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中华历史画卷,由高科技光影缓缓铺开。威风凛凛的春秋战国威猛武士与手持竹简的儒雅学子,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铿锵缶声与声情并茂的吟诵,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中国利用奥运会这个契机,向世人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古国发展进程,令人叹为观止。
四年之后,当奥运圣火再次在英国伦敦点燃的日子里,我在家乡不亦乐乎的接待了几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并相伴登上了西岳华山。
当我给朋友指点着华山脚下那条横卧在关中平原上,在薄雾中隐约泛着银色光泽的渭河时,脑海里忽然浮起了李白的诗句: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这条在祖国腹地驰骋千里的渭河,不也犹如在坦坦荡荡的八百里秦川这个大自然的巨型舞台上,为我们展示着五千年来跌宕起伏的,多彩多姿的华夏文明历史画卷吗?
百万年来,渭河在挣脱了西秦岭陡峻的峡谷束缚后,在莽莽黄土高原与巍峨秦岭之间的结合处,汹涌驰骋,一泻千里。它一次次的汹涌咆哮,一次次的左冲右撞,用暴雨山洪裹入的黄土泥沙,填埋了八百里长的深壑浅沟,造就了富饶美丽的关中平原。这也为渭河自己打造了一个巨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渭河与历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共同演绎着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中华文明进程史。
国人喜欢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比作一条东方的巨龙,但我这几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却对黄河这条最大支流渭河知之不多。假如当时我有一幅摊开了的黄河流域图,我想我的朋友们就会惊奇的发现,祖国版图上那条弓起身背准备腾飞的黄河巨龙,支撑龙身跃腾的那对前爪极为醒目,这对龙爪就是渭河和汾河。一旦这条中国龙腾空而起,渭汾两河流域必将伸展,那么,渭河与汾河流域更像是这条巨龙的翅膀。尽管人们印象中龙并没有翅膀,但我更愿意我们的中华龙长上翅膀。有了这对翅膀,她可以飞得更快,飞的更高,飞的更稳。
隐约显现在我们眼前的渭河,在八百里秦川上静静流淌着,她正与世人低吟着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曲。有了这种想法,我对朋友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渭河而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渭河上游搞野外工作时,曾借住到一户淳朴的老乡家里。房东老人精神矍铄,儿孙满堂。老人家坚信,我们最早的祖先就是女娲用黄泥巴捏出来的,对此他不允许其它人有任何微词。一位同事刚与他解释了几句,谁知老人翘胡子了,把饭碗往炕桌上一摔:“你的先人(祖先)不是泥巴捏的,你咋是黄的(皮肤)?哼!”
我不信神,却很喜欢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有许多可与西方古典神话相媲美的传说,甚至更具有想象力,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等。有趣的是,在东西方神话里,我们人类的祖先都是从土中而来。在西方神话里有上帝用尘土造出世上第一人亚当的故事,而我国也有女娲用黄泥巴造人一说。
据说上帝先用尘土造出了男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和肉造出了女夏娃,并让他们在无忧的伊甸园里快乐生活。而我们东方之神女娲则不惜气力,精心用黄泥巴一下子造出了许多人,而且还像烧陶那样用火来烧。看来女娲不适合男人干的烧陶工作,在烧制这些泥人时,火候时大时小。其结果火候小的便是白种人,火候大了便是黑种人,这些人被生气的女娲扔的远远的。最后剩下的火候正好的就是我们黄种人了。你说我们的神造人的故事是不是更有说服力?怪不得那位可爱的老人对此坚信不疑。
神话终归是神话。东方与西方文化有许许多多不同之处,其中有一点就是,西方那些神的传人,后来几乎都演变成了神的代言人,他们的思想变成了指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而在我们东方,神的传人(如三皇五帝等)却成了普通大众心中永远的英雄和伟人,而不是再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的代言人了。他们的言行变成了华夏大众团结进取的原动力,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的众多原因中的一个吧。
渭河流域就是由炎黄子孙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伏羲、神农、黄帝等等众多的中华民族英雄和伟人,正是开启华夏文明新进程航船的领航人。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祖国各地有许多地方都在力争自己那里是人文始祖的故里,且都信誓旦旦的说是证据确凿。但依我看,史书上记载最多的则是在渭河流域。那些与之相关的且有据可查的地名河名山名多在渭河流域这里。
不管孰是孰非,我们毕竟都是龙的传人。山下远处蒙着如历史烟云的影影绰绰的渭河,不就如一幅眼前现实的历史画卷吗?再远了且不说,从夏商周始,到秦汉唐盛,直至如今的中华民族再次崛起,渭河,一直静静地在为我们展示着由炎黄子孙创造的华夏文明史的伟大进程。
