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出炉多时,湖北十堰市所辖的5个县区,再次蝉联国家级贫困县桂冠,十堰市5县区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一戴多年,从来没有摘过,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上十堰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县、房县、丹江口市 ,经过十堰市政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发奋图强 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无一漏网,盆满钵满的抱得五城贫困县帽子满载而归。至此,我谨代表个人;向十堰各县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祝贺,感谢十堰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十堰各级领导排出万难,一心一意坚持慢发展,不跟风,不骄不躁,自始至终维护了国家级贫困县应有的位置,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了所辖县区同步再列国家级贫困县,这五个贫困县能够再次摘得桂冠,如同鄂西北五朵金花。
“贫困县”的帽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十堰市领导深谙此道,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n年的语境下,全国各地都在争创“百强县”,唯有十堰领导不动声色走地方特色路线,稳步踏实的夯实了国家级贫困县坚实的基础,终于把十堰各县区打造成成为牢不可破“贫困县”这些赤luo裸看得见的政绩,凝聚了十堰领导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奋斗的结果,如果不是各级领导一门心思谋发展,始终让经济水平远远落后全国,拖着祖国gdp的大腿,十堰各县区断不能长期保持贫困县的桂冠而无人匹敌。
想到十堰领导能够一贯保持自己特色的地域风貌,我为其他兄弟省份那些长期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已经晋升经济强县的地方感到脸红,啥叫特色?懂不?长期贫困就是一个地方显著的特色,走特色发展路线必须要保持自己“穷而不富”的高风亮节,十堰县区笔者去过多次,其实也是官富民穷的地方,无论官方怎样用“贫困县”美化自己,县领导的“霸道车”走在那里虎虎生威,已经说明地方“藏富于官”表面现象让国家领导在考核贫困县时候“看花了眼。”
毫不讳言,小时候我就是沐浴在十堰某个贫困县的地方,而今我30而立,蓦然回首贫困县帽子依旧,它依然成为十堰官场的一块“遮羞布”有贫困县这顶帽子,经济发展不良俨然成为一个很好的托辞,我一直不理解是几十年过去了,十堰几个县区为何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舍不得撒手?各级领导一上台不是把经济发展喊得地动山摇吗?为什么这些年过去了,我的亲!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十堰为何贫困县帽子一戴几十年?10多年的时间,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足可让一个曾经的贫困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堰各个县区对贫困县帽子的依赖是否有欲罢不能的热衷?从相关渠道我了解到:被划为“国家级贫困县”意味着从多种形式的扶持资金到政策上的倾斜,使得“贫困县”的帽子让地方不愿摘下,长期“保暖”按照现行的扶贫政策,中央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贴息贷款3种方式提供扶贫资源,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都是无偿提供,用于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贴息贷款则属于有偿使用,主要用于有直接经济收入的生产性项目。
这些政策性的倾斜使贫困县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惰性思维,也就不难理解十堰市为何热衷于全区需要贫困县的帽子。一旦等.拿.靠.要成为贫困县领导的工作重心,也为不思进取找到了很好的口实,惯性的依赖让贫困县帽子越戴越舒服,甚至有的贫困县被选上还举县庆祝,不知道此次十堰市是否也5城同庆?
的确,有了“国家级贫困县”这顶“帽子”,该地区就能在国家财政补贴、土地政策、税收减免、农民收入补贴等方面获得相应倾斜和照顾,给当地财政减少负担。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贫困不贫困的面子是虚的,能不能拿到实打实的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才是关键。地方政府的利益最大化冲动可以理解,但还需警惕“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带来的副作用。象十堰这种“久贫不富”的地方,国家到底要扶持到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够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从国家发展的全局角度来讲,目前,政府扶贫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帮助的不发达地区,是有关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些长期扶而不起的地方,是否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也是考验地方执政者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十堰各县区能够在贫困县激烈是竞争中各县荣登“国家级贫困县”的宝座,这对笑纳国家扶贫资源创造一个先决条件,国家级贫困县的好处足以能够让地方的公务员口袋丰满起来,地方领导座驾豪华起来。
十堰各县区长期保持贫困县的本色不变,这对真正贫穷的百姓来说是真实写照,但是对于各个县区来说是何等荣耀的事,年年扶贫,年年贫。大把的扶贫资金如何真正用在民生扶贫上不得而知,俗话说:穷则思变,如果年年扶贫,花费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年年都无起色,是不是应该停止扶持或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呢?如何摆脱地方长期贫穷的诟病,简单的政策资金扶持,永远治标不治本,唯有把扶贫措施落实到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并限定脱贫时间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久贫不富”的顽症。
-全文完-
▷ 进入清哲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