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对当代诗歌的一些看法西郊

发表于-2012年08月31日 凌晨0:22评论-73条

首先声明:本人不太会写诗歌,属于真正的业余末等水平。作古诗词只勉强套得上平仄和韵脚,写不出那种高雅的意境。也写过一些现代诗,不过大多时候最终都改成了散文。这里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己文学水平确实有限,二是有一种难以说清的困惑。说是困惑,不如说是我对当代诗歌发展的一些看法。

我的基本看法就是诗歌应贴近现实,走进大众。

我在这里吐露心声谈论诗歌,虽然在众多网络诗友面前有些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但我还是想在这方面说说,最起码跟那些和我诗歌水平差不多的文友交流一下,仅此而已。我们可以在互相切磋的过程中共同提高诗歌写作和欣赏水平,毕竟我们都是爱诗之人。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是不争的事实。诗是在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诗其实就是用浓缩的语言通过劳动号子或在吸引异性时吼唱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如果用说话的语言去唱歌,绕口不说,那歌曲还不长得把唱歌的人累个半死。

古人对诗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因为他们的诗主要是用来唱的,最起码也是用来吟的。吟就是抑扬顿挫的念唱,而不是平时那种说话。

感谢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一本经典的《诗经》。当代有些诗人总不承认歌词就是诗,那是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诗经》和诗歌的历史。当代那些歌词作者们,其实就是老实本分的继承了《诗经》的衣钵。《尚书》中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我认为已解释得很清楚。

有些诗作者甚至固执的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形式的最高体现。一个人诗歌如果写好了,那写其它文学体裁作品是小菜一碟,甚至有的诗人对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屑一顾,喊出了“诗歌当立,杂文当灭”等口号。

随着大众基础语言的发展,诗歌更应该蓬勃发展。但我们的古典诗歌被那些文邹邹的老学究们给禁锢住了,不得逾越雷池半步。一些想冲破清规戒律的诗人就开始写起了现代诗。我国现代诗的鼻祖就是白话诗。现代诗最初的风格来源于翻译过来的外国诗。因文化体系不同,世界上其它语种的优秀诗篇被翻译过来,如果都套用中国古诗词的格律,那真像李白说的那样,难于上青天。因此,这些翻译诗被一行行列在纸上,没了平仄,甚至没了韵脚。想想也是,如果过于强调韵脚和平仄,那绝大部分诗只能是意译,就可能丧失了原诗的内涵和韵味。

但即使没了汉语的朗朗上口的韵脚,那些被文学水平深厚的翻译家翻译过来的诗歌,读起来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哲理深刻。丰富多样的国外诗歌的“入侵”,大大激发了中国本土的现代诗的发展。现代诗的类型和形式不管是引进的,还是自创的,没了严格的平仄韵律的约束,各种流派的现代诗便在中国大地上蓬蓬勃勃的发展了起来。诗歌又终于从那些墨守陈规的少数人的圈子里跳了出来,再次走向了大众。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假象,就是诗歌的门槛因此就降低了,许多文学爱好者都写起了诗歌。加上当今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作用,表面上看起来诗歌出现了繁荣期。但实际上,真正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好诗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诗歌实际上就是把散文(我的几位文友把它称作意境文)一行行的打印出来,使诗歌这门绝好的文学体裁又面临着走向小众的窘境。

下面就是我对当代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看法。

一:首先谈谈对当代格律诗发展的看法。

最古老的诗歌其实就是民歌或是民谣,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隋唐时期古诗词逐渐被“定格”后,诗歌的创作就有了模版。诗歌从此渐渐地就不能在格式上再随意发挥了。但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诗的格式被固定了,但诗用的词语是非常大众化的,甚至是诱导了口语的发展,因为隋唐时期的诗歌毕竟是刚刚从乐府旧题那里脱胎而来,而乐府旧题的诗歌大部分是采集民谣改编的,基本保持了大众的口语化特征。唐诗的大众化口语现象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至今,我们读起那些经典的唐诗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与我们的现代语言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好懂好记,这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活化石生存的奇迹。

