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极大多数的民工子弟家中并不富裕,父母失业率极高。生活的不稳定,这些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求学之路和城里的学生比,也明显有着不平等的教育体系。他们是弱势群体,在社会夹缝中生长,常常会受到一些歧视,常感到孤独、寂寞、封闭、自卑 。可他们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他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和责任。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探索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教学教育方法。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生特点 兴趣 活动 教学策略
之所以把这群特殊的孩子看似花骨朵,是因为他们将是祖国未来庞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之所以发现他们的成长环境如夹缝隙,是因为目前的民工子弟学生现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当地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急剧增多,,据统计,目前萧山区外来民工人数已超过50万人,外来民工子女也达到2.2万人,已接近全区初中、小学总学生数的1/5。然而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教育资源却提襟见肘,使得全市民工子女入学的困扰和压力逐年增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比较突出的亟待解决的矛盾。由此可见,办好民工子女学校,把广大民工子女同样培育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摆在我们这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老师身上的难题,也是摆在我们全社会面前,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恒逸仁和实验学校学生的细心观察和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反映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一、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
极大多数的民工子弟家中并不富裕,父母没文化,失业率极高,生活的不稳定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失学率极高。绝大部分孩子认为上学并不是他们的出路,现在出去打工赚钱还能为家里减轻负担。这种想法导致了这些孩子心思并不放在学习上,甚至有自卑的心理,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开解导致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兴趣被扼杀
据了解,100位学生中90%以上没有去过博物馆、游乐园、图书馆等场所。除了学习,家长不注重他们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双休日大部分留家中写作业,低年级的学生则90%以上都随父母到吵杂的工厂度日。虽然他们很容易产生兴趣,但得不到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吃苦耐劳,但行为习惯不良。萧山日报有这样一则也与我们老师所了解到的一样的问卷答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觉得和本地孩子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勤劳、肯吃苦、独立、适应能力强、节俭、不乱花钱、懂得体谅父母、帮助做家务活”等,其次是“热情助人、诚实善良、不欺负人、不势利”等。而本地学生觉得和外地孩子相比最大的不足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外地孩子更勤劳能干懂事、会做家务独立生活能力强、吃苦耐劳意志顽强,而觉得自己懒散缺少磨炼、对贫苦生活和艰辛劳动的体验太少,有的学生还认为外地学生很有上进心,学习努力成绩比自己好。根据我们各班主任及其任课老师对两地孩子的跟踪观察和访谈了解得知,和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的大多数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吃苦耐劳,也更懂事明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从事着最苦最脏最累最险的工作,而且常常要加班加点,因此他们的孩子早早就拥有了一颗体谅父母的孝心,从小就学会了帮助父母照顾弟妹、干洗衣做饭等各种家务活。而且,这种勤劳朴实的作风也带到了学校里。每逢学校大扫除,这些外地孩子总是争先恐后、乐此不疲地抢着去干最重最累的活儿,而绝不会出现如本地孩子发现同学呕吐而纷纷捂鼻躲避的尴尬现象。
通过平日对班里孩子们的关心和谈话中,我觉得外地孩子并不是如本地人所想的那么“野蛮无理”。如我们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来自安徽、四川、江西、河南等中西部农村地区,那里虽然贫困落后,但民风质朴。民工孩子跟随父母从穷乡僻壤来到开放发达地区,一开始对外面的世事是充满新奇也充满畏惧的。其实他们对当地人是非常友善的,为人处事也更懂得礼貌。他们的礼貌已经不再只是形式,不在是样子,已是习惯。比如去买菜的路上,总能听到对于我来说陌生的问候:“老师好!”当然这些外来孩子纯朴友善的言行离不开学校的文明行为教育,但不可否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养成问题较多。他们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弱点,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法治和纪律观念都比较谈薄;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他们态度随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草草完成;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他们的卫生意识很差,乱吃零食乱扔东西,做事常常缺少章法。初中学生则容易和社会人士勾搭,从而受其不良影响。如打架斗殴,偷窃、进网吧玩游戏、等一些恶劣行为。
三、追求上进但学习成绩不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大的愿望是取得好成绩、考上萧山高中和重点大学”或“长大成为一个科学家、教师等有用的人”作为自己今后追求的理想目标,这和我曾经所带过的公立学校学生的愿望基本一致。不管如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极要求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追求美好理想的健康心态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毫无疑问,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身份和家庭背景,他们今后想获得良好的发展、过上美好的生活将要比本地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所走的人生之路也将比本地孩子更为坎坷和艰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业方面和本地孩子的差距要大得多,以我校此次抽考为例: 此次我校抽考科目的几个成绩对于民工子弟学校而言,都很不错。数学成绩在全区民工子弟学校第一名,但平均分却比”隔壁“的农小少十几分。这是个很大的差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他们学习困难大多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中“流动性”和“低水平”这两个基本特性是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四、知识面狭窄
民工家庭的电脑拥有率、报纸订阅率却不足10%,有的家庭甚至都没有电视机,所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知识面相对于城市学生要狭窄得多。
但是除了因客观因素造成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知识面窄,所知的科技知识少以外,他们自身的其它能力还是不错的 。教育这些民工子弟不能仅停留在完成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学,除上课外,其他花钱的活动(如春游、参观)基本没有 ,让有些人戏称民工子弟学校只是“识字”学校。
然而,面对这些被夹在缝隙中顽强生长的花骨朵,我们该如何呢?可都是鲜花,却未必都能结果,能否结果?就取决于当他们还是鲜花的时候!
