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火烧圆明园》,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此,我知道了在我们中国原来有一座举世无双的宏伟秀美的皇家园林。只是它被外敌毁坏了,无数的财宝被抢了,建筑被烧坏了,而且还烧了两次。历史书上的圆明园的图片就是一堆汉白玉石,说是“远瀛观”遗址。雨果先生的作品《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也曾对英法强盗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这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是由圆明园南门进入的。门口表明这里正举办荷花音乐节。由于时间尚早,因此游客很少。一进入便是绮春园。一抬眼,便是开阔的湖面和田田的荷叶以及亭亭玉立的红荷,白荷。睡莲,王莲随处可见。景色真不错。但这些都不是我很想看的。这样的景象江南有,我们四川也不少见。我想找的是遗址,是历史书上的那些熟悉的图片。
那是西洋楼的遗址,在长春园。这几日见惯了人山人海的旅游场面,突然一下子这么安静,让我的心也分外沉静。我内心充满了感激,感谢老天竟然让圆明园如此安静地出现在我面前。
没多久到了。首先看到的是“谐奇趣”遗址。就是一堆汉白玉石头,早已经看不出它原来的模样。沿着中轴线走,很快看到一处大型的石头堆。它真大,而且一些石头还看得出门或墙的形状。这叫做海晏堂,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当初修建海晏堂时,一反中国皇家建筑的传统,而是坐东朝西,因此西门即为正门。“海晏堂”的中心建筑是一座11开间的“工”字楼,楼南楼北也各有小型喷泉池。此楼即是附近各喷泉群的供水楼。因为贮水池周围用锡板包严,防止渗漏,故称“锡海”。海晏堂和其他西洋楼建筑一样,被焚烧后只焚烧了屋顶,但是石料遭到诸多军阀的盗运,所以如今已经所剩无几。
此建筑物是仅次于远瀛观的圆明园标志性建筑物,其地位仿佛帝国大厦在纽约地标中的地位一般。
现今我们还可以看到的兀立的几根精雕的异国情调的方石柱,是原“方外观”遗址,它是乾隆帝的宠妃——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作“礼拜”的地方(容妃信奉伊斯兰教)。由“方外观”东望,三合土高台前有一个3块巨石刻做的蚌壳,游人都愿在上面留影。远望,这个大蚌壳就像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这便是当年“海晏堂”的西门。
厚厚的三合土高台是上不去的,但仍然给人以威严的感觉。除了我,再没有一个人。我拿着相机,不知道究竟该拍些什么。风景,这又是这样的风景?它盛时,我未出生,即使是那个时代的人,若非地位高贵,也无法目睹它的风采。它的样貌被人无情毁掉时,有谁听见了它的伤心?
“圆明园”注定是一个不普通的名字。它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对"圆明"二字,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它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也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就一直使用的佛号。他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圆明三园原本面积5200余亩,历经几朝皇帝,150多年的修葺和完善。即使到了国事日衰,财力不足的道光朝,也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所以它才会如此规模宏大。只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那么多年的风雨,那么多的人从它身边经过,早已经改变了它的模样。
福海景区美,九州景区也美,然而只不过是公园而已。所有的公园都是差不多的。唯有这一处西洋遗址还在告诉我们,此处确实有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不敢忘记的过去。
著名的“远瀛观” 一派苍凉。但被围起来了,无法走进。它还不如“海晏堂”,可以让我轻轻触摸。
线法山前有一个雨果的铜像,用玻璃框罩着。谢谢你,雨果先生,谢谢你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