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十几年,一直坚信“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影响精神。”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尤其是一些精神分析的电影,就觉得很可能在存在和物质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意识和精神的世界。
常识的想,就算你不信头顶三尺的神灵,不信无处不在的上帝,可你至少相信你脑子里会想一些和现实世界完全无关的东西,那里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是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它和物质完全不同,和物质世界平行存在。二者互相影响,甚至更加重要。它如果说你的存折和情人是你的个人隐私的话,其实你的思想和意识更是你的隐私。
现实里,你的双脚没法离开地面,幻想里你可以在天上自由飞翔。清醒时,你很明白曾经的亲人早已死去,睡梦里你却仍和他们亲切交谈。见美女走过,你的肾上腺素会激增,美女却不一定会告你非礼。买彩票你还没有中彩,就可设想中彩后是买别墅还是环球旅游,这不会有人说你疯了。你不高兴了,尽可以赖在床上躺一天,精神科医生不会来问询你。你兴奋了,找个朋友唠叨一阵,朋友不会把你当成狂躁症给你强迫打安定。就算你离家很远了还怀疑防盗门没锁好非要回家看看,也没人说是就是强迫症患者,没准还真是心有感应,遇上了正在你家行窃的小偷呢。……
这么说,看大街上熙熙融融的人群,你真不必分谁是常人谁是精神病。就如同精神病院,刚入院的病人很可能是因上访而发病,而痊愈出院的健康人很可能出门就抡起了大刀。而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到了《搏击俱乐部》,《记忆碎片》里主角那样的程度,那就不再是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患者,而变成奥斯卡导演的关注对象了。更登峰造极的:在万人聚会的演讲会上,究竟是希特勒病了还是德国人病了?在语录本染红的广场上,究竟是太阳红了还是民心黑了?
精神的世界和物质的世界一样,也是无处不在,只是它有自己特性。作为企业的职工,你的职责是生产物质产品,却也要接受领导的精神教育。不过一般的说,领导强调的都是职工漠视的,例如以厂为家和无私奉献。作为国家的国民,你的义务是交粮纳税,但也要吃领袖送的精神食粮。不过经常的状况是,领袖提倡的都是百姓反对的,例如奉公守法和克己为人。因为缺乏才要强调,因为不愿才要提倡。就如同“都要硬”的两手:物质文明,并非设计师高明,而是人们本来就想干,设计师打个盹,捆绑的绳子松一点就有了。精神文明,并非领导不重视,而是人们不情愿。年年三月学雷锋,精神没学到,倒学出了一批批更爱物质的贪污犯。
所谓人心叵测,或许精神世界只有上帝才能驾驭吧。每个人都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任何试图踏入别人精神世界的努力,最后很可能都以悲剧收场。正如那几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不过是进一步证明了人性的恶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和放大而已。而所谓人性的善,其实只存在于刚出生的刹那,顶多延长到婴儿理解自我存在前的六个月。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定义一个人精神是否正常,仍没有一个准确的描述。这其中一个例证就更确切:这是一次某精神科教授组织的三十个精神科学生进行的毕业实习。他让这些学生每人带一个疑似精神病患者,到全国十家著名精神病医院就诊。结果三十个学生里十八个被诊断患有精神病,三十个疑似病人十二个被诊断成正常人。你说究竟谁是医生谁是患者?
把这个标准放在中国就更理解了。记得一个河南女教师的案子,她从教数十年,获奖无数次,最后居然被诊断一直患精神病。这个案子的特性是,不像洋人那样无目的性,而是非常有针对性。这针对性是女教师丈夫是市委组织部长,教师揭发了丈夫的情人,部长就找专家把她鉴定了。
如果你对河南专家的鉴定结论可以异义的话,那你对北大教授的结论一定不敢怀疑。所以华夏大地遍布的“上访者精神病院”里的患者绝对不会是误诊,因为“百分之九十的上访者都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很有用的病。有人很想得却得不上,有人不想得却脱不开。一个铁定的杀人犯,给个精神病称谓,就从监狱搬到疗养院了。一个穷困的上访者,偶到北京患病,就不用买票免费坐车回家了。而如果你在上海,那患病的嫌疑就会更大:说话多是狂躁型精神病,说话少是抑郁型精神病,爱找人聊天是依赖型精神病,爱宅在家里则是已严重到要自杀的精神病。而就百姓来看,现在的精神病就类似于当年的巫婆,你没被石头砸死,已是法外开恩了。
当然了,精神病也并非都是坏事。例如正因为人类成功的让部分狼患上了依赖型精神病,所以你才有了身边的宠物狗。而这种技术也并没失传,在某些国度还在发扬光大。例如已经成功的将一些公民培养成了顺民,将一些刁民培养成了精神病。在此基础上,该技术还在不断完善。据说现在已经能把狗身上的忠诚基因,用科学手段提出来。很快就能精炼纯化制成人用疫苗。这样,在需要时只要对患者注射一针就可以让他长出哈巴狗一样的忠诚。这些患者除了军人,还包括所有不服管教的上访者和刁民,以后还将逐步扩大。这样一来,那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不用建就成了。
于木鱼宅
2012-9-13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