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周校长衣锦还乡为母亲大人90岁生日祝寿的照片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目前还在流播,估计是红极几时了。他跪在母亲面前抱首痛哭令多少孝子贤孙为之动容,看来汉唐盛世文化之复归、道德滑坡之挽回为时不远了。道德楷模周校长将挽世风之颓败于既倒,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大功臣了。然而细加剖析,果真如此吗?
自古人伦之大纲由三条:一是君臣,二是父子,三是夫妇,前一者是社会范畴,后二者是家庭范畴。封建社会是家国不分,于是混为一谈,现在是现代文明社会了,国是国,家是家,两者泾渭分明。国之事务要公开透明,家务事则是隐私,是人权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没有君主了,自然也不好再有臣子了,有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家庭内部事务职能在家庭应有的圈子里传播,倘若把家务事到处散布,那么则是侵犯别人隐私,抑或是有暴露癖。假如把家庭人伦另一纲夫妇恩爱的镜头也发到博客上,那不是笑死人。
孝顺父母是人生天份人之本性,不足以显摆,就如同人会吃饭会呼吸一样,如果一个人到处炫耀自己会吃饭会呼吸,那么一定是弱智而不是幼稚的问题。不但人有这样的天性,禽兽也有。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同样,羊羔跪亲、乌鸦反哺也是出于天性,没什么崇高的大道理。如果乌鸦把给老妈喂食的图片发到网上,那是怎样的笑话呢?连禽兽都会做的事情,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做了,一点也不值得骄傲和卖弄。
孝顺父母本来是天然的美好的,可惜自古以来,圣哲们把它弄得复杂化了功利化了,有时也不美好了,甚至走到了事物的反面,到了戕害人的地步。在形式上,搞得等级森严,比如跪拜。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即使父子母子也是如此。真有孝心,在物质上给父母以保障,在精神上给父母以愉悦,何必把跪皇帝老儿的那一套用来糊弄父母呢?这样的过于形式化反而亵渎了父子母子那份至善至美的真感情;在内容上,为父母之命是从。孔子说,孝的高境界是“三年不改父制”。各人的才智能力不同,担当的社会家庭角色不同,为何要用父母的意志代替自己的意志呢?这道理估计周校长是懂的,他还不至于把北大的大政方针来听命于90高龄的母亲吧?然而古人未必懂,于是有了诸多太后干政的事情;于是有了“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于是有了陆游沈园里的“错错错”的千古绝哭。
或许道德家们会说,孝不但是家务事,还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昌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室不扫何以治天下”。仿佛在家做了孝子,在朝就是忠臣了,其实这是封建统治者一厢情愿的事情。孝与忠是本质上的两回事,两者并无因果关系。自古大奸大佞之人未必不是孝子,这样的记载在25史里太多了。高干们就不说了,就说《水浒》里的李逵吧,李逵是出了名的孝子,可他还不是造反反皇帝吗?道德家们还会说“百善孝为先”,仿佛在家一孝顺,出门便是善人、圣人了。还是以李逵为例吧,他在浔阳城救宋江劫法场时,挥着板斧砍瓜切菜一般,杀死了多少无辜的看客,这样的人能叫善人吗?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告诉我们,许多人作案后,最想见到的就是父母亲人,这也为缉拿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条屡试不爽的思路。这些都说明做孝子与做忠臣做善人做圣人没有必然的联系,靠孝来维系社会的和谐挽回道德沦丧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周校长衣锦还乡为母祝寿,本来无可厚非,这是他的私事。倘若一些人借机炒作,挖掘其中的社会功能,除了伤害周校长纯洁的初衷至善的真情外,别的一无所获。北大在100年前作为新文化的发源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倘若周校长本人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以为母拜寿为契机,引领传统文化的回归,那更不会如愿以偿,这点可能会令周校长失望的。家事就是家事,国事就是国事,现在已不是家天下的时候了,别刻舟求剑了。
2012--7--17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