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在路上飞雨点点

发表于-2012年09月18日 下午5:15评论-15条

三年前那一日,接受了学校建文学社的提议。费尽心思写了一则组建启事:

或许你喜欢骈四偶六,妃白俪青的六朝美文;或许你喜欢风骨铮铮,古风习习的韩柳硬体;或许你喜欢四大才女的哀感顽艳,空灵出尘;或许你喜欢鲁迅先生的诙谐杂出,奇趣横溢。徐志摩,才名藉甚,风来林下,泉流石上,天马行空,一时无二;胡适之,俊逸博雅,山高水远,书生气度,贯绝中外。

一个个,玉貌兰心。一个个,皎皎出尘。一个个,锋芒锐峻。一个个,灵慧轻盈。

大家远去,文坛寂寥。

后生可畏,看风起,看云起,看浪起,只为长空一啸。

指点江山,说天地,说今古,说人间,更待厚积薄发。

昔韩柳复古,盛极一时。

今不才推新,惟求无憾。

稍一忽悠,用了一个周文学社就建起来了。

文学社的社员小陈同学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在路上》。这篇文章文学社自创建以来经历的种种艰辛,以及在奔波途中看过的种种美丽风光。告诉大家,我们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抵达最高处的梦想,才能触摸文学最深刻的本真,才能沿着光,看到生命深处的明亮。所以,我们一直在走,我们不停,我们,一直在路上。

创建一个文学社,是非常琐碎的,有时候要做很多枯燥和无聊的工作,不像想象中那么风光和浪漫,所以能坚持下来的确很难。文学社创建之初,我曾反复给同学提起,上大学的时候,在系里的文学社当总编,毕业那年,出最后一期社刊的时候,编辑都在忙于学习和找工作,只有社长和我抱了一堆稿件跑来跑去。所以,有可能,文学社到最后只能剩下自己,能剩下一个人,文学社就还在。

其实文学社也就是一个形式,没有文学社也阻止不了热爱写作的朋友在文学的天空自由翱翔。因为文学是生命的事业,她让我们活得有光芒,能够在寒冷的季节里带给我们彻骨的温暖。

那些古典和风韵已经远去。鲁迅那个时代,文学社团林立,有着历史印痕的期刊张扬着时代的锋芒,丈量着思想的高度,一批意气风发的青年站在各种风潮的浪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笔为枪,快意江湖。

而这个时代,是功利的时代。文学社存在的意义也屡屡被质疑。

有人会问,你的文学社能培养出几个作家,能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能不能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获几个奖。会不会耽误学生学习的时间。

我们只想用演员姜文说的一番话来回答。有的人陷进一个事业是为了找出路,而有的人是为了找退路。

这是不一样的。

你让一些孩子以欢喜的姿势仰望文学,仰望生命,拥有攀登的信念,创建一个梦想,这,比什么都有价值。

文学社创建之初,有五十多人加入。我们通过语文组的老师们在学校进行两次征文,并利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对稿件进行初选,然后再一次精选,负责各栏目的编辑把稿件打成电子稿,并负责校对。美编同学负责设计封面和插图。这些主要由编辑部负责。 

同时宣传部利用亲手绘制的海报在校内进行宣传。组织策划部策划每个周末的活动。

学生们有着很多的热情和智慧,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最辛苦的就是组织策划部和销售部。组织策划部策划过辩论赛,邀请过校园诗人演讲,组织同学参加报社的作文竞赛,为文学社的发展出谋划策。第一期期刊出来之后,销售部同学想了各种办法推销期刊,一是利用海报对同学做宣传,一是在学生离校时推销给家长,一是到市里其它学校去卖。

他们当成很重要的事情去做,也锻炼了能力。

一位社员,小陈同学一次在步行回家时,抱了一摞书,边走边向路人推销,有时人家不理他,有时会在犹豫之后花钱买一本。他走一路,卖出去七本书。中考时,我带学生到老一中门口去卖给考完的学生。放假时,让学生每人带一部分回去卖。这样,第一期卖出了几百本。在一次总结时,一个学生说起卖书的艰辛,语带哽咽。但是大家没有怨言,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心血,我们的付出有了价值。卖出去的书,也能比送出去的书得到更多珍惜。这是我们想要的。

这也带动了大家写作的积极性,配合期刊,我们还在每周的阅读材料《百花园》上开辟了文学社专栏,印同学和老师的文章,培养出了一批小作者。我们有专门的投稿邮箱,在网上建了贴吧,用各种形式鼓励同学写作。

