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到语言为止,这是韩东说的。他的被鼓噪为名作的《甲乙》,在诗歌技术上是一首直接用语言构成的典范之作,但也仅仅是到语言为止,对于一首诗来说,到语言为止就够了吗?秦巴子说,诗歌到语言为止就是到语言就死!我相信了,因为我看了周驰的《千堆雪或变形计》之后,彻底相信了秦巴子的话——诗从语言开始!它的背后一定要有通彻深度的意象作为诗意的支撑。
【千堆雪】是《千堆雪或变形计》的开篇之作,写的是内心与世界的对话,以雪的形式表现出世界的温情,周池在自己所营造的意境里,把语言发挥得魅力十足:
为了迎合光
我们把影子抛到身后
言谈里可以有雪崩
你一张口就有一片雪自悬崖上滚落
不要忽略冰山和雪川
雪没有阳光
夜晚也会被自己
擦亮
这首作品,语言表现得自然空灵,有着很强的质感和形象表现力,既生动逼真,又勇敢的去表达自信。诗歌用“雪崩”来再现矛盾的不可回避:“我”作为一个情感存在,对于“雪”这一个客观世界其实有着相同的生命意义。“言谈里可以有雪崩/你一张口就有一片雪自悬崖上滚落”。它所表现出的这种大度、仁忍和宽容,是 “雪”这一客观现实与自己内心的强烈碰撞之后获得的一种结果,也可能有其他的结果。但是,诗人只选择这一种:“雪没有阳光,夜晚也会被自己擦亮”,作者把思考提升到语言表面,便有了十足的理性光芒,如果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强大的人生。 语言的穿透力可见一斑。
【傍晚谈话】同样尽力去避免词语的过多干扰,悉心酝酿的语言又打造了另一番情致,具有了寓言般的力量和深邃:
我放牧着一群羊
你放牧着另一群
像两滴雨点融合到一块
没有争执
世界安守着祥和的秩序
除非有一头败坏兴致的狼闯入羊群
牧羊犬一眼就能把它认出来
就像雪白的米粒里混进了一粒黑小豆
它们啃完一片青草
又向另一片草场进发
丝绸一样的夜晚
总能把羊齿植物和罂粟区分开来
过了水草丰美的季节
有些露水你要浅尝即止
傍晚你要守好你的羊圈
不给大灰狼可乘之机
诗歌背后的隐喻十分深刻:世界本应是和谐的,“像两滴雨点融合到一块/没有争执”,然而,人性的弱点抑或是恶一旦发酵,有如“败坏兴致的狼”,充满无耻和贪婪,即使是表面的善良和谦恭,也掩藏不住不可告人的小人之心,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世界是明朗的,就像“丝绸一样的夜晚”,终能分清善与恶的象和本质。而结尾是善意的提醒,人性若想守住精神的家园,欲望就不可过于张扬。语言的自然隐喻极具蕴意。
诗,就这样简单叙述着,并表达得很有创意也很充分。诗人运用通彻的意象展现了崭新的诗意景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词是有意无象的,而语言才是既有意又有象的,从周驰这首作品我们看得比较真切。就像瑞典大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过,渴望一种超越词的、与大自然一般"自然"的语言。我的理解是,美好的语言就像落雪无痕,就像雪地上的蹄迹。真正美好的诗歌,应该如自然般呈现。在这一点上,周驰表现较为出色,尽管他目前还没有信心把词语完全拒绝于诗歌之外。
在【变形记】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语言的自然呈现,这种从生活深处提炼的精细语言所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形成了诗歌的深度意象,而绝非单个诗句上的意象层叠,他已经造就了弥漫全身的意象空间,给我们辽阔的想象,语言甚至有了格言般的力量:
海拔高的地方空气一定稀薄
遥远的未必模糊不清
道路越来越荒凉
花粉沾上她的睫毛
马儿的鬃毛向 扬起
我们像抖落的灰尘
飞向四面八方
已经尘土满面
空气一度有些窒息
十年前的桃花开得那么惊心动魄
体内却一直生长着不安分的植物
所谓“深度意象”,是相信仅靠意象本身即可呈现真理,而不需要诗人再站出来直接表达意见。这种诗歌在放弃传统的同时,也对诗歌的一些附加功能进行了清理。比如让诗回到“诗歌本身”的自治领域,从而卸下了诗歌的社会功用。周驰的诗歌尽管还没有达到这一境界,但这一首已经具备了成形的深度意象体验。从花粉、马儿的鬃毛、抖落的灰尘、空气、十年前的桃花,通过对意象的层递、并置,让意象与意象之间产生一种必然的的关系。这时候,诗人正试图抽身事外,或者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然而,诗人并没有决心全身而退,有的句子刻意的带有主观性和结论暗示:“海拔高的地方空气一定稀薄.”,还有“体内却一直生长着不安分的植物”,这正为他的诗歌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每一首都有这样突出的诗句。
而【空洞】在语言发挥和深度意象这两方面都显得更成熟一些:
钥匙在锁孔里轻轻旋转
几枚生锈的螺丝正设法挤进去年的钉眼
芦苇霸占了所有的荷塘
水装满所有的杯子
夏天正被越来越多的裸子植物填满
身体里却裸露出越来越多的空隙
喔!这些空洞的秘密
这巨大的真空
和城市空旷的广场一样悠久
…………………..
她坐在空空的桌子一边
因为一颗龋齿
一只啄木鸟尖喙的深洞
出了一会神
这是对空洞的概念最形象、最典型、最丰富的表现了。不只是概念,它背后的深处意义是通过深度的意象空间为我们做了全新意义的解读。当一种空洞,习惯地被我们竭尽全力用一种所谓充实填满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恰恰暴露了越来越多的空虚,比如虚荣的满足,也或嫉妒的膨胀,都需要你另一种付出来获得平衡,所谓此消彼长。它体现了唯物哲学的观点。
特朗斯特罗姆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诗人必须敢于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所谓"诗的禁欲主义者”,就是诗人要放弃言说的欲望,放弃雄辩,诗人闭嘴,让诗回到诗本身。问题是,诗人如何从一首诗中真正抽身?周驰的做法是改造性的,他并不完全接受“诗的禁欲主义”,他只是寻找自然而纯粹的语言,减少词语干扰,通过透彻的意象并建立想象空间,来指引阅读和思考经验,他为我们提供了诗歌通向现实的新途径。同时我们看到,周驰他不为瞬间的情绪、表面的现象、即时的事件写诗,他绕道世界的背后去写作,他要挖掘到真相。而一个人的一生,又能看到多少真相?
原作地址:烟雨精华诗歌——http://yanyu.love/article/1027850.html
-全文完-
▷ 进入百穿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