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词文学风动心动

发表于-2012年08月16日 晚上11:54评论-1条

诗词历史

朝代歌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及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注:还有一首比较简单的: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这两周诗词说的是历代王朝的更替,本书我们企图以诗词为线索,穿梭历史的烟云,拨云见雾,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我们的历史,正如古诗云:

自来道德三皇五帝,从古功名任人春秋。说甚是非后人评论,其实真相谁曾看透?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我祖先。

北京石器天然火,制造工具手脚全。

山顶洞里骨针现,取火磨光把孔钻。

逢制衣服追求美,聚在一起有血缘。

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活的早期人类,被称做北京人,他们能直立行走,会创造工具,把石头制成石器,并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并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原始的农耕生活

长江定居河姆渡,七千多年种稻谷。

挖掘水井饲家畜,上下两层干栏屋。

世上最早粟和菜,黄河半坡地里出。

打猎工具有改进,箭头渔叉皆是骨。

山东大汶有阶级,社会发展是进步。

注:距今七千多年,在长江下游有个河姆渡遗址,他们的房屋建筑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堆放杂物。这种干栏式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适应土地潮湿闷热的气候。半坡原始居民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距今五六千多年,在黄河中游有个半坡遗址,他们居住的房屋,主要为半地穴式,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河姆渡原始居民能用骨头制造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在山东秦安县大汶口一带,出土了一些距今四五千年的墓葬,从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不同,可以推断那时已有了贫富分化,有的家庭已经有了私有财产。河姆、半坡时期已经进入到了氏族时代,所谓氏族就是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黄帝赞 

晋 挚 虞 

黄帝在位,实号轩辕。 

车以行陆,舟以济川。 

弧矢之利,弭难消患。 

垂衣而治,万国义安。

注:传说四千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后来蚩尤部下九黎族的部分人也加入进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联盟里,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以后的华夏族。现在中华民族成了我国各民族的总称。传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尧老了在大家的推举下,将首领的位置传给了有才有德的舜,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给了禹,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正是:中华祖先轩辕氏,一统天下各部落。 战功赫赫开文明,华夏从此定中国。

拜 祖 

〔唐〕李 白 

始祖黄帝居中天,

中天一柱具茨山。 

唐人文明古圣地,

来此拜谒念祖先。

注:具茨山在今天河南新郑,黄帝出生于新郑市城北门外,现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庙前竖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轩辕故里”四个大字。相传,这里就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的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活动。大典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现代有词赞新郑:远涉云山访古丘,曲径通幽,芳草如绸。古都帝庙喜重修,情也悠悠,景也悠悠。 拜祖寻根夙愿酬,姬水长流,俎豆千秋。炎黄儿女惦心头,千里来游,万里来游。 

桥山陵寝

『明』李文中

万代衣冠始涣颁,轩辕功德亘尘寰。

神皋御气留弓剑,云路仙踪寄佩环。

凤历有年时未改,龙髯无分泪空潸。

独怜汉武旁祈筑,辜负荒台枕碧山

落叶恋本根

清丘逢甲

天下万山祖,其名曰昆仑。

昆仑有南支,万里趋越门。

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

归鸟思古林,落叶恋本根。

黄帝赞 

中华民国:孙中山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注: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3月孙中山委派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孙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的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致祭,并亲自撰写了祭文《黄帝赞》。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于1937年清明节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蒋介石于1942年冬为桥陵改称黄帝陵所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至今镌刻在院内石碑上。

南风歌

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释义:

南风你温暖的吹啊

能够解除我子民的忧愁

南风你吹的及时些啊

可以增加我子民的财富

注释:相传这是最早的一首诗歌,《史记》记载:“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舜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舜自幼丧母,父亲续娶,生子象。舜平常孝顺父母,关心幼弟。如果自己有小过错,就甘愿受罚。如果父母和弟弟要杀死他,他就躲得叫他们找不到。二十岁时,舜就以孝道闻名于天下。舜三十岁时,帝尧问四岳天下间有谁能够继承共主之位,四岳推荐舜。赏赐舜细葛布制的衣服、一张琴,又给他牛羊,为他建粮仓,尧还把娥皇、女英两个女儿嫁给舜,并为他们修建宫室;他用各种方法对舜进行考验,舜都成绩卓著,受到广泛的好评。据《史记》所载,舜曾在历山耕种,让历山的人都相互推让地界;在陶河滨制陶,让河滨的陶器都不再偷工减料;在雷泽捕鱼,让雷泽的人都推让渔界。舜代行共主政务八年,帝尧逝世,舜服丧三年后,把共主之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天下人心不服。舜知道是天意所归,于是正式登上共主的位置。在位四十八年,舜每五年巡天下一次,其余时间让各地君长到京城朝见。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以河道确定各州的边界。舜在南巡中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亦称为大舜。

