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去上班,途经和平路的时候,忽然眼睛一亮,原来是一辆亮晃晃的架架车正在卖家具的店铺门口装货。一看就感觉到这辆架架车是对过去架架车的反叛或者革新。过去的架架车除车杠、车轮外,车架、车板都是用木料、竹料组合而成的;而眼前这辆架架车,除轮胎外车架、车板全都用镀锌铁管焊接而成。我心里冒出一句话来:仅有两个车轮的人力架架车也已现代化,更不言其他了。
记得,我的孩提时代,从高山井走亲戚回贡井时必须经过土地坡,母亲不喜欢走石板铺成的高高低低的老大路,就走宽敞的马路。为了区别石板路的土地坡与马路的土地坡,人们叫这条开辟在江西官山也就是今天称作西山的陡峭东麓的马路叫谢家松林坡。开辟贡井虎头桥到自流井新桥的这条马路,是为了满足自贡盐场东西两场盐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这条马路路面是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不甚平坦,但可以行驶汽车、马车、板板车。
上世纪上半页,自贡的汽车不仅少得可怜,而且车况很差。个中,现代人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是汽车烧杠炭。我就亲眼见过。一次从自流井回贡井途径谢家松林坡时,走到半坡上就看见一辆载满了货物的卡车开不动了,司机下来在后轮处放了一个大大的三角木后,往驾驶室后面的一个圆筒形的锅炉里加杠炭,红红的火焰随之升起。锅炉上面在冒白色的气,下面有白色的炭灰洒落下来。司机关了炉门跳上驾驶室,汽车开动了,踽踽而行,和我们一起爬上了土地坡。
自流井与贡井没有修筑现在称作s207公路以前,包括汽车、马车、板板车在内的所有车辆都是在这条马路上行驶。
说到板板车,那可是本该进入博物馆可是博物馆也找不到的物品了。可是,板板车在自贡陆路盐运史上起到过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所谓板板车,就是除车杠、车轮外的所有部件全部由木头做成。车身一丈多长,四五尺宽,两个汽车车轮,有半自动刹车。板板车本身体量大,载重量也大。每辆板板车一次可以载一两吨盐巴、煤炭等货物。板板车是人力车,每辆五六个人,上坡时还须增加“边搭”至七八个乃至十余人才能拖得动。下坡时,除“中杠”、右边的一个造作刹车的人和左边的“副驾驶”外,其他的人都得爬上车蹲在车身后半部的货物上,增加车的重量,以此来减速。这种板板车安全性能极差,尤其是转弯、下坡,中杠力不从心或手摇刹车失灵时,往往造成车毁人亡的惨重事故。我小时候,就亲眼见到过一辆满载货物的板板车从牛栏塆下坡时,转弯不到位而连人带车翻下高高的虎头桥下的石沟里了……
后来,随着汽车的增多,人力板板车被淘汰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出现了一种体量较小的,由一个人就能拖动的形制和板板车差不多的车,就是本文开篇时说的架架车。这种小型的人力车,制作成本低,车身小巧灵活,装卸货物方便,一经问世即受到个体劳动者的青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它的踪影。
我在马跳溪畔平房里住家时,一位同姓排行五的邻居刚刚在搬运站“开”架架车的一天,来我家串门。我问他:“曾五儿,现在干什么了?”他神秘兮兮对我说:“三哥,我开车了。”我说:“好哇!开什么车啊?”他窃笑道:“手掌车,脚加油,喇叭就在嘴巴头。”我一时发懵了:“那是什么车啊?”他噗地一声笑道:“架架车啊!”我也笑了:“哦哦!我懂了”他还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搬运站又买了几十架崭新的架架车哩!”
我知道,当年的搬运站不是肩挑背磨就是用的架架车,直到八十年代,汽车悄然增多,搬运站大都改用汽车而建立车队了,架架车才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不过,直到今天还没有绝迹,比如我文前提到的。
我想,事物的产生、存留抑或消亡都是有其理由的,那就是“需要”——因需要而产生、因需要而存留抑或需要其消亡。板板车的退出是因了历史的需要,汽车的普遍使用是因了时代的需要,架架车没有完全消亡也是因了还需要,即便现在已经汽车满为患了,但运点小东小西的,架架车很方便,又节能,又环保。不过,架架车随着历史的步伐而有所进步,有所改变罢了。比如我文前提到的这辆亮晃晃的架架车,虽然车形依旧,动力依旧,但它更加华丽了!
-全文完-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