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雨滴轻叩窗棂。看窗外霓虹灯交替闪烁着。我知道,这里不仅有白领,还有劳务工和那些卑微的梦想。
新时代,在建设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我也知道,世界上不仅有大厦高楼和摩登*郎,更有大片的棚户区和麦田。
对比差,当有无忧无虑的小孩频繁出没于电影院、肯德基的时候,我更知道,这里不仅有富家子弟,更有被遗忘的“天使”---留守儿童。
生在农村,老实讲,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在家的孩子意味着什么,我是有深刻体味的。或许很多人对留守儿童的态度是冷冰冰的,顺便偶尔还挂在嘴边侃侃。要知道,这是一个弱势群体尚存的社会,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存在着5800万的留守儿童,他们或男或女,无规律的分布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小村庄里,也少有人刻意去详询他们姓甚名谁,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一个本不该有而又摆脱不了的代号。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实,需要改变。
农村里,且看那个黑瘦的放牛娃,骑着牛,他在那一片青草悠悠的岸头放牧着自己的童年。头顶上,蓝天和白云相得益彰,偶尔还有白色的鸟在水边觅食,山头开满了栀子花。但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是无暇顾及的。我在想:究竟是什么致使这样一个还在幼稚的心平添了些担子与过早地成熟?还是孩提的他们,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和疏于科学照料的氛围下,会有多少孩子存在感情的饥渴与内心的封闭,我不敢想象。
且看那教师里留守儿童孤单的身影,九年的义务制教育,或许有的孩子心中很难照进阳光,家庭的的沉闷撕心裂肺的刺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们害怕交流、不与人言。有时,他只渴望依偎在父母身旁感受亲情,这是为了孩子在外漂泊的父母很难顾及的。我真想走上前去轻声安慰他们:孩子别哭,会有老师为我们专门做成长指导,父母会与学校建立联系热线,社会会为我们提供多元文化教育,一切的一切都会在发展的大浪潮下边的更好。
我们应注意到,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尊重与重视正日益深入人心。君不见,知名作家阮梅义务探访留守儿童,真切的关爱他们的生活,并用饱含热情的笔触写出了《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中南大学教授、政协委员汤素兰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敬一丹,在“走、转、改”的时代新风中,切身关爱弱势群体,不言回报。我无能为力,我也只是个孩子,但我会在背后默默地祝福他们,期盼他们不会被遗忘。
天将明,夏日的乡村依然美好,只因有爱。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说的:
孩子,你会迷惘,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伴你前行......
-全文完-
▷ 进入熊其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