大禹

三过家门不与期,

无暇磨鬓慰情思。

圣贤砺世多如是,

莫被伦常哄小儿

注:注: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 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据说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知道妻子已经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就这样三次也没进家门。同时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打破禅让制,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所以又有诗语:

联盟氏族裂分期,禹启相承应反思。

三过安知真假事,几多天下父传儿

涂山

宋 梅尧臣

古传种禹迹,今向旧山河;

莫问辛壬娶,从来甲子多;

夜淮低激射,朝岭上嵯峨;

荒庙立泥骨,岩头风雨过。

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

宋.苏辙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谒夏禹祠

明.杨瞻

云绕涂山晓色浓,千年老树肖盘龙。

涧流石母生苔绿,玉产仙岩映日红。

山顶寒鸦巢禹穴,林间落叶舞西风。

万方洪水归沧海,永赖当年疏凿功。

注:涂山,亦名当涂山,俗称东山,为古涂山国所在地,据说原来是一座山,大禹治水把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涂山之巅有禹玉庙,亦名禹王宫,至今完好。三殿二院,正殿有大禹塑像,两侧有古联:“高山垂四壁;古庙独千钛。”“三过其门,历数辛王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后院有千年银杏,浓荫修竹,品茗佳境。”前山坡上有一人形石,名为启母石 (又称望夫石)凝神远眺,望夫不归,化而为石。如今,每年农历3月28日,附近群众总要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上山来举行禹王庙会,以表达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景仰和他们坚贞爱情的歌颂。庙前有平台,登高乌瞰,长淮奔流,白浪如雪,荆山如黛,远村如烟,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再仔细体味那种种动人美丽的传说,更加领略到历史在这里写下的沧桑痕迹,这正如清代邑人林之望在此所书楹联所云:

登涂山看淮河八百里风光;

瞻禹官观夏代四千年古迹。

会稽山

宋 张伯玉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

会稽山

宋?周弼 

夜冠从昔化文身,峻岳当天自有神。

秦帝刻碑三十载,越王栖甲五千人。

江连云气分南纪,海接星河近北辰。

必竟兴亡谁可料,但闻陵谷变飞尘。 

登会稽山 

宋?吴龙翰 

越上今为客,息肩春树林。

啼鹃归梦断,落日旅愁深。

诗纪珠编史,琴传千古心。

会须重过此,禹穴一登临。

注释: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会稽山,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禹称帝以后巡狩江南时,病死于会稽,被葬在会稽山下,会稽山从此名震华夏,成为中华文明象征。华夏历史对山脉的崇拜,始于会稽山。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海,丞相李斯立石刻颂秦德,这就是著名的会稽刻石。

商汤 七律

桀王无道助商汤,伐罪吊民为己昌。任用贤臣修国政,施实离计灭葛帮。

鸣条之野陈雄旅,迅猛之师构夏惶。受命于天实妄语,成唐兴国纣时亡。

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商丘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商汤继主癸作诸侯时,正是夏桀暴虐无道、残害人民、侵夺诸侯、天怒人怨的时候。汤就选择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作灭夏的准备汤为了准备灭夏,首先将居住地方从商丘迁到商族祖先帝喾曾居住过的亳(亳在现在什么地方,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北面,另一种认为是北亳,在今山东曹县)。就在这里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汤的妻子有个陪嫁奴隶,名叫伊尹,汤差使他在厨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有一次,汤就此事责问他,他就趁机向汤谈论了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汤大为惊奇,知道他是一个贤才,就免除他奴隶的身份,任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谋划下,汤积极准备灭夏。 汤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见一人在树上挂起一张网,然后喃喃自语说:“不论天上来的,还是地面来的,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鸟,都飞进网里来。”汤对他说:“你太过分了吧,怎么可以这样网尽杀绝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网就可以了。”农民依言照办。汤祝告道:“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听我话的鸟儿,才飞进网里来。”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事传开后,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祈雨词

商 汤

政不节与?使民疾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宦室荣与?妇谒盛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释义:

是我为政不良吗?还是让百姓们受了太多的苦?

苍天啊,您为什么让天下大旱!

是我修筑的宫殿太豪华吗?还是征集的宫女太多?

苍天啊,您为什么让天下大旱!

