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仅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无聊或者骤遇不如意时,才随便地想起一两首诗来,宣泄一下情绪或者借以壮胆。更多讲到诗歌的时候,则是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辅导作文。我给她讲:在诗里,月亮可以比作梳子,风可以想象成绳子,******.你的作文要写好,就一定要像爸爸教你读过的诗一样,把看到的东西写活。东西虽然是死的,然而你的情感可以让它复活!
但在单位里我是从不谈诗的,羞于启齿。否则的话,别人会像打量恐龙蛋一样注视你,亦或发现外星人般惊讶 。至于写诗的事当然就更不敢暴露了,要不人家会哈哈大笑,认为你有病,还四处津津乐道。所以我常自问:诗歌当下是不是确实快要死了?
我是一个实际的人,很少有朋友知道我是喜欢诗的,而且是狂热地爱着。朋友中很多是耿直的性情中人,每每酒酣耳热,偶尔也会蹦出几句李白的诗或者是苏老先生的词来以助酒兴。所以,这时我又想:诗歌看来还是人人都需要的嘛!
也难怪,因为李酒仙和苏老先生的诗词是人人都懂的,琅琅上口,老人小孩都会念。所以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忘记!
我奇怪的是:为啥现在倒很少有人去念起舒婷、北岛、西川、海子等大诗人的诗来,反倒是人人会唱周杰伦的《青花瓷》?流行歌曲,时下不仅老百姓喜欢唱。我相信,有很多诗人也是哼哼的,并且从中也得到了快乐!
故此,我又得出结论:不是诗歌快要死了,而是新诗快要死了,至少它已经不再像唐诗宋词般能在民间的土地上随意扎根生长,并且广为流传,唤醒普通大众和诗人共鸣一样的情感!
那么,新诗到底该往何处去呢?是我们把“诗”和“歌”自认高明地完全隔离开来了吗?是我们把新诗仅仅只定义为供少数人赏玩的象牙塔,自己玩弄越来越玄乎,而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的建筑雕刻艺术?更或者,新诗本身就找不到出路?
有的诗人为找到一条路,投湖或者卧轨,用生命作了祭坛,我万分敬重,并将永远地怀念他们!还有的诗人高高擎起先锋的大旗,不惜以身试险,吃螃蟹,因而触犯众怒。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2006年9月发端于网络的“赵丽华诗歌事件”就曾轰动一时,犹如在当时的诗坛上扔下一颗核弹。这一事件由于波及之广、影响之大,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今天,又有一位年轻的诗人擎起了先锋的大旗,并且抛出了疑似赵丽华“梨花体”的诗歌形式,论证以此作为今后新诗发展的方向。所以,我认为有必要重提这段旧事,并摘录赵丽华两首诗歌如下,供热爱诗歌的人广泛讨论。
雷
打雷了
声音很大
像是从头顶炸开
我一定有罪恶
在屋子里
也藏不住
磨刀霍霍
先用砂轮开刃
再用砂石打磨
最后用面石定口
这位来自安徽的磨刀师傅
态度一丝不苟
手艺炉火纯青
我掂着这把寒光闪闪的刀上楼
楼道无人
我偷偷摆了几个造型
首先是切肉
然后是剁排骨
最后是砍人
新诗该怎么写?怎么写才最有生命力?说实话,我一点都不知道!但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只喜欢美的,我能读懂的,并能像音乐一样流动的诗歌,这是我的心里话。新诗能不能像流行音乐一样获得最广泛的生命力 ,亦或如金庸大师开辟的新武侠那样成为华人世界的童话,我也在热切地期盼着!
末了,单位要搬迁新办公地点,领导说:“准备搞台晚会,同志们都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写诗热情讴歌”。但是如果写,我是该写“梨花体”呢,还是写“抽象体”?我也实在是不知道!我仅仅知道连领导们都想起诗歌来了,在这个世界上,诗歌终究是不会死亡的 !
-全文完-
▷ 进入一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