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禅心 读荷赏荷
荷,从远古走来,被称为活化石,荷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
荷韵禅心,千年不衰。春夏秋冬,花开花落,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荷花,她虽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着骄阳盛开的特性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佛教中称荷有四德与十善,四德为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十善是离诸染污、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已有想。十善准确地把握了荷花的清秀洁净之特性和佛陀的精神,使荷华得到了升华。印度文化中,莲花是生的再生,但信仰的意义之外,莲花集合了真善美所有的象徵。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就被称为莲花王子。
荷,一向被文人墨客推为知已,被历代画家闲情寄写。从小就爱读荷赏荷,周敦颐的《爱莲说》,李渔的《芙渠》,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不熟读于口,牢记于心,常吟常诵,总觉曼妙无比,两颊生香。宋代吴炳的“出水芙蓉”、“枯荷鹊鸽”,明代徐谓的墨荷,清代朱耷、石涛、任伯年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笔下的荷,还有莫奈的《白睡莲》,无不让人感叹留连,田田荷叶,点点荷花,虽平凡,却真正地美到了骨子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娜,“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清,雪野残荷的狂歌悲舞,境界天成,仿佛都是生命在歌唱!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荷文化的喜爱让我对荷充满了敬慕和痴情。
不经火焰 如何化为红莲
在我的想象中,女人应如荷一样地纯洁、清美、怡和,有那样一种无言的大境界。我无意去宣传说教,让别人如何去做一个如荷的女子,只是自己想做一个这样的女人而已。所以,我在《如荷的女子》一文中描述的,不是花季少女,不是年轻少妇,不是老妪,而是如我一样的三十大几或四十几岁的成熟女人。因为女人有不同的人生段落,而具备这些修为的一定是有历练的,历经风雨的女人,才可以沉静,才可以从容,才可以平和,才可以朴实而又浪漫,才可以更多地彰显母性的光芒。不经火焰,如何化为红莲?
是的,女人应是何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从年轻时走来,纯真的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那些美好的东西被磨灭了,但从来没有被遗忘过。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对生活充满渴望与向往,浅吟低唱中,动人的心事,依然会蓬勃鲜活。
所有女子都是一样的长大,恋爱,结婚,做母亲,但绝不应只是在平凡琐碎中把美丽慢慢消耗。女人一生的每个段落,都有着各自的美丽,如美丽的红莲、白莲,卓约灿烂;如嫩荷、残荷;风荷、雨荷、雪荷,各具万千姿态。如荷的女人,闲适中人生中的雍容气质和自然情怀,无须刻意彰显,每每在不经意间流露,好象高山流水,尽展岁月风情。秋天是一个清朗的季节,理智的季节,一个水澈天高、风清去淡的季节,清净高远的不应该只是天空、云朵和水流,心也应随时间的流淌进入秋天。心的意境,可以映出云卷云舒的影子,听见花开花落的声音,使女人生活在光明和纯净之中。如荷般的女子,怎一个纯字了得---情绪纯净、思想纯净,人性纯净,爱情纯净……。
女人是可以造就的,岁月的磨砺会让女人更坚韧、更柔情、更有风骨。如荷的女子也是很真切朴实的,单就女人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庄严情感就足以令人肃然动容。女人的成长的过程,更应具有力度和纵深感。女人的温柔是美丽的,坚强更是一种美丽,女人宁可淡泊些,辛苦些,暧昧会剥夺一个好女人内心的安宁。母爱的伟大,让女人天性中升起的慈悲、坚强、安心和快乐,不可解释,却十分真切。书香入的是性情,令所有的小情小调暗然失色。读书对女人,如清风朗月,水滴穿石,让她在吸收中成长,开阔眼界,拓展胸怀,让她善于倾听,乐于思考,充满乐观,让她少了自私、卑劣、尖酸,能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自己生活的雅致宁静、甜蜜气氛。
人生应该有一种目标来支撑,一种理念并不就是一种枷锁,不管何时,生活都应是清晰而理性的,做人做事都应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女子也应是大气的,寸心洁白,容下万千世界,何觉不是快乐。身放闲处,心放静处,就如文人之“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都是一种境界而已。是的,女子如荷不如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然的真我。人高于一切,人的生活合于本性,达到心物和谐,与自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如此才更平和、静美。我想,做一个自由的人----不做名利物质的奴隶,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地对待自己,真实地对待别人,一个轻松的人---自自然然地生活与处事,随缘自在,随遇而安,一个幸福的人---能够享受今天,珍惜今天,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抱怨自己没有的,这还不够真实么?生命有各种态样,多姿多彩,感到自己快乐就好!
时光冉冉,岁月悠悠,蓦然回首,生命已步入中年,岁月里有一份爱恋和感动就足够了。是的,拈花一笑,何必一定是莲花?
-全文完-
▷ 进入无语荷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