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文章的境界褦襶子

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下午3:09评论-12条

写这个题目,以笔者的修养着实有些力不从心。可是涉网以来有些浅见,很想拿来与诸君共享。希望能抛砖引玉,同广大网民共领网界圣贤的大智慧,以期天天向上。过去曾有过一些与网友们切磋的写文章体会,可多侧重于杂文创作,而且只局限在作文的技巧层面。今天谈点写文章的新体会请网友们斧正。

古往今来,总结写文章的名著不少。古有倡导道法自然的《文心雕龙》,近有面对初学者通俗易懂的《文心》(夏丐尊、叶盛陶合著)。可是网友们大多鲜有机会去系统地研读这些大布头的著作。况且,那些名著面世时尚且没有网络,自然不会包括对网文的总结。尽管网文仍是传统文体的延续,可是受网络信息即时性、宽泛性的影响,与人体生理对于网络终端电脑的适应性的制约,网文有着区别于传统文体的独特一面。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延续与扩展,自然离不开现实这个根本。要谈网文还得首先聊聊传统的行文法则。愚曾有《从唐朝古文运动谈文风》一文,阐述过丁点拙见。读者朋友若有疑问或可从此文中找到答案。关于文章的表达形式、技巧那篇文章中已有论述,现在要谈的是文章字面以外的东西。

文无言外意味同嚼蜡。并非是我们什么都要学习古人,可是文化是不能割裂的。只有扬弃地继承,才能延续文明。创新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发展,并非什么都要重新尝试。否则我们岂不要从住山洞、披草、茹毛饮血开始感受,那哪儿还有文明的发展!

古人写诗行文,讲究一个意境。也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好的文章能够令读者掩卷遐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非是说好的书象深奥的迷一样,内涵丰富,难穷其详。而是说书并非是只是记录了曾经发生过的,可贵的是对后世有所启迪。当读者从书中体会到生活的渊源,对鉴别生活的方向是大有裨益的。一部好的书,一篇好的文章,是会与生活产生共鸣的。所以你以新的生活视角,读一遍自然会有一次新的感受。著书写文章都是一个道理,表达技巧固然重要,可是欲使艺术性、思想性都达到一种境界不但要靠字面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靠文字外的功夫。这文字以处的功夫就是一种表达艺术的升华。

诗与文章只是表现手法上的不同,意境体现上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为了节省笔墨,这里用古人写诗的方法来说明一下这种道理。古人有诗云:“丈夫生命薄,不幸作神仙。”人人皆为神仙好,可是“丈夫”却对作了神仙充满“怨尤”,以这种“翻案”手法,衬托出丈夫的境遇。虽然这种表达效果也有字面以外的成份,可仍是种表达技巧。

文章主旨的升华,并不是用字面以外的“成论”佐证文章观点,提高表达效果。而是要让文章的表达方式与主旨有向文章外延伸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如古人云:“凭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红云尽处无。”这就不同了,“眼力”、“红云”都是寓意深远,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引导读者结合人的主观局限性理性地认识人生。这就是向字面外的延伸,给读者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散文也好,小说也罢。文学的意境才是灵魂。当然这里所说的文章境界,是指文学作品。在写应用文时,除非特殊需要,还应该直白、具体、明确。教育界、文学界都曾经陷入文章体裁的误区,其实也是当时价值观的一种反映。如今受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语文教学也都开始淡化文章体裁,突出实用宗旨。这不能不说是种理性的回归。可淡化文章体裁,切忌矫枉过正。淡化,并不是不要文章体裁。因为文章体裁是行文表现手法的类分。了解各种文章体裁的表现方式还是很必要的。只是在现实中人们写文章,往往都不是使用哪一种单一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对于文章意境的提升,常常需要几种表现手法并用。

例如,好的散文并不是简单地展现给读者的一个优美的意境,而是需要通过夹叙夹议让读者在感受优美意境的同时能够引发更深刻的思考。有读者可能要问,那在小说当中怎么用议论,岂不成了不伦不类了。是啊,小说就是小说。以塑造文学形象来体现主题。可是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现在许多经典的台词被广泛传诵。台词是什么?台词就是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包括旁白)。一些有哲理的小说,常常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旁白)来画龙点睛的。淡化文体准确地说应该是文章体裁的灵活运用。

