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櫯(su),我儿时在豫东乡下同小伙伴们常玩的一种游戏之一。那时候,乡下的孩子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玩耍,大人因为家境不佳也不舍不得买,不象城里的孩子有小汽车、塑料枪、毛毛熊等玩具。但乡下的孩子们有自己的玩法,他们把老辈子留下来的一些娱乐项目传承下来,并加以创新。
玩的游戏主要有打方牌,踢毽子、夹沙包、打櫯等。这些游戏道具不仅可就地取材,方便实用,而且玩起来增强体质,其乐无穷,深得小伙伴们的喜爱。
打櫯的材料很简单。首先选好拇指粗细的硬质木料,像槐木、柳木的皆可,材质越硬,做出来的櫯越是上品。然后用刀截成五公分长短,棒两头用刀刻尖,点击两端时便于敲起,櫯便做成,晒干后即可使用。打櫯用的木棒也同样得用硬料,约五十公分长短,擀面杖粗细,上端粗细且向上稍翘,便于压敲櫯。下端则略细些,以手握着好使为宜。
打櫯主要是在冬季进行,花样很多,规则也不尽相同。人数亦可多可少,少则二人,多则十几人均可。不过参与的人愈多场面愈热闹,愈有气氛。场地也要求大一些,适合在乡下开展。
每有空闲,我们呼朋唤友,聚集到一起,围在一块,手心手背,分成两方。选择一处宽敞的地方,用棒使劲于地上画一圆圈当城,城必须清晰,能站七八人大小。然后开始比试。
首先双方各选一高手,从城内向城外打櫯,打得远者为胜。胜方先由一人在城内玩拐。这玩拐很讲究技巧,用棒敲击櫯尖时必须悠着点,全凭手腕上的功夫。若櫯落得位置好时,用棒轻轻敲起往上击打,使劲过大不行,过小也不行。水平一般的能托六七次不等,高手则十多次。 櫯的位置不好时,要多使点劲把櫯敲起来再托。不櫯论掉到什么地方,第二人都要在那儿接着玩拐,以下是第三个、第四个。。。。。。皆是如此。
然后从城内向一个方向开始打櫯,谁玩拐几次,谁就打多少,一人打完后另外一个人接着打。而另一方则离开一定距离去接。接时,要看清櫯在空中的走向,用帽子或者棉袄撵着去接,若接到一次则奖励投三次,接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櫯伤了自己。就要求打櫯方向外打时要看清接方的位置,灵活机动,既要打得远,又不能让对方接到。主打方一气打下来,人多的话,最远时往往可至邻村村头。按规定接方每人投掷一次,如果谁接到对方的櫯,另外再加投三次,直到投进城内才算赢,再反过来去打对方。
往往是先开打的一方占尽先机,接方累得全身是汗,疲惫不堪,一时也难以取胜。接方也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在打方失误时便可扳过来。兴致高时,我们总要玩上一整晌午才过瘾。直到大人吆唤着各自的乳名,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童年时的童趣童乐,回忆起来让人寻味。
-全文完-
▷ 进入青青湖边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