是我祭祀的不虔诚吗?还是有人在诅咒您呢?

苍天啊,您为什么让天下大旱!

注:这首诗最早见于《荀子?大略篇》,背景是汤主政时天气遭遇大旱,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作为国君的汤看到百姓受苦的样子,决定祭祀上天,遂作《祈雨词》,也就是向上天求雨时说的话,通过这首诗词看得出汤关心百姓疾苦,关注农事、忧国忧民的心情。这首诗歌的写作年代无从考记,一首诗就看得出一个人的为政来。另外汤还作过其他诗歌,如:盘铭

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注:共只有三句,每句只有三字,又只有一个字为韵,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传汤还一首诗,为其妹出嫁而作,诗曰:“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福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天地之义也。往事而夫,必以礼仪。”

历史上汤是最贤德的帝王之一,在他的这首诗歌中就足以证明了。

瞻羑里周文王囚禁处 

囚拘羑里千余日,稳坐江山八百年。

演卦之时可算定,诸侯日后举烽烟

注释:姬昌——即周文王,殷商时周族人的领袖。由于他笃行仁政,尊老爱幼,招贤纳士,深受周族人民的喜爱。同时,周围一些小部落也纷纷向他投靠,周族势力日益扩大。殷纣王看到这一切,心里十分不安。他害怕周族人的强大,更害怕姬昌谋反。于是,就把他召到京畿,把他囚禁在了羑里(今安阳南 17公里),使之与人民隔绝。姬昌被囚禁期间,以其大智若愚的气魄,披沥七载,发奋钻研中华瑰宝先天八卦,融入天、地、人之关系,并进而推演为64卦,即被后世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这部古老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西方学者称其为“东方神秘主义的巨著”。后来,姬昌获释,并被纣王封为“西伯”。在他的领导下,周族人更加强大起来,终于在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时,打败了殷纣王,建立了另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周。

文王见吕尚赞

六朝 庾信

言归养老,垂钓西川。岸上磻石,溪唯小船。

风云未感,意气怡然。有此相望,于兹几年。

太公哀晚遇

唐 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怏怏悟灵龟。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倏悲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注释:周文王要夺无道昏君殷纣王的天下,解救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就招兵买马,访请能人。这天晚上,他梦见飞熊人怀,第二天就差人访飞熊。在渭水河边访到了钓鱼的姜子牙,姜子牙的号叫飞熊。周文王听了当差的禀报,亲自坐辇到渭水河边请姜子牙到朝里管理国家大事。 姜子牙问周文王:“大王请我,怎样进京”? 周文王说:“骑马、坐轿,随你挑。” 姜子牙说:“我一不骑马,二不坐轿,大王的辇得让给我坐。” 跟周文王来的文官武将都愣了!这辇只有帝王才能坐,你姜子牙算老几?还要坐辇!可是,周文王没打哏儿就答应了。 

姜子牙又出了难题,“我坐辇,还得大王亲自拉着。” 文官武将吓了一跳,姜子牙把周文王当成大骡子大马啦?罪过不小!可是,周文王又没打哏儿就答应了。 

姜子牙坐上辇,周文王拉着,一步一步地走。周文王是真心真意请能人哪!一个大王,平日里肩不挑担,手不提篮,这回拉了个辇,哪能拉得动!拉了一气,停下来歇脚。看姜子牙,在辇里还睡着了!周文王歇了一阵,再拉一气,又拉不动了;再歇了一阵,再拉。拉了三气,歇了三气,累得汗珠子赶点儿滴,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只好对姜子牙说:“实在拉不动了!” 姜子牙睁开眼睛,下了辇问:“大王拉我走了多少步?” 周文王说:“我没数。” 姜子牙说:“大王拉我走了八百七十三步,我保大王的子孙坐八百七十三年的天下。” 周文王一听,后悔了,连忙说:“你快上辇,我还拉。”

纣王赠妲己

玉碎香消实可怜,娇容云鬓尽高悬。

奇歌妙舞今何在,覆雨翻云竟枉然。

凤枕已无藏玉日,鸳衾难再拂花眠。

悠悠此恨情无极,日落沧桑又万年。

注释:征伐有苏部落(今河南温县),俘获到美艳的妲己为妾,纣王非常宠爱她,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与她酣饮作乐,更设炮烙之刑,使人luo体相逐,妲己于是大乐。到武王代纣,斩妲己头,悬在小白旗上示众。但是在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妲己能够影响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

《采薇歌》

词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安适归矣;吁嗟徂矣!命之衰矣。”

