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是说戏法或打把势卖艺的。但是,品读一篇文章,也是有热闹和门道的区别的。每当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总会受到文章内涵的感染,或者激情澎湃,或者质朴平素,或者婉约凄切,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被作者行文时,确定的基调而牵引所使然。所以说,基调就是文章的门道。
由于作者个人文化修养、职业、环境、性格或者气质的不同,在行文时必然形成一种特定的行文风格,这种特定的行文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章的基本格调。为人正直、性情豪放、敢怒敢气的人,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总是会涌动着一种激浊扬清,摧枯拉朽的磅礴大气;性格内向、医于感伤的人所写的文字必然是婉约优柔。
毛泽东被世人誉为“掌上千秋史,胸藏百万兵,眼观四海风云,笔下有惊雷”,虽只区区数笔,却将一代伟人的形象刻画的如此铭心刻骨。其中“笔下有惊雷”道出了毛泽东行文的独具匠心和调高格雅的个性品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此等气魄,此等色彩,惟政治家与诗人集于一身的毛泽东所独具。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正是咏诵着这色彩绚丽,激情豪迈的诗句,而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的。
一篇文章基调的高与低,强与弱,明与暗。。。。。。主要取决于作者的调动和把握,取决于行文之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差异。能乐观地,积极地对待万事万物,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人生的人,他文章的基调就会昂扬激越,笑对人生;对人生负有责任感的人,很少会将人生态度降于低调追求创新与卓越。比如说,面对高山,称誉上的崇峻超拔,就是一种高的基调。反之,畏惧上的险恶与压抑,就是一种低的基调。追求创新与卓越,才会拥有富于个性的艺术基调。
基调并非千篇一律,那种模式化的文字不可能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一个“智”字成为弥漫于《三国演义》通篇的重调;而“情”字又是《红楼梦》中 重点烘托的主题 基调;“戏”字与“义”字分别是〈西游记〉和〈水浒传〉主要基调 。虽然,其内容不同,但是其个性化的基调魅力却纷彩异呈。从〈希望的田野上〉到〈走进新时代〉,谁也不能否认基调的艺术价值。从〈诗经〉国风化的艺术品位,到唐诗宋词的顶尖的极至效果。都因为基调从平起到弘扬正气。回避晦暗,直面坎坷,挑战自我的作用,而至或将来永远受到传诵。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努力开掘本民族文化积淀的精神内涵,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并昭示着独特的艺术品质。
只有站在宣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高度,才会定高调,唱大风,才会把绵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演绎为一种催人奋进,蓬勃向上的高自制的精魂。
个人的归属感,体现着一定的情感归宿感。如果我们认定自己是属于国家的,民族的,大写的“人生”的,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高歌我们一贯为之自豪的民族!个人情绪的波动,若果总是随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波动,那么我们呕心沥血而成就的,牵系着大家前途的文字,怎么会是低调的呢?
-全文完-
▷ 进入客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