在信息传媒革命化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书籍、纸媒作用受到削弱。电视、网络占据了信息交流的主阵地。可长期以来形成的华而不实作文风格,要想在网络上占据主导(电视受被高度领导不容染指),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因为一个人的作文风格与他的世界观一样,是极不易改变的。

网文是传统文章创作方式的延伸。既要继承传统的有效作文方式,又要反映网络信息即时性、宽泛性的特点。并且要特别照顾到受众的生理需要。通过屏幕看文章,不同于看书。盯着屏幕时间长了,生理上会受不了。连续阅读网文的时间也很有限。所以,写网络文章除了继承上述传统写作方式外,还应该注意到网文受众的生理特点。受表达主题限制,有些文章篇幅可能要很长,否则无法表达清楚。这样的文章,最好化整为零。将一个大的主题,分化为诸多个小的主题,每个小的主题,以千字以内为宜。忽略受众感觉的网文是没有质量而言的。提高网络文章的境界应该是全方位,不能只局限于字面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以网络页面出现的文学现象与以传统纸版出现的文学现象,应该有着天壤之别。真正所谓的好文章,我想还是从传统纸版中获取。当然网络也有好文章,但最还是终以形成纸版为荣。自己花钱出书例外。

撑控网络的主儿们都以牟利为主,自娱娱人的文章多,真正有着深层次的美文并不受多少人青睐。在这种必先学会拍马溜须的网络世界,能读到多少好文章?一群拍马溜须的人能写出什么好文章?真正的文人都有傲骨,会垂下腰吗?所以个人认为:大多网文是没什么真正境界而言,都是泡沫流沙而已(呵呵,包括本人的)。
至于文章的境界,在网络上因上至九十老人,下至十岁孩童都能来写它,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一种社会人文的沉思与关怀,又有几人能和之?欣赏

文章评论共[12]个
谭水寒-评论

呵呵,带着一点情绪写的评,望见谅。(:012)(:060)(:012)at:2012年08月21日 下午5:58

褦襶子-回复没有关系,带情绪的文字才是真实。观点分歧是正常的,可贵的是真诚的交流。祝安。 at:2012年08月21日 晚上9:50

谭水寒-评论

我想:网文是传统文章还是有区别的。只有真正想提高自己的人才会注重这些。网文何去何从,也只有让大浪来淘沙吧!呵呵。问好,祝创作愉快。(:003)(:003)(:003)at:2012年08月21日 下午6:02

褦襶子-回复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传统纸媒都将继续被削弱。未来的书籍也多将以网络版与传统版共存。所以由此而导致的缺憾必将由完善网文来解决。感谢留下真诚观点,祝安。 at:2012年08月21日 晚上9:49

金陵叟-评论

四大名著差不多都是白话文,当时是为真正的读书人不耻的<《红楼梦》可能好一点>,因为属于大众文化,今天的网络就是大众文化,而且是普及率很高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作品必将取代正式的传统文学作品,这是大势所趋,尽管现在它还未必被人全部接受。不管是经典文学、纯文学,还是网络化的大众文学,其实都存在一个意境的问题,不过因审美的差异有高下之别。所谓意境,我以为是一篇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境界,由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技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再创造。有人将这样的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小世界所要表达的意旨称为神韵,意境和神韵不但对文学作品使用,对绘画、音乐、雕塑等都适用。at:2012年08月21日 晚上7:06

褦襶子-回复感谢赐教,祝安。 at:2012年08月21日 晚上9:45

绍庆-评论

欣赏佳品,问好!(:012)(:012)(:012)at:2012年08月21日 晚上8:10

褦襶子-回复感谢鼓励,祝安。 at:2012年08月21日 晚上9:51

花前月下客-评论

早上来看看朋友们,欣赏佳作,学习,问好!(:009)(:009)(:009)at:2012年08月22日 清晨5:25

褦襶子-回复感谢鼓励,祝安。 at:2012年08月22日 上午10:01

诗心静美-评论

老师的文章对诗心很有启发,谢谢老师。(:002)at:2012年08月22日 下午4:24

褦襶子-回复感谢鼓励,点滴拙见仅供参考.祝安. at:2012年08月23日 凌晨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