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的通化、白山一带。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无毒、无味、无辐射,色泽丰富,质地细腻,矿藏稀少,既能用以雕刻实用和观赏砚台,还可作为名贵的建筑装饰及加工工艺品用料。我有幸出生在松花石的出产地通化,更有幸成为松花石的痴爱者。观赏把玩之余,品味品读之际,自然留下几段欣赏的释文或至爱的心迹。
一、紫 气 东 来
《汉刘向?列仙传》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传说,是吉祥而福瑞的征兆。此松花石乃谓之“镇馆之宝”,观其体硕而形奇,色紫而质坚,经亿年而天成,历劫波而犹存。或瞬观或久品,时感关山云涛涌荡,天籁鸣音悦耳,顿觉祥瑞之气扑面,凌云之志壮怀,高山景行,心向往之。
呵,大任降至,心智相随;大道将至,紫气东来!
二、不 朽
这是一个久远的传说,
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这是一条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块神奇的石头!
传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历史也会因时代的更迭而改变,哲理更会因文明的演进而升华。
然而,只有石头,只有眼前的这块松花石,历经亿万年的沉积沉默,变成久远的传说,变成辉煌的历史,更成为挺拔的丰碑,永远不朽!
三、渴
咳,我渴呀,渴!难耐的渴,无奈的渴!
啊,三个和尚,三块各异的松花石,巧妙地演绎着“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深刻哲理。不是吗?道貌岸然的,已经不“岸然”;一本正经的,也难“正经”;自命不凡的,更是难“不凡”。“三个和尚”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哲理,却生动地揭示了人文和谐的至关重要。
你看,这三块形象而逼真的松花石,不是在向你述说吗!
四、神 龟
你来自滚滚奔流的东海吗?是的。你的甲背上涂染着仙境的霞彩!
你来自生生不息的洛水吗?是的。你的躯壳里奔涌着传说的血脉!
……不。你原本来自亿万年前的远古,背上的字符,记载着一路颠簸的忍耐。
不。你原本来自水浸沙埋的沉积,心底的情愫,积郁着沧海桑田的覆盖。
穿越时空,你从远古走到当代;
穿越混沌,你从冷漠走向关爱。
你一如既往地昂头挺胸,舒肢展臂,你踽踽独行,向着更远的未来……。
你一如常规地从容不迫,心平气顺,你款款而行,超越生命的极限。
挥洒岁月的慷慨,享受神寿的拥戴!
啊!八亿年的神龟,你才是真正的“万寿无疆”!
五、母爱的剪影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丰盈的体态,慈爱的目光,那是母亲爱的流露、情的表达;
稚嫩的笑脸,安然的酣睡,那是婴儿暖的襁褓、梦的摇篮。
一块璞玉稍加整饬,便赋予了“人间大爱”的情操,便出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便出现了“形质色声韵”的融通和谐。
啊,那是松花石初始的本真,那是菩提树豁然的彻悟,更是赏石家独创的妙境!
六、灵秀三韵
天地四方,山水六合;
阳光七彩,诗韵九章。
唯有你——
经历了成与败、名和利的煎熬,经历了血与火、爱和恨的感伤,依然细腻内敛的风韵,依然气吞八荒的豪爽,笑傲灵璧的碧玉姿色而不媚,直面太湖的玲珑剔透而自强。
然而,你就是你,不自高,不恣狂;能忍耐,敢承当。你就是千古不变的 松花石,你就是饱经沧桑的松花石。
一块石头,三侧形象;
三侧形象,三种风韵;
三种风韵,一段幽香。
七、双 雄
海浪在你的脚下涌荡,云涛在你的腰间飞扬。
傲视群雄,你是无人匹敌的双峰;
称霸四方,你有无法抵挡的锋芒!
经历了亿万年的磨合,经历了血与火的较量,
终于成为情同手足的兄弟,终于成为浪迹江湖的霸强。
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去感受共同的荣光!
八、履 迹
读万卷书,可以明事理;
行万里路,可以增阅历。
你脚上的皮靴,有褶有皱,有痛有伤,那是你艰苦跋涉的印迹;
你脚下的步履,有深有浅,有直有曲,正是你苦乐年华的释义。
啊,履痕正长,蜿蜒向天际……
九、石 犀
犀牛是六千万年前的陆生巨兽,体肥脚短,皮厚毛少。虽相貌丑陋,行动笨拙,却温和胆小,不善攻击。作为人类保护的珍稀动物,犀牛不仅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而且拥有久远美好的传说。
相传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川北道黎学锦在修好防洪堤后,又在西门堤外采鱼翅石匮阁上,安置了石犀。石犀安放好后,独卧江边,吸天地之精华,收山川之灵气,天长地久,灵性十足。一为黎民百姓日夜监测洪水,二帮老人和孩子辨别方位,三为春种秋收预测天气。所以,老百姓都把石犀当成吉祥的象征、幸福的预兆,祈求石犀帮人们免却水患,安居乐业。
你看,眼前的石犀多么形象,多么可爱!
十、训 子
西汉刘向《烈女传?母仪》中记载了“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的故事。说的是孟母怕儿子学坏,三次迁居,由此而形成了“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
现如今,《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童声朗读音犹在耳,而眼前的这组题为“训子”的松花石微型景观,不是更形象、更逼真地再现了《三字经》里的情境吗?你看那盛怒之下的母亲,眉发倒竖,情真意切;那已经知错的幼子,则低头躬背,悉听母亲的教训;而中间那个陪训的童子,亦是形态乖憨,酷似人见人爱的“小可怜儿”。
原本随处可见的三块寻常松花石,尽管质地细腻、色泽纯正,尽管形态各异、各显神韵,仍然是俯拾即是的三块普通松花石。但是,经过赏石家的巧妙组合,瞬间便是一幅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画面,便是一段亲昵和谐、情趣盎然的故事。
所谓“赏石”,“赏”的就是人与石之间的感应,“品”的就是情与趣两者的交融。我们在感慨沧海桑田、世事沉沦的同时,也不妨品味一番惺惺相惜、骨肉情长的亲情。眼前的“训子”,堪为最佳范例,足见“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赏石意境,足见“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精巧构思。
-全文完-
▷ 进入qiushancila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