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大,我从来都只有仰视的份儿。自己读书那会儿,虽然想着她,但也不过就是想想而已。她是遥不可及的,高不可攀的,是只存在于我的理想中的。她跟陈独秀啊,李大钊啊,蔡元培啊这些名字一样,似乎永远只在书里面。
那么多的名人都故去了,但北大却是在的。而且她依然是中国顶级的大学,依然是很多人的梦想,很多年来,我旅游过不少地方,但一直都不想去北京,去北大,因为我不愿意只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走进那扇神秘的大门。
这次是在北大百周年纪念堂搞一个活动。之前,我们在外面拍一张集体照。将近1000人,还真是不易。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小时才完成拍摄。随后,我们进入纪念堂,听了冰心女儿吴清教授的演讲,还领到了一些奖项。但这些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我心里想的还是北大。进了北大了,难道不去未名湖,博雅塔坐坐吗?
未名湖不远,走几分钟就到了。湖水还行,比较干净。岸边垂柳依依,很多人在此小憩。记得这样一首诗: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若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还有一首:我在未名湖里/打捞你的消息/一次次找寻圆满/一次次得到残缺。未名湖真不大,可是它的名气太大。据说这名称是出自钱穆教授的灵感。
在湖上,还有一个翻尾石鱼。它原本是圆明园西洋楼前的遗物。1930年,燕大的毕业生们把它买了回来作为敬献给母校的礼物,从此圆明园中的石鱼便畅游到了未名湖中。在湖西南的山坡上还有一座玲珑的六角钟亭,亭内悬挂着一口镌有龙、海涛和八卦图案的铜钟。聆听新年的钟声,也已经成为北大人每年岁末辞旧迎新的重头节目。
不过,湖畔最重要的还是博雅塔了。以前我一直以为它就是个跟寺庙里的差不多的塔,或许更高更大而已。完全不曾想到它竟然是个水塔。这是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了解决生活用水掘的一口水井。外形则仿照通州燃灯古塔的样子,用辽代密檐砖建成。塔共13级,高达37米,除塔基座以外,全部用钢筋水泥建成。因为此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兴建,所以命名为“博雅塔”。真是独具匠心啊!能把一座水塔修得如此精巧,和未名湖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成为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实在难得。可恶的是一些不讲文明的游客,竟然在塔上乱刻一些字。有些地方又高又陡,我还难以想象这些人是怎么刻上去的,真是讨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本可以顺螺旋梯向上达塔顶的,可惜被铁栏杆围了起来,再也上不去了。
身在北大,还在未名湖畔戏着碧水,可我还是找不到北大的感觉。究竟我心中的北大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不是哪座塔,也不是哪个湖,最重要的北大的师生。特指那些有思想,有进取精神的爱国的师生。北大应该是充满激情与理想的,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再到20世纪80年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北京大学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生力军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北大呢?进入21世纪以来,北大的精神还在吗?未名湖畔的师生们,是在此讨论房产收入或是卿卿我我,还是讨论学术,交流思想,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多么希望北大还是中国的一座灯塔,一个航标,还可以继续指引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为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才是我心中的北大。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