宋词是唐诗的再发展,它更符合音乐配器的吟唱的需要。但是,由于宋代及以后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使它逐渐变成了宫廷和少数能听得上有乐队演奏的人们的消遣,直至最终成了少数文人墨客发泄自己情感的文学体裁。宋词由此开始走向了小众,开始向书面化和文言文化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宋词是拽着唐诗走进了一个陷阱或坟墓。它使格律诗渐渐远离了大众语言基础,开始走向纯文学之路。虽然之后还有元曲,但这些从古诗词发展起来的诗歌已离大众渐行渐远。直到当代毛体诗的出现,格律诗的创作才似乎有了些回光返照。

当然,仍有许多古诗词学者作者和研究者们在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探索格律诗的发展,这使得格律诗仍在一部分文人墨客中得以流行延续,但我还不敢说它在苟延残喘。

我认为,阻碍格律诗的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条。

一是平仄方面过于严格的约束。格律诗发展到今天,我认为从古韵到新韵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古人的说话和我们现代人的说话毕竟是不同的,普通话的推广毕竟是近代的事情。

为什么韵能合并,那些平仄音就不能动动呢?非要用当代的普通话发音去适应古代唐朝才基本定型的平仄音呢?前面讲过,语言是诗的基础,如果诗歌与语言发展背道而驰,那么最终只有走向没落,因为他失去了大众基础。格律诗讲究抑扬顿挫,但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今大众用他们的话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才好,并不是模仿古人的话语来摇头晃脑。何况大众们对古人的哪个字读什么音是没有兴趣的,他们所感兴趣的一是要顺口,二是要用当代他们容易接受的话语来抒发他们的情感。我认为那些只一味最求“古风古韵”的学究们,在枪毙一些突破古诗词格律的作品同时,他们自己写出的一些作品,最多则像是一些高仿真的文言文赝品,已没了大众基础。更有甚者,一些格律诗的作者认为用新韵作诗都有些掉价,不够份儿。

第二就是复古过头了。

众所周知,唐以前的诗歌口语化是很普及的,只是到了宋词时才变的纯文学化,这就与大众口语的发展逐渐拉开了距离。因此,宋词虽好,但是逐渐脱离了大众。

我困惑的就是还有一些古诗词学者,像把玩古董那样对待古诗词,只一味最求“古风古韵”。 他们在枪毙一些突破古诗词格律的年轻人的作品同时,他们自己写出的一些作品,读起来比唐诗还要古老,他们用的是唐诗的格律,但有时用上了秦时的语言,就好像一件当代复制的秦朝瓦罐,底下却留有唐朝的印记。这种赝品中的赝品,有多少人会喜欢?

这就造成了当今初学的古诗词作者里,有一些人养成了一种怪癖,就是用写宋词的手法来写唐朝的格律诗。抛弃了唐诗那种朗朗上口的口语化最大基本特征,而用宋词的那种含蓄,哀怨,厌世等等文绉绉的手法来临摹唐诗(如五律,七绝等)。而有些专业评审者很自然的为用这样手法写出来的当代仿唐格律诗击掌叫好,把本来格律诗在宋词上出现的问题,又抹在了唐诗上。这就大大制约了格律诗的发展。翻开一些当代的格律诗来看,好像就是用唐诗的格式写的宋词,不伦不类。

不管什么文学形式想生存,要发展,其形式内容都要与时俱进,唐朝的大诗人的巨作,我们现在读起来还有一种“白话”风格,而我们的一些学究们的诗词,不但在格律诗中打上了大众早已不用的文言文印记,其中有些词语我看可追溯到秦代以前的诗经和离骚,简直是古韵再现。这种状况从小了说,会把格律诗带进死胡同。往大了说,迟早会把我国的格律诗列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去。我认为,“与时俱进”虽是领导常用的话,但用在格律诗的发展上,绝对没错。

二:再谈谈对现代诗的一些看法。

按道理讲,白话诗应该是现代诗的主流,因为它不仅融合了我国和世界各种语言的精华和进步,也是最接近,最能体现当代语言发展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它往往被一些诗人认为过于庸俗,过于口语化而拚弃。在白话诗的基础上便又发展出了众多的现代诗形式(如朦胧诗,哲理诗等等)

那些投身于并急于将现代诗向前发展的诗人们,就很自然的把诗歌看成了文学作品的最高形式,大有一副诗歌只有我懂你不懂的架势。

老实说,普通大众确实弄不明白一些诗人的头脑里在想什么?他们的诗在表述着什么?我也不明白,有些现代诗人想告诉我什么?但不妨碍我想告诉他们什么。这里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1.有些现代诗歌与语言的发展又开始脱节了。