注:商亡,伯夷、叔齐,痛不欲生,耻不食周粟,遂采薇于首阳山,竟饿死而矢志不渝。做《采薇歌》

《诗经?小雅》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注:《诗经?小雅》中这几句诗常被人们引用来说明周天子的权威。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春夏之际向神灵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灵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噫嘻》则描绘了周成王时进行大规模耕作的情形:

《公刘》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注:《公刘》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部族从邰迁徙到豳(今陕西彬县),在豳开辟土地、建屋定居的历史,十分传神地描绘了周人在公刘带领下刚到豳地住下时一派欢歌笑语的情景。

褒姒

天生丽质本情长,因遇痴迷转作殃。

 不笑只缘忧世道,无辜偏选入宫墙。

 声传缯帛原臣佞,烽举骊山乃帝狂。

 继后几经移国祚,倾危岂尽属红妆。

注释:据史书记载,中国西周末年(公元前776),国君周幽王得到了邻国进贡的—位美女,名叫褒姒,被宠为爱妃。但褒姒被迫离开父母后一直闷闷不乐,从不发笑。幽王为博得美人的笑容,绞尽脑汁。当时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的,献上一计:让幽王在骊山上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以博美人一笑。昏庸的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不顾一切后果地带她登上西安骊山的烽火台,点燃烽火。各路诸侯见烽火连天,以为京城告急,便纷纷率兵马前来救援,一时人嘶马叫乱成一团。褒姒观此情此景,并又看到幽王的贪婪丑态,噗哧一声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幽王终于看到了心爱妃子的美丽笑貌,自以为得计而欣喜若狂,并泄露了自己的昏庸心计。各路诸侯见被幽王如此愚弄,都忿忿撤兵离去。从此,周幽王在全国逐渐臭名远扬失去民心。几年后,西戎敌军真的打来了,幽王无奈只好再次点燃骊山烽火。但各路兵马惟恐再次上当受骗,均按兵不动。西戎攻进王宫杀了幽王,妃嫔等被掠劫一空,西周从此灭亡。中国有句古话,“一笑倾城,二笑倾国“,只有无道昏君才能施此荒唐之举的。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起纷争,五霸为首齐桓公。

尊王攘夷是妙计,改革内政有管仲。

晋楚战争百余年,中原称霸皆英雄。

卧薪尝胆是勾践,围魏救赵在桂陵。

桂陵马陵长平战,七雄兼并秦国赢。

诠释: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候国不再听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齐国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军制,发展生产,最先称霸主。晋文公和楚庄王在中原先后称霸。战国时期的主要诸候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立志雪耻的勾践,成为后人励志的楷模。这七个国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还有马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铁犁到田间,战国普及牛耕田。

牛耕历史一革命,开垦土地粮增产。

秦国李冰修水利,天府之国都江堰。

商鞅变法秦强大,兼并六国基础坚。

诠释: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到了战国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显著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地区变得富饶。所以成都平原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从此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候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

带钩救命智得齐,

助燕败戎霸出迹。

国若泰山功管鲍,

可怜死无裹尸衣

注释: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 

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管仲、鲍叔牙去世后,齐桓公重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在位43年后,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尸体于死后67天才下葬。这时的齐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他创下的霸业也就衰落了。

七律?晋文公

元?夏广治

跋山涉水找同盟,乐居齐都美丽城。

赏送齐姜侍重耳,风情万种想国兴。

龙游浅水遭虾戏,半生琉璃半生漂。

他年若遂凌云志,三舍以避报君恩。

注释: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越王勾践墓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释: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6年—前465年)在位。姓姒(因为是大禹的后代,所以姓姒),名勾践,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浣纱庙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①。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②。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③。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④。[

注释:首联一二句,西施本是浣纱少女,范蠡把她献给吴王夫差,两国媾和。 颔联三四句,写西施容貌所起的作用,停止了战争。语句对偶。 颈联五六句,写范蠡、伍子胥的不同命运。语句对偶。 尾联七八句,事迹已经成为历史,物是人非

孙庞二将

宋 作者:邵雍孙

孙膑伏兵称有法,庞涓{左金右賛}火一何愚。

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

注释: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伏兵攻击,庞涓兵败自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动心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麻迷尔推荐:麻迷尔
☆ 编辑点评 ☆
麻迷尔点评:

洋洋洒洒的【诗词历史】,见作者的历史功底,很收益,推出期待众方家精评。

文章评论共[1]个
殊异-评论

希望看到精彩原创作品at:2012年08月18日 上午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