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缝制的新书包
李连和
新的学期马上开始了。这几天,开学后即将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乐乐,非得缠着我给他买个新书包。这让我触景生情,想起了小时候妈妈亲手为我缝制的新书包。
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辽西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那时,农村的日子苦不堪言,农民们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的唯一收入,就是靠爸爸农闲时蹲在地上编织炕席卖给供销社换回的那几个零花钱。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长到上小学一年级的年龄。记得临开学的前一天,妈妈带我到村里的小学报名。报名完毕,从学校回到家中,妈妈就卷起爸爸昨晚刚刚编织好的一顶新炕席,并拉着我的手说:“儿子,咱娘俩儿到供销社去,把这顶炕席卖了,再扯上二尺布,妈妈给你做个新书包。”
听到妈妈说要给我做新书包,我感到妈妈的话语是那样的亲切。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我有新书包了!我有新书包了!”
妈妈背起炕席走在前面,我像“跟屁虫”似的紧随妈妈身后。我和妈妈绕过村里弯弯流淌的小溪,走了5里多崎岖的山路,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供销社。
妈妈摊开炕席,经供销社售货员量尺检测,我家的炕席尺足、质佳、色正,被评为一等炕席,卖了两元六角钱。然后,妈妈又用卖炕席的钱给我买了二尺用来做书包的“草绿色”棉布。
我和妈妈从供销社回到家中,已近晚饭时分。忙乎完一家老小的晚饭,收拾好碗筷后,为了我第二天上学能背上新书包,妈妈又急忙把买来的“草绿色”棉布铺在炕上,用剪子精心把书包布裁剪好以备缝制。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妈妈为我们兄弟姐妹在炕上铺好了被子,让我们上炕早些休息。
想到很快就要背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书包上学了,躺在炕上的我兴奋的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这时,我看见妈妈开始小心翼翼的点亮了窗台上的煤油灯,拿出针线板,带上顶针,在炕上将早已裁好的书包布一针一线的缝制起来。
新书包缝制好后,为了使它的外貌更加美观,妈妈又从箱子里找了块红布头儿,剪成一个红五星形状,缝制在书包的正面中心位置上。就这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过妈妈的巧手缝制,一个崭新的“五星级”书包终于诞生了。望着妈妈欣慰的脸庞,我渐渐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亲手将她缝制的新书包斜跨在我的肩膀上。我背着装满母爱与希望的新书包,高高兴兴地和小伙伴们上学去了。
妈妈为我缝制的新书包,从上小学开始一直用到小学毕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脏了洗,坏了补,我始终珍爱它,从不舍得把它遗弃。它激励我茁壮成长,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妈妈为我缝制新书包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从中读懂了母亲的甘苦,理解了妈妈养儿的艰辛。
后来,无论是读中学、进军校,直至走向社会,我又背过许多各式各样从商店买来的成品书包,但任何书包都比不上妈妈亲手为我缝制的新书包更珍贵。
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我的家乡亲人们早已摆脱了贫困。富裕起来的乡亲们再也没人缝制书包,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买书包犯愁了。
如今,我的母亲已经80岁高龄了。每当看到她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孝敬下,身体硬朗,开心常乐,安享晚年,特别是想起小时候妈妈亲手为我缝制新书包时的情景时,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股暖流······
-全文完-
▷ 进入绿叶依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