这并不是像上面我所说的当今的古诗词变得更古老了,语言倒退了。而是我们现在说的话,与一些语言遥遥在前的现代诗歌断代了,中间出现了一大片迷茫的空白区。当代一些诗歌语言与大众语言的脱节,就犹如一位领着千军万马作战的威武将军,让自己的部下在原地排兵列阵等待,自己一人则冒敌人着炮火冲向敌阵,后果可想而知。

请看看这句诗:“闪电撕碎黑夜的外皮,让丑陋现出肮脏的luo体….”。大家别笑话,这是我作的一首模仿诗的其中一句,但想了想,没有去发表这首诗歌,因为我认为它不太符合我们当今的说话规律。但有诗人比我更厉害,说闪电是:“他们唇上的配饰,牙尖上的利刃,和指手上的鱼钩,紧紧钓住一群飞翔的水。”即使你有很高的文学功力,你也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弄明白诗人指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因为,有些诗人认为,他的一些意念常人是想不到的,否则,他的诗就是庸俗的。只有他们的境界是真正诗人的境界。还有一些例子我就不拿出来说了,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弄明白。

就是这种类型的诗歌,往往会受到一些读者的追捧。我认为这种诗实际上就是把形容词或者一些谓语,宾语甚至连主语都无限的夸张化和扭曲化,用大幅度词的跳跃变化来满足诗人所谓的深邃境界。这种跳跃,猛一看,主谓、谓宾等句子的因果关联成分八竿子都打不着。如上面诗句里的“钓”与“水”的因果联系,你必须将电、雨、鱼、钓钩等再加上牙齿,利刃,指手的如何关联的复杂结合过程并再用许多诗中没有的物体联想到一起,你才能初步理解诗人的意境。

如果按照诗人的那种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的说法,再加上我们认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引导语言的发展方向的看法。我担心我们的后代们会变成说话一惊一咋的阴阳怪气之人。如果这样的诗歌真成了气候,那么我们现在说的大众语言,我们的n代后人读起来,比我们读唐诗不知要难懂多少倍。

2. 诗被过于“神话”了。

这倒不是说所有的诗里都有神话内容。而是有的诗作者为了描写诗中的意境,用一种神话般的写法来增强诗的感染力,比如一位诗人写霜的诗句:“一到暮秋,她一心想在手心,培植芬芳的霜花。”和“被霜冻酥的耕地,鸟语落在上面,都会散发萌芽的声响。”诗里除了用了上面说过的跳跃式大跨度的用词组合外,作者还给你营造了一种神话的气氛。至少也是诗人认为的美妙动画场景。这种写法,很容易给一些初学诗歌的作者一种误导,认为诗歌只要是用词超乎想象,就能作出好诗来。如通俗一点直译那句诗:“手心结出霜花,霜花也飘着芬芳。鸟语不是传来的,而是落到地上会有回声,还会诱发种子萌芽,而且天冷有霜也能萌芽。”这些只能用动画演绎的场景,难道不是好诗吗?我不能说不是好诗,但是读起来心里却如同下了霜一样,有些冷飕飕的,没有感觉出诗人对霜的热情和赞美。

还有些诗歌作者,总想把自己的诗歌写得很有哲理。这就需要诗歌作者本人要有良好的哲学基础。哲学是一门很严肃且很严谨的科学,但是有些诗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些诗人写诗歌总想往哲学门里靠,所作的诗歌从字面上看,带有哲学的外貌。但实际上,有许多诗是给你出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即使不是急转弯,也是让你慢慢转过好几道弯才能把它们联想起来,比如一首歌颂蚕农的诗的结尾:“今天纤小如麻的蚕宝,就是明天那轮未出的太阳。”这并不是哲理,而是蚕的成长过程,从如黑芝麻样的蚕宝宝,到大点的蚕,再吐丝,结茧,卖钱,过好日子,好日子就充满阳光。这是一种过程的缩写,只不过是点出两头,中间叫你照杆爬罢了。

这种写法的诗很多。我认为并不是隐晦的,模棱两可的东西就是哲学的,也并不是大跨度的修辞,修饰的诗句就是带有哲理的。另外,哲学也分很多门派,千万别把它们弄混了,要不然别人读不懂你的诗,甚至真正的哲学家都不一定能读懂你的诗,因为除了一些专业术语,哲学家说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大众话。

