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分子,小如蜉蝣,也许一夜就会老去。即使我的寿命只有一天,我生命的这一天,也要由我自己主宰,不容他人侵犯。
二十年前,在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候,我总觉着这苦日子不知何时才是个头。我每天起早摸黑,拾柴、打蒿子,下河摸蛤蜊,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家里种了二亩薄田,一年忙到头只能得到极少的收益,常饥不裹食。
那时劳动力是很低贱的。现在形成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长,人们的思想意识里产生了劳动力价值观。劳动力从过剩逐渐发展成为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形成了一股打工大潮。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进城市,涌向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仍然靠出卖低贱的劳动力养活一家老小。虽然也给农民工带来了一些财富,那时是工作挑人,而不是人挑工作。家里留守人员只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缺乏活的劳动能力,有的地方甚至造成土地荒芜的现象。
目前,上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用人单位每年的劳务派遣都有一个相当大的缺口(每个用人单位在千人以上)。人力资源相当匮乏。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各个用人单位争相招工,而农民工首先考虑的是用人方所给予的各项福利政策。他们不仅关心工资多少,而且还要看与之相匹配的福利及待遇。即:有无“三金一险”,工作时和节假、休息时的安排。
国家规定的是三金一险,个别地区已经采用五险一金。社会保险一般有: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再加一个公积金,统称“5险1金”。也有只提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的,加公积金,称为5金的。三金一险只不过比五金少两项而已。
自此,这种活的劳动力才有了自身的价值,才得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才能安心地、愉悦地为城市的建设做贡献。
一些人靠打工,除了日用开支,子女上学,赡养老人外,他们平日里省吃俭用,渐渐地兜里积攒了一笔钱。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生活的质量,住房的改善,子女的上学、就业等。他们选择在中小城市购房或在家乡的集镇上筑建“新农村”集体住房。
于是,逢年过节,你就会看到挂着各种牌号的私家车开进了贫脊的乡村,行驶在乡间的土路上。他们的脸上挂着微笑,带着胜利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成了划时代的佼佼者。有突出者,后来创业起家,资产已达上亿元(1)。
附近一家王氏堂兄弟二人,皆刚过而立之年。他们双双在深圳打工。老大在国土局工作,积攒了一笔钱后,另做房地产。家有三套住房、有车。其中深圳一套住房地处市区,现值一百多万,合肥两套。最有成就的是老二,仅初中毕业学历,一米七0个子,戴着近视眼镜,其貌不扬。在深圳给老板做建筑材料销售,年薪二十五万(现在合肥分公司工作)。老板又送他一辆崭新的“奔驰”小轿车,给他上下班使用。家有深圳、合肥两套住房。他们只是千万个打工者当中的一员。老二说:
“以前,我在家不好好读书,常去游戏机室、网吧里玩,没少挨父亲打骂。后来,被我父亲赶出了家门。
从那以后,我发恨一定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我的世界要由我自己来做主!
今天,我开着‘奔驰’车回家,不要我自己掏一分钱。”
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了财富和也创造了自身的价值。他们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慧眼独具,勇于创新;各施己能,发挥所长。他们的世界精彩纷呈。
今天,他们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个成功者的形象,殊不知那其间曾渗透了多少汗水,又走过了多少弯路。他们只是亿万万打工大军中的一员,而绝大多数打工者仍然温饱度日,也有少数打工者,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过着极其低下、艰苦的生活【详见注(2)】。
国家虽然颁布了【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但法律的执行比制定更紧要。期盼该“保护法”能进一步实施并执行。让农民工真正尝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尝到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甜头。因为,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人生从平淡走向繁华,谓之为精彩;而从繁华归于落魄,那是时运不济;从繁华归于平淡,纯属自然轮回。每个人从人生的起点走向终点,都要历经百般磨练。在无数次地摸爬滚打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我生命的旅程即将跨越半个世纪。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今天,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不奢望平生有多大的建树,也不奢望自己一定能长命百岁。人命再大,大不过天;人命再硬,硬不过地。
注(1):他是我高中时的一个同学,姓余。之前曾在文章中提过他,这里就不赘述了。
(2)我在《走近农民工》那篇文章中曾有记载。这是该文网址:http://yanyu.love/article/912350.html
-全文完-
▷ 进入曲径幽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