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七律 新韵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草蓬人

发表于-2012年07月31日 早上9:41评论-1条

其一、卓文君

才子琴声情意传,披星戴月赴良缘。

春宵执手长还短,永昼当垆苦也甜。

泪洒夫别图夙愿,功成名就觅新欢。

怨郎句句声声叹,直叫长卿心复还。

其二、蔡文姬

国贼荻寇乱中原,流落荒州十二年。

家破山河烽火旺,玉污戈壁月光寒。

沙丘草短愁肠断,洛水枝长春色残。

尤记胡笳声切切,一腔悲愤化诗篇。

其三、上官婉儿

绝代奇才旖旎装,玉肌凝质醉儿郎。

饱沾砚墨天颜悦,巧饰额梅御苑荒。

百韵缤纷齐应制,众臣忐忑待秤量。

两朝得意春风里,后世还留一段香。

其四、李清照

嗅梅窥客总和羞,梦醒深闺夜半愁。

肠断东篱香满袖,魂销玉鉴鬓含秋。

心伤雁过声声慢,国破家亡事事休。

居士人生多少事,合欢离恨倚声留。

注释:

⑴琴声,指司马相如用其绿绮所弹之《凤求凰》曲。相传司马到临邛富人卓王孙家中作客,以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听到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产生了敬慕之情。

⑵披星戴月赴良缘,卓文君于幕后听到司马相如所弹之《凤求凰》后,深悉其中之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

⑶当垆,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后,在成都开了一个小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厨中涤皿,过着清贫的生活。

⑷图夙愿,司马相如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与卓文君在一起的生活虽然快乐,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志向,于是他告别文君,前往京师寻求自己的理想。可是,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被举荐做官后,因奈不住孤身寂寞,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

⑸怨郎,指卓文君的《怨郎诗》。有一天,卓文君收到丈夫司马相如自京师寄来的只有十三个数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暑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⑹国贼荻寇乱中原,东汉末年,地方势力扩大,皇室衰微的现象日益严重,先后发生十常侍诛杀大将军何进,袁绍曹操等何进部将诛杀十常侍,董卓进京火烧洛阳,迫使汉献帝迁都长安的论乱局面。董卓被吕布杀死后,他的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⑺流落荒州十二年,荒州指匈奴族居住的地方,蔡文姬在其《胡笳十八拍》写道:“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十二年,蔡文姬在匈奴前后共生活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和一些异族的语言。

⑻胡笳,指蔡文姬所写的诗作《胡笳十八拍》。诗中的蔡文姬,不仅眷恋着生养她的那片热土,富于民族的感情,而且从她离开胡地时对两个胡儿的难舍难分,痛失骨肉后的积想成梦、哀怨无穷看来,她又是一个具有丰富慈母爱的传统美德的女性。但这一艺术形象之感人,却不只在于其具有美好的品德与丰富的感情,更在于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她在被掳掠以后,身居胡地,心系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当她的归国宿愿一旦成为现实时,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来。“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人总是同情弱小、哀怜不幸的,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与丰富感情的弱女子呢,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⑼悲愤,指蔡文姬所写的诗作《悲愤诗》。这首诗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⑽醉儿郎,上官婉儿才貌双全,梁王武三思、中书侍郎崔湜等皆倾慕其才貌。

⑾天颜悦,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⑿额梅,上官婉儿曾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因额有伤痕有失仪态,上官婉儿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便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⒀应制,指古代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主要功能在于娱帝王、颂升平、美风俗。

⒁秤量,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沛国夫人之方娠也,梦巨人俾之大秤,曰:‘以是秤量天下。’及昭容既生弥月,夫人弄之曰:‘秤量天下,岂在子手?’孩遂哑哑应之曰:‘是’。”长大后的上官婉儿果然具有极高的艺术品鉴才能,成为宫廷文学活动中“称量天下”的美学裁判。《唐诗纪事》卷三载: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此次诗歌擂台赛发生于景龙三年(709 ), 既然沈佺期因“词气已竭”而败北,宋之问自然是在“词气”上胜出的。“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不正是一股绵延壮大、生生不息之“词气”吗? 正是这种带有明朗潇洒基调的词气,婉儿认为胜过沈诗。而“沈乃伏,不敢复争”说明上官婉儿以“词气”论诗,最终得到了沈、宋等宫廷诗人的认可。

⒂两朝得意,指上官婉儿因才气卓绝,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器重,武则天时她掌管宫中诏命,中宗李显复位后,令其专掌制命,并拜为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当时在后宫的地位仅在皇后之下。

⒃后世还留一段香,李隆基夺取皇位后,因上官婉儿属韦后党羽而被诛杀。上官婉儿死后,唐玄宗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张说作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麻迷尔推荐:麻迷尔
☆ 编辑点评 ☆
麻迷尔点评:

叙事各有侧重,思路清晰。

文章评论共[1]个
殊异-评论

(:051)at:2012年07月31日 晚上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