3.有些现代诗被“极端”了。

还有一些诗人或读者认为,诗越写的越“玄”,越叫人难以琢磨,普通人越难以理解,这诗写得就越好。对那些读不懂这些诗的人,诗人们往往对之嗤之以鼻。

一般诗人是瞧不起顺口溜的,就犹如格律诗的作者瞧不起打油诗一样。但顺口溜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启示:诗歌顺口了才能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家都认为这绝对不是顺口溜,而且都认为是具有很高意境的诗。这种诗读起来你觉得绕口吗?虽然有些大众不懂其中的奥秘,但有多少大众听不懂呢?非要用“避开太阳的蒸腾,去惊扰,属于它欺压的低处”等类似的诗歌语言,才能显示你的诗歌深邃吗?

但是,仍有许多诗人头脑中终日苦思冥想,用什么样的字,用什么样的词,用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真正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与众不同的一鸣惊人,才能用自己震耳欲聋的情感来撼动大众。我没统计过到底有几万个汉字,更不清楚这些汉字能组成多少个词组。但是,就是这浩瀚的文字海洋里,有些诗人却把这文字海洋看成一瓢水,不够他们写自己的诗歌用的。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大跨度的用词跳跃组合外,他们认为还应有能表达他们思想的惊人词语。但这些词语,当今汉语里面没有。就是有,第二个人也看不明白。怎么办?只有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这样的诗人的思维已不是神话、哲学、动画和如何用词作诗的问题了,而是在走极端了。伟大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思维已充满了他们的头脑。思索,沉思,沉思,再思索,直至思索到生命只是他们诗歌的附体,世界在他们眼里已经多余,天堂才是他们诗歌的圣地。最后,有些诗人不是在病院里继续思索他们的诗歌,就是为了诗歌而抛弃了世界。这些诗人往往会受到许多“湿粉”的追捧,殊不知就是诗人看到这些“湿粉”里无人能透彻地理解诗人的心理,那些诗人才绝望的孤独绝尘而去。这些诗人的名气,三分之一是源于他们的诗,三分之一是来自他们的生命,另有三分之一则是来自“湿粉”们的同情心。

当然,还有许多要说的,比如诗歌的庸俗化,诗歌的神圣化等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多说了。文章太长了没人看。

重复一下,我只想说明一个观点,就是诗歌永远是语言的精华,但不是语言的变异,更不是语言的另类。我作不好诗,但我很喜欢读一些我认为好的诗歌。好的诗能给我带来启发,勇气,振奋,反思或思索。让我心灵有所触动,震撼,或带来美好的享受。

说实在的,有些诗人的作品是想营造出一种忘我的世界,其实他们是想在只有自我的世界里孤独遨游,对芸芸众生熟视无睹,这有些可怜了他的那些忠诚的“湿粉”。所以我要对他们提个醒,诗歌应该离现实社会近点,离当代语言近点,离那些普通大众更近点。世界如此之大,不但能容下普通大众,也能容得下那么多的伟人,为什么就容不下您这位肉身诗人呢?

不管那些诗人们怎么看我,我坚持,诗歌应贴近现实,走进大众。格律诗如此,现代诗更应如此。

(本文里引用了一些诗人的诗句,只是探讨,别无它意,欢迎批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对于爱好诗歌的朋友来讲,文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从情感上来讲,从中展示作者的个性与情怀——感性与理性兼融,颇有意味,
清荷赞同作者的观点,诗歌应贴近现实,走进大众。格律诗如此,现代诗更应如此。
欣赏,问候朋友,期待精彩不断!

文章评论共[73]个
静月清荷-评论

对于爱好诗歌的朋友来讲,文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从情感上来讲,从中展示作者的个性与情怀——感性与理性兼融,颇有意味,清荷赞同作者的观点,诗歌应贴近现实,走进大众。格律诗如此,现代诗更应如此。欣赏,问候朋友,期待精彩不断!at:2012年08月31日 清晨7:32

西郊-回复多谢清荷编辑精心点评!问好!我继续努力。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35

疯子王老五111-评论

作者谦逊严谨的作文作风令人折服。我们都希望诗歌的语言不要妖魔化和神化,更不能充满让人费解的鸟语。通俗万岁!为作者热烈鼓掌!at:2012年08月31日 清晨7:53

林疆永靖-回复说的极是。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7:07

西郊-回复老五兄弟过奖!我跟你一样喜欢诗歌,向你学习!问好!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06

