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治印圣手陈巨来,还能写一手这么风趣和引人的文章。这个民国时期的名流,其在印坛的地位相当于画坛的张大千。作者晚号安持老人,因此此书名为《安持人物琐琐忆》。
大凡提到民国,人们脑海里的印象无非两种,即乱世和盛世。恰如历史上的魏晋时期,以政治而论,是有名的乱世,群雄逐鹿,礼崩乐坏,焉能不乱?然而在文化上,它又确乎是盛世无疑。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如群星灿烂,数不胜数,直到现在,这些人仍旧是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本书中论及的人物,只是作者都熟悉的一部分,他们只是冰山一角。然而仅此也能让我们一窥民国人物的风采。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能像民国那样,孕育出那么多的天才。以文而言,有康有为、梁启超、钱穆、赵元任、陈寅恪、章太炎、黄侃、胡适、鲁迅、张爱玲、梁实秋、钱钟书、辜鸿铭、梁漱溟……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艺术而言,有徐悲鸿、张大千、溥儒、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潘天寿……哪一个不是天资英迈,技艺超群?以国术论,有董海川、韩慕侠、霍元甲、王子平、李洛能、郭云深……哪一个不是武功盖世,人中之龙?这些名单还可以像流水一样开下去。我想,当世任何一个一流的文人和艺术家,提起民国,他们也会肃然起敬。以写文章名世的章诒和女士曾说自己是个很自卑的人,原因是她见过民国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和文人。她说民国时期的一个高中生写的文章,都令今天北大清华中文系的学生自愧不如。对此说法我当然深信不疑,且举几例子为证:同在17岁这年,殷海光翻译了《逻辑基本》;饶宗颐续写父亲未竟之《潮州文艺志》;钱钟书代父亲为族叔钱穆《国学概论》作序;高一的李敖写有《杜威教育思想及其他》……
扯远了,关于民国人物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自可自己去收揽。这里还是着重谈谈本书。
未读这本书时,对书中提到的人物,有些比较了解,有些则从未听闻。当然,对于了解的,阅读了本书后,有了更详实的了解。例如张大千、吴湖帆、方介勘、徐邦达。平常报刊文章中,提到这些名流,大多都是赞誉之词,以为其为人真的是个个都光明磊落、怀瑾握瑜。看完本书后才知道,其实所谓名流高士,都如张学良所言,都是一个样,并没有特别不同的地方。当然,我在此绝不是亵渎前辈,只是陈述一个有趣的事实:不管是多高蹈远引、超凡脱俗的人,其世俗的一面也总是与平常人一样,他们也有人性固有的弱点和缺点。也正如此,那些人也才显得更加有趣。好在陈巨来先生,以客观详实的态度记录了当时身边朋友和一些名流的点点滴滴。这些点点滴滴有时看去,尽管显得不够高尚,甚至让有些让人失望,但,它就是事实。尽管作为后辈的我们不忍承认。书中的许多人物,在今天已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但作者还是以戏谑公正之笔,记下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是污点。如张大千的好色、精明却又重情义;少年徐邦达的轻狂和调皮;吴湖帆的拘于门户之见;方介堪的器量褊狭……种种故事,不一而足。
除去一些名流,本书对许多名声不显却身怀绝技的人也多有描述,如“造假三家”,(名字我已忘却)对于古画器物的修复和仿造功夫,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之一,还被张大千雇去作为长期的帮手,因为我们都知道,张大千也是造假的一流高手。
由于记忆不佳,书中所述之事,我已记不大清。书中所述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有趣的。有心人自可参阅。无疑的是,这是本好书。热衷掌故的人,可拿它作为参考,热衷八卦新闻的人,也不妨借此消遣。此书可看做民国的笔记小说,我们也希望今后多出版一些此类著作。一者可以丰富我们的见闻,再者可以弥补正史论述人物时的刻板单调,使过往的人和事变得鲜活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全文完-
▷ 进入忘情诗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