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满地找落花,往事在这时候就渗透光阴的罅隙,摆渡到了眼前。属于老城区的记忆在成长的岁月里斑斓、缤纷,并逐渐模糊;只是别后,象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一) 南正街的米粉
象摄像机里的瞬像,连续的情节已无从考究,只有那张踮起脚能抵住下巴的大方桌和那个粗白大瓷碗以倾斜近90度角的姿势扣在脸上,漾起“咂、咂”有声的吞咽依旧响在耳边。
小时候,妈妈是乡间的小学老师,爷爷奶奶家在城里。平时我们也不常上城,只有寒暑假;去城里爷爷家是那时最开心的向住。到城里后,妈妈会带着我们去逛街,而南正街是必去之地。此街是当时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区,象现在的五一路,长辈们称“正街”,没有“南”作特别修饰,地理位置跟现在差不多,只是没有五一广场,沿街是青瓦平房或两层飞檐木楼。百货商店、五金杂货店、餐饮店、卖油条的、卖菜的沿街都是。记忆中有人群挤拥的推撞,妈妈说那个卖油条的把一勺油淋到了一个当众抢吃的乞丐身上,成了我小时候恐怖的想象。
卖米粉的餐饮店是朴素的,没有色彩鲜艳的宣传画,没有琳琅满目的杯盘碟,略略发黑的白石灰粉墙,青灰水泥地板,原汗原味没上漆的方木桌凳几套,客人似乎不多,回想里简单得象水墨几笔勾勒出来的宣纸画;也象染了墨团,有些显旧的白衫巾,在时光深处飘呀飘。
餐饮店最里面是厨房,年经的母亲从厨房小窗口端出一大碗米粉,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放在我们姊妹面前,我和姐姐便迫不急待、嚷嚷吵吵、狼吞虎咽地抢着吞粉条,且互相瞪斥、推搡,筷子在碗里打架;吃完后还会抢着舔碗底,妈妈坐在对桌的凳子上,微笑地看着我们狼狈的吃像,小声呵骂几句“别弄脏衣服!”、“别打碎了碗!”。然而她自己却没有吃,幼小的我们当时没有明白,也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妈妈舍不得花一点钱,自己才没有买碗米粉吃;可为了让我们更开心,更快乐,她还是花了。米粉也许不是南正街的特色,但那份美滋滋还是甜彻了我的童年;这是我生命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回忆镜头之一,镶嵌在江南小街深远悠长的背景里,象一条绵亘的旋律,在心底来回地奏响。
而今每每说起小时候的南正街,我便会说:“那时妈妈带我们去吃米粉”,阳光就此照进了心灵深处,那些渐次暗淡的古城记忆、图案伴着母亲的身影明亮起来。一股温热即涌上心头!
(二)四眼井的水
小姑年轻的时候可能是耒阳城里一枝花,偶会听到她当年的熟人说:“xxx,那个就长得漂亮啦!”,现在姑父望着小姑,时不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嘴角漏出几句:“噢、噢、噢,身材还那么好!”,一脸的自豪和幸福就漾在脸上。
其实,小姑当年的五官,我已经没有什么清晰的记忆了,那张脸也是模糊的,如雾里看花,只是那高挑苗条的身材;又黑又粗的,一直垂到臀部以下了的麻花辫仿佛就在眼前。她挑着一担水,一只手撑托着扁担,一只手拉着吊绳,从四眼井,横过五一路,顺着市委会大院外墙(就是现在的云森商业城的西门线),颤危危地走了过来,伴随着麻花辫一甩一甩的芭蕾舞蹈,活脱脱一幅“美人担水图”。
四眼井就在现在的五一东路,迪恩服饰的前面,作为耒阳的一个文物景点,有文字记载:“昔者四眼井,传播于知耒阳者。”可见它是多么地有名。相传某天七仙女莅凡古城,为耒阳的人杰地灵深深感动,就在现在的四眼井处播花四朵作纪念,四朵花即化成了四股泉水,汩汩而出,甘洌清绝,灌溉花儿,久鲜不谢;养育周围民众,日见财旺丁盛,渐渐地四眼井便名扬古城,成了标志。
记得小时候,某天停水了,傍晚时分,四眼井周围摆放了一大片,一大片铁桶,木桶,塑料桶,还有大脸盆、脚盆之类的,等等,自里向外一直圈围到了路口街中央了,成了桶的世界,桶的展览会,桶盆交响曲!沿井的人很多,都在争先恐后地抢着打水,弯腰伏井,左右开弓,一上一下,满满的一桶水便提上来了,又倒到另一个桶里,伴随着“哗”声一片,溅溢出来的水流得整个街面全是湿漉漉、湿漉漉的,水仿佛就要从记忆中漫出来了。
四眼井离爷爷家很近,就一百来米,小姑挑起水走过来,我们站在家门前就能看见,那时候爸爸,叔叔应该都挑过水,独独小姑担水成了经典绝版,镶嵌在心灵的版图上,成为古城这幅彩帛上最明媚亮丽的色彩。
奈何的人易物非,四眼井现在再也不出水了,被一块大玻璃压着,旁边磨沙石台雕刻一些是非因由、传说故事、励志缄言。在城建迁变的滚滚烟尘中,浓缩成一点陈迹,博物馆里的一帧插图,有过老城记忆人眼里的一缕怅望!
