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声中的文明
孩提时,有一件事印象非常深,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耳。
七十年代初期,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唐杰忠除了一个风靡一时的段子《友谊》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经典的段子:《喇叭嘀嘀》。说的是司机通过汽车喇叭而表达的文明礼貌的特殊语言。
其中有一段耳熟能详,说的是:两车交会,一方主动地讲文明,高风格“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此时被让方则会在刚刚通过之时,文明地轻轻鸣嘀一声或两声,表示“谢了!”、“谢谢!”。而“风格”方在启动的同时,也会回应一声、两声,表示:“不用”、“不客气”。这是司机——人们普遍的自觉心声与自然反应。
这一切的表现和行为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在那文明觉悟的喇叭声中,礼让三先,助人为乐,救死扶伤,更是蔚然成风。我想,这也应该就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所要构筑的所谓和谐吧?
然而,当今眼下耳目前,还有这文明的“喇叭声声”吗?现在有车已成了一族,“族人”不妨留心一下,或自己对照一番,有这“汽车语”的文明吗?且不说风格了!
时下的堵车,勿需提及北京、上海,就连现在按行话所说的三、四线城市,哪怕是禁鸣区,都已司空见惯,堵不胜堵,喇叭乱鸣,噪噪杂杂的了。尤其是在半夜三更,或拂晓黎明之前,一声声高昂的喇叭声,足可以让人从美梦中惊醒;若是心脏、血压不良者,还要魂飞魄散。
也难怪,在这种急躁、浮躁、骄躁的普遍氛围之中,要说“谢谢!”、“不客气!”也是勉为其难的。自然更不要说主动的风格和自觉的文明了。
面对跌倒的老人或小孩,今天还有谁敢在一阵急促的喇叭警示之下,一个急刹车而见义勇为呢?陌生人的搭乘已成为远去的故事。“不和陌生人说话”则成了公共交通场所所提醒的横幅标语。人际间的冷淡、冷漠、麻木、麻痹,早已在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自由喇叭声中,把“我们的同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荡涤殆尽,甚至于荡然无存!
汽车进步了,漂亮了,高档了,发展了,可文明呢?却在退步着,丑陋着,低级着,堕落着……
-全文完-
▷ 进入吴丽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