刊物的印刷需要资金,在学校支持的基础上,文学社自第一期开始就力求走借助社会力量,自力更生之路,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负担,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第一笔赞助是我们文学社的总策划小李同学拉来的,为了打动那个公司,他用了整个周末,跑了好几次。虽然钱不多,但是为我们带来了很大鼓舞。

出第二期刊物时,只有三分之一是学校出的钱,其余是用的上次卖刊物的一部分钱,和同学拉来的赞助。其中社长自己就从电业局拉得1000元赞助,加上别的同学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初步的梦想。我们很欣慰,“文学社也在学校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努力总有回报,只是回报的形式各有不同而已。

我们计划每期采访两个在文学上或其它方面有造诣的名人,也初步实现了这个设想。

我带学生第一个去采访的就是教研室的韩老师。当时学生们非常紧张,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我说就叫老师。因为韩老师是非常平易和博学的一个人,采访非常顺利,记得去时是下午四点,出来时已经是华灯初上。学生们都很兴奋,因为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很多东西。

去采访作家石老师的时候,费了一点周折。因为他太忙。第一次打电话时,他在开会,于于是时间推到下周末,因为周末学生才有时间。第二次打他电话,他在从北京回来的火车上。第三次才约好了时间。但是校门口没车,无奈之下,向学校求助,幸好校长给派了辆旧车,才没有迟到。可我们同样不虚此行,石老师给学生们谈了许多写作方面的东西。从一个大家的角度,这种高屋建瓴,你只有勇敢地走出校门才能真正感受到。

联系日报社副刊总编赵老师的时候,我是自己跑到日报社冒冒失失去找他,有个人指着大门口说:那个蹲在地上看画的就是。我就走过去,喂了一声,说你是赵老师吗?他站起来,面带一点微笑。他是有资历的。但写文字的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因为活在文字深处的人,内心有着很深的悲悯,能够让自己站在最低处,散发最真实的光辉。

在带学生采访他时,有好几个电话催他去赴宴,我们准备结束时,他一再说没什么,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告别时送我们一套自己写的书。现在想起来,依旧很感动。

还有作家蒋老师,编了很多书,一直在不倦地写作。拿第一期去送给他时,他送给我一句话:写文章要像刨地瓜,不要一拉秧子,底下什么也没有;要做到地底下有疙疙瘩瘩的果实,要有内容。

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语文就在生活中,文学更是。让孩子们走出去,用灵活的的方式,去学会活的知识,这应该也是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吧。

自去年五月初,文学社正式创建以来,人员由50多名发展到了181名。有这么多孩子团结在这小小的文学社周围,总让人感觉到莫名的温暖。至少我们起步了,至少我们在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也许这个普通的文学社,为学生带不来世人眼中的实惠,但能够为了一个真实的梦想而勇敢地迈步前行,这是一种幸运。

现在,我们邀请了教研室韩老师做我们的学科指导,日报社赵老师做我们的社团指导,作家石老师做顾问。

我们的文学社还会有前方。所以,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仰望,一直在攀登。为了最初的梦想,不想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飞雨点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组建文学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事情办好了,那么学生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舞台。爱好文学的人都是单纯的,不求功利,只愿心想事成。文学路上充满了坎坷,只要用心去攀登,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对面。

文章评论共[15]个
梦海晴空-评论

欣赏美文,问好点点,支持你的想法,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012)at:2012年09月18日 晚上8:50

飞雨点点-回复谢谢。共同努力。 at:2012年09月19日 清晨7:26

月下的清辉-评论

晚上好,特来欣赏好文字。at:2012年09月18日 晚上9:31

飞雨点点-回复问好清辉。 at:2012年09月19日 清晨7:27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清晨来拜读,问好点点!at:2012年09月19日 清晨5:51

飞雨点点-回复风儿好。 at:2012年09月19日 清晨7:28

云过风来-评论

做了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啊。使我想起了大学时我牵头办诗社的往事,难,真难。欣赏美文。问好点点。祝安!at:2012年09月19日 早上9:04

飞雨点点-回复的确太难了,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岁月。谢谢云风。 at:2012年09月19日 上午11:14

诗心静美-评论

点点的文学社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点点也乐在其中,锻炼在其中。(:001)at:2012年09月19日 中午2:12

飞雨点点-回复是啊,付出就总会有回报。 at:2012年09月19日 中午2:42

飞雨点点-回复谢谢静美的点评。的确有苦也有乐。 at:2012年09月19日 中午2:44

若冲-评论

欣赏问好朋友!at:2012年09月19日 下午3:54

飞雨点点-回复问好若冲。 at:2012年09月21日 上午10:13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下午好!at:2012年09月20日 中午2:35

飞雨点点-回复文清好。 at:2012年09月21日 上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