(三)梁家湾轶事
九十年代后期,群英北路拓路工程,挖土机的第一铲就是从我们家开始的,伴随尘灰滚滚的嚣喧,一夜之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家,那个伴我成长,给我欢乐的梁家湾随之也土崩瓦解了;消逝在沧海桑田般的迁变间,跌落于耒城日新月异的蓝图上,徒留抹抹记忆。
梁家湾就在上马家巷和老粮食局之间,小小的城中村落,如果以爷爷辈算,总共才四、五户。据爸爸说,我们祖上在鹿岐峰脚下,某天暴发了,搬到城里来了,到我们这也才第七代。梁家湾看起来就是一脉分技散叶出来的,通常的中国老式建筑,两个大石蹲撑开大门,拉出上、下堂屋,用于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祭典;两边各是上下正屋,间隔天井,正屋前小走廊通向两边侧屋,老祖宗原版风味大宅应该就是这样的,后辈挨宅又建了些房屋。村落前面是块不大的空地,种有夹竹桃、桂花树等草木,经年花香缭绕,绿意盎然。
我小时候是跟在爷爷身边读书的,其时奶奶已离开人世,爷爷打点吃喝,每天准时做好菜饭,就忙着打自己的牌去了。那时候读书倒没有过多的监督,父母不在身边,用不用功他们也不知道,不过也自觉,但必竟人小,鸟事做了一罗框,如今拾捡,不免哑然失笑。
记得那时我们家楼上有台缝纫机,有一天,与邻家姊妹在楼上玩耍,不知搞了些什么,就围上缝纫机了,我在转轮盘,她好象是拿什么东西给我踩,一不留神,手指就到机针下面去了,机针也毫不留情地扎进了她的指尖,她“呱、呱”直叫,我不知所措,继续转动轮盘,试图抽出针来,岂知,反倒扎得更深了,这下不得了啦,姊妹两眼突凸,杀猪般惨嚎迭起,那恐怖声至今响在耳边,半夜碰见鬼样。转了几转轮盘,好歹针往上走,出来了,豆点般地血鼓出来,一滴一滴,姊妹痛得泪珠滚滚,浑身发颤,跄惶而逃,留一路干嚎。我那时可真是个小鸟人。
学生时代养过一次狗,它是怎么来的,想不清了,只记得狗狗很可爱,眨着一双大眼睛在我跟前蹭来蹭去,我最喜欢抚摸它的头,把它抱在怀里,不时地喂它食物;可没过几天,放学回家,看见它在床底下急促地颤抖,一双哀哀的眼情饱含泪水,怎么唤都不肯出来;我着急了,钻进床底,强行把它拽出来。妈呀,我可怜的小狗狗!是哪个遭天杀的恶人,用刀在肚子上捅了几刀,小狗身上倒没有流多少血,伤口却触目了然;它那么痛,那么无力,哀哀地看了我一眼,又垂下了头,眼睛渐渐地失散了神光。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抱着还余温的小狗,坐在堂屋前的石蹲上,又是哭又是骂又是跺脚,咒诅那个谋害了小狗生命的歹徒,千刀万剐,天打雷劈,死得比小狗还惨。后来把小狗埋了,埋在现在的师范、陵园加油站后面的田丘上,那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丘陵形的田地,我用竹片挖的坑,埋了小狗后,在那块田边站了好久。
九十所代中,因母亲烧香拜佛香火点燃了菜油桶,我们家起了一场大火,整个楼付之一炬,所幸的是没有人伤,没有泱及邻家。然而,我爸爸八十年代读复旦大学刊授文凭时寄过来的一柜子书全烧没了,让我怀念了好久好久。至今还在怀念。
——
就象任何事物都得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并最终消亡的过程,梁家湾亦逃不过宿命,上个世纪的末年,不得不面临全盘清算,站在耒阳城市建设的里程上,摇摇欲坠,终灰飞烟灭!
梁家湾沉淀太多太多成长记忆,写也写不完,在我生命的初春时分,搅一路缤纷灿烂,飘逸成心中永远的家园。
隔着来时的路回望,愉悦中渗合着轻描淡写呵成的苍凉,老城已渐渐湮灭了,仅留几处作象征性的文物景点瞻仰,然而,老城区的故事没有完,代代相续!
-全文完-
▷ 进入榕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