顺着渭河向上游看去,你就会感到那句人们用在长江的话语,用在渭河身上也是多么得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从远古走来的人们,在这里进入了农耕时代,逐渐远离了游猎和采集的生存方式。黄河在跟渭河汇合后,便掉头向着东方滔滔而去。这不正是告知我们,这里曾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吗?在进入农耕时代这个人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渭河流域为我国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坚实基础。
从渭河深处走来的,不仅有已被人们神化了的女娲,夸父等诸神,还有已被国人铭刻于心的伏羲、神农、黄帝和华夏氏族。更有后来的秦人的一统九州,汉代的金戈铁马,盛唐的七彩霓裳。从渭河里不仅伸出了一条环绕全球的龙脉,渭河两岸更嵌有世界史上一座座人类文明高度崛起的王朝明珠。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从古老的《尚书》到民间的《诗经》,从神话的《山海经》到深奥的《周易》,古老的渭河从来就沁入其中,并与中华人文历史如影随形。
民间说是伏羲氏与周文王合著了《易经》,开辟了中华文明“大道之源”;老子在楼观台亲授《道德经》,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古典精髓;姜子牙在渭水边直钩钓天下,是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周幽王在骊山巅烽火戏诸侯,是预示着一个王朝的没落衰亡。中华历史每一个令人瞩目的进程,都在渭河这条历史画卷的波光里若隐若现,华夏民族的每一次辉煌的进步,都可以在渭河里找到纯正的历史渊源。
我在哪篇文章里曾说过:由渭河造就的八百里秦川,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叶扁舟,她一头指向西域,一头指向太平洋,中华文明从这里向世界扩散,各种文明又从世界各地向这里汇涌。那些已烟消云散的周秦汉唐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辉煌,通俗的说,就是各种人类文明在渭河这里融合后所结的硕果。
古时的渭河是很美丽的,有过“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怡人美景。有过“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的美丽风光,更有过“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民族大融合的动人景象。然而,渭河在养育了众多的封建王朝,哺育了众多的劳苦大众之后,她显得疲惫了,苍老了。人们过度的奢侈和战火纷争,使渭河不堪重负。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已成为美好的旧时时光。更多的时候,渭河在宽阔的河床里只是一湾浑黄的浊流。你越走近她,越发会感到苍穹下历史的沧桑。如今的渭河,更像是一条流动的黄土地,向你低沉的诉说着深埋在地下的厚重历史,提醒着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去把握理想的未来。
改革开放后,封闭多年的国门已向世界洞开。从蔚蓝色的太平洋吹来的温暖文明之风,与从遥远的西方刮过来的一扫尘霾的冷空气,在渭河流域上空激情交聚,变成了滋润这片黄土地的阵阵甘霖,它必将使渭河重新舒展自己的身体,再现“青舸锦帆开,浮天接上台。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的繁荣景象。
站在这片土地上,你会领略到武侯祠里,人们在赞美诸葛亮的那种“长蛇成八阵,渭水战鼓鸣”气概时,古代人们兵戎相见的过眼烟云;你还会体会到元代王冕的那种站在渭水边“慷慨论时事,羁栖笑楚冠”,评判各种风云人物历史功过的人生感概。而如今流淌在和平年代里的渭河,正在重振波澜,要去荡涤历史厚重的尘埃,卷走曾经满目的凄凉萧瑟,再次走向辉煌。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关中-天水经济圈正在渭河流域迅速崛起,这是渭河重振往日雄风的一个绝好例证。黄河这条最大的支流,已再次进入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视线。当今的渭河流域,山已开始渐渐变绿,天已开始逐渐变蓝,人们的笑颜已愈发灿烂。在由渭河养育的这片黄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人们,正雄心勃勃的给渭河流域披上绿色的盛装,让渭河再现历史盛世时的容颜。
尽管我们当今的社会,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尽管我们的进步,仍未完全摆脱封建社会的羁绊。但我国前行的历史航船,不会再像西方的若亚方舟那样,只求找到一片能赖以生存的土地,而是在向着辉煌的民族振兴彼岸满帆前行。渭河,这条黄土地上不断延展的历史画卷,定会向着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方向,雍容闲雅地舒展铺开。
侃侃而谈的我,忽然觉得:登华山,怎么一下子扯得这么远?罢!罢!罢!还是和朋友们一起鼓足勇气,向着那巍峨的高峰,勇敢攀登吧!不求一览众山小,只为欲穷千里目,好去更好的欣赏眼前这幅祖国壮丽的历史画卷。
-全文完-
▷ 进入西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