面对这些如花骨朵般正需要阳光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创建一个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享受更宽更广的学习园地呢?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2、要关心我们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 ,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3、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一,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 第二,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三、、要树立威信 俗话说,自己不正难正人。因此,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以身作则,要严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四、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等现象时有存在。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 、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 2 、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阅读增加智慧,阅读增加精彩,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尤其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3 、精心设计,认真教研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大教研及小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实效性地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搭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4、 潜心书写,增强内化效果 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五、加强人文关怀
每一个教师都有长处,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找到自信,给予教师工作的动力,以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研氛围。不要让纪律规则等去约束教师,让教师去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等。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研究、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其次,教师本身应树立“信心+爱心=教育”的观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 信心,不光是教师本身应对教育事业有挑战的信心和耐力,还包括帮这些不够自信的孩子们树立信心。我们班有个说特殊却又不特殊的孩子。特殊是因为家境比较特殊,他4岁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一人拉扯到7岁再婚。而不特殊是因为除了成绩差,其余表现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这个汪同学有着孩子天真的天性,但是一提到和学习有关的话题,他便立刻变得不自信,自认不如人。刚开学期间他作业总是完不成,所学内容一点也没学到,考试总不超过10分。我焦急,但我对待这个问题却又悠闲。心里焦急,可我知道不能用焦急的手法再逼迫小孩,我得找到原因,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给他面子和鼓励,让他找到自信。第一单元测验汪同学考了7分,我没宣读分数,下课后请他到办公室。他刚进来显得很紧张,小脑袋低着不敢看我。我说:“汪==,别害怕,一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的,据老实平常日里发现,你其实是个很懂礼貌,很聪明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对吗?”他抬起头来,似乎在怀疑我说的每一个字。我接着微笑地摸着他的头。肯定的说,别太在意了,老师很喜欢你的,加油!随后把他牵到教室。这个时候我看着他,他看着我,脸红了,却露出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此时,我的心已经得到一种满足,之后的课堂里,从不举手发言的他也常常高举小手发言,哪怕错了,也有自己的想法。在面对他错误的回答,我会说,“没关系,你已经很棒,因为你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你上课在认真听讲,这就是进步,对吗?”学生会一口同生的说:“对”!接着,学生们纷纷改变以往看不起,不友好的行为。经过一学期的改变,这个学生已经在各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其实从这个案例来看,我所给予学生的不止是鼓励使其自信,更多的是在考验自己的耐心和爱心。
再次,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给民工子弟学生尽可能的创建和谐,宽广的学习氛围。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当更多的去教学生如何学,学什么。比如看课外书,可以介绍几本对当时学习有利或对其性格有针对性的课外书。我们不应该只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抓到点来扩大,适当夸奖,鼓励使其课余兴趣得到升华。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这颗以教育为本的心,不要随社会形式而轻易动荡。要学星星从不和月亮太阳攀比的那份从容,学它总是站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萧山日报》
2012.9. 蓝忧
-全文完-
▷ 进入蓝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