西郊-回复多谢永靖诗友鼓励!问好!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08

金色海岸边-评论

现代诗歌应走向大众,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一门艺术。艺术要为大众服务。走向社会。写人生百态。写的不错!问好作者!at:2012年08月31日 早上9:30

西郊-回复感谢金色海岸边文友鼓励!问好!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10

古禅-评论

好文章!用心的文章!可以给那些学院派、技巧派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们一点思考。语言恳切,分析入理,字里行间有拳拳之心。at:2012年08月31日 早上9:34

西郊-回复谢古禅诗友支持,问好!我们一起为诗歌繁荣努力!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12

望秋人-评论

欣赏佳作,非常赞同。我连平仄都没弄明白,你已是高手了,不用那么谦虚。问好at:2012年08月31日 早上9:59

西郊-回复多谢望秋人诗友鼓励!我确实不是诗歌高手,我们互相学习,为诗歌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问好!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14

李家纬-评论

说的非常好。问候作者!at:2012年08月31日 中午12:47

西郊-回复谢家伟诗友光临鼓励!问好!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16

杨文民-评论

诗歌应贴近现实,走进大众。格律诗如此,现代诗更应如此,恨不早相识。at:2012年08月31日 中午1:00

西郊-回复谢文民诗友鼓励!在诗歌方面我应向你学习!问好!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18

杨文民-评论

舞之蹈之,发声为诗。at:2012年08月31日 中午1:01

西郊-回复说得好!再次感谢和问好!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20

妮称已被使用-评论

OK!这是我在烟雨读到的关于诗歌的最好的“看法”!君知否,当我读到晦涩不明的东西,我常常冷笑!at:2012年08月31日 中午1:06

西郊-回复感谢昵称已被使用诗友鼓励!问好!读过你的一些作品,很欣赏你的文采!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22

飞雨点点-评论

有真知灼见。at:2012年08月31日 中午2:21

西郊-回复飞雨降临,神清气爽!问好飞雨!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25

山野荆柯-评论

加入烟雨时间不长,就感觉诗歌天地是神雾仙霭笼罩,难见明朗清新的凡间天日,也曾为此摇臂呐喊过,但终是人小言微,只能博取高傲才子们轻蔑的一笑。今日西郊师朋一篇“我对当代诗歌的一点看法”可谓击向那神雾仙霭之惊雷,即使不能驱散,也能使之震动,而最难得的是,让那些在诗歌天地神雾仙霭面前迷茫之人有了一点清醒。鄙人有着和西郊师一样的认识,但只是基于一点感性认识,佩服西郊师对诗歌古今的渊博知识,和系统完整的论述。在看过了朦胧派的所谓现代诗,我就曾说过“看来今天的现代诗人,却需要向唐代的诗人学习怎样用简洁的文字,直白的语言,来写出千年不朽的佳作。”所谓的朦胧诗,讲究的是用自己心中的意像来不明不白的表达感情,有时读者不明白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再加上那故弄玄虚的词语,鬼才会明白你的天书之作,而写了作品让人看不懂,(不管是什么作品)你意欲何为?我说可以休矣!此“看法”真乃精品佳作,至理真言!拜读、欣赏、再欣赏!祝好西郊师!at:2012年08月31日 中午2:51

西郊-回复多谢山野荆柯诗友!你的长篇精心点评令我感动,问好!我确实不是老师,是个干了一辈子活的脑力加体力劳动者,咱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为诗歌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这些贡献是微乎其微,但还是要坚持。晚安! at:2012年08月31日 晚上11:34

悲秋道人-回复非常赞同两位。力挺。 at:2012年09月02日 晚上9:02

山野荆柯-回复谢谢西郊师朋的回复,谢谢悲秋道人师朋的力挺,我不会写诗,但我爱诗,喜欢欣赏诗,在加入烟雨后,看其他的文学形式都很好,唯独诗歌这块天地,让我大失所望,也许是我的欣赏水平太低,但是,要知道,全国会有多少和我一样的甚至不及我的阅读者,我就对那些晦涩的作者问一句:你们写作为什么?是给自己看呢,还是给大众看呢?你们是要显示自己的深奥文学水平吗?还是要自娱自乐?呵呵,脱离了大众,脱离了实际生活,那只有去见鬼吧! at:2012年09月03日 中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