母亲钱时,母亲就会打过来电话痛骂一顿。也正是因为母亲总是要钱的原因,小齐很多年没回过一次家,直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小齐到了家里还是痛哭了一场,毕竟在四兄妹中母亲还是最疼他的,他去南方打工时母亲虽然不同意,但看到实在拦不住他,还是东挪西借给他凑足了路费和生活费,这么多年虽然给了母亲不少的钱,但自己亏欠妈妈的实在太多。办完母亲的丧事,小齐准备离开家的时候,大姐把一个小木匣子递给他,说是母亲在最后的日子一再叮嘱要交给他的。小齐打开了匣子,有一封信,信的下面是满满一匣子的钱。信中写道:“齐儿,在你们兄妹四个中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你为人太仗义,花钱又大方,我一直担心哪一天你仍会变成穷光蛋,所以我每个月都给你要钱,而且你生意好的时候我就给你多要点,其实妈一分没花,妈是替你保存着。以后这钱妈不能替你保存了,你把它拿走吧。听妈的话,把它存起来,把妈每个月给你要的钱还当妈活着一样每个月都去存起来,以防急需的时候用。”
看完信,小齐嘶声痛哭,浑身瘫软,一下子栽倒在地上。
生命的路上也许会有很多的原因给我们造成错觉,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至影响了我们的行动。但是,我们又何必计较那些看似冠冕堂皇,而实际上却一捅就破的所谓理由呢。一切的事情都是过去时,去了都不会再来,只有把握好现在,把握住每一刻的心动,才不至于留下“如果当初”的自责和悔恨。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相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越来越升温,男孩和女孩都感觉自己找到了上帝为自己安排的另一半,分分秒秒都沉浸在甜蜜和幸福之中。
意外却出现了,女孩渐渐的疏远了男孩,理由是自己爱上了一个外国男孩。有一天女孩郑重的给男孩提出了分手要求,说自己就要去国外结婚了,请男孩务必不要再来找她。男孩太爱女孩了,曾经发誓只要是女孩的要求自己都会满足,也许是为了兑现当初许下的诺言,男孩故作潇洒的说:“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快乐,我祝福你找到更爱的人,我不会再来打扰你的。”
男孩走了,魂也被女孩带走了。男孩对爱情从此没了渴望,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但是每当闲暇时光,女孩的身影就会跳进他的脑子,直到思念的泪汹涌不止,直到思念的痛撕心裂肺。男孩也不止一次地陷入沉思,感觉女孩的变心有点不可思议,隐隐约约觉得其中有什么隐情。但男孩想着当时自己一无所有的状态,一次又一次苦笑着打消了想找女孩一问究竟的念头。
时间过去了五年,男孩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法人。一个雨天,男孩开着车漫不经心的溜达在城市的街道上,无意中的一瞥,他突然看见了两个老人,两个相携而行的老人,他认出那是女孩的父母。一种炫耀的念头霎时划过男孩头脑,他想让女孩的父母看看,如今自己也已出人头地,有房有车有公司了。男孩开着车慢慢的跟着两个老人,想找个合适的机会把车刚好停在老人的面前,不料在一个公交车站老人上了车,男孩只好紧紧跟上。两个老人在市郊一个站下了车,径直沿着山间小道向半山坡走去。男孩当时心里一紧,这里是公墓啊,难道?
他看到了女孩,女孩就在墓碑上对着他甜甜的笑。
女孩患了癌症,为了不耽误男孩的青春,女孩编造了伤心的童话。
男孩哭了,哭的一塌糊涂。傻丫头啊,你怎么就不对我说,有我的相伴,癌症也并非就是不可战胜的疾病啊。
男孩从此陷入了钻心般的自责之中:我是那么的想她,对她的变心起了那么多次的疑心,我怎么就没去找过她一次呢!
自责是苍白无力的,失去的爱再也找不回来。
春去春又来,日落日又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过境迁,当初的想法也许一忘再忘,阴差阳错,当初的念头也许蹉跎再蹉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请珍惜你最初的心动吧,往日不会再重现,一旦失去,生命只能是缺憾。
昨晚二哥又打来电话,问中秋节回不回家,我说考虑考虑再说。二哥说,爸爸打来电话问他了,看样子是想让我们回去。我说其实回去真的没什么事,现在回一趟家也不是什么难事,等有事再回去吧。二哥说,光说不是什么难事,可就是不回去,老人都八十多岁了,见一面就少一面,总是不回去老人会怎么想?
想想也是,回家看看老人也非得顺便吗?
忽然想起李商隐《锦瑟》中的句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还是莫待成追忆吧,心动就行动。
-全文完-
▷ 进入云过风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