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培阳系列诗歌读后印象
什么是诗意?我的理解就是诗歌所传递的获得
美感的意境。没有美感,就不存在诗意。就像
伍陪阳的诗歌,在画意强烈而清晰的构思中,
精心编织着来自生活的美,自然、生动、形象,
并带有含蓄的蕴意。他把他的生活看成了诗的
乐园,尽心尽力的发掘着美、创造着美、抒发
着美。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也让生活换发着醇美地诗意。伍陪阳
成为了真正的歌者。
伍培阳是个农民,他对土地和村庄有着深挚的
情感。翻开他的诗歌,无论是《小小村庄》系
列,还是《现实与回忆》系列,以及刚刚开始
的《细微的精致》系列,无一例外的抒写着自
己诗一般的村庄和生活,且执意地坚持,勤奋
地创作。透过他淡雅精美的诗意,我们看到了
他诗歌美学的升华。我们随意翻开他的诗歌,
看看他的诗美:
《炊烟》
“睡在树阴下的小鸡
突然惊醒
阳光撒落一片喧嚣
疑是纯白的米粒
瞅准门缝,就耐不住性子
风欲从草棵 下去
急什么
房顶上的炊烟
还没升起来呢”
炊烟是生活的诗意典型。恬美的生活画面,就
这样生动、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诗歌尽管
简单,所呈现的诗一般的生活无疑是温暖的、
盛情的,从一个简单、小小的生活具象里提炼
出的诗意,形象和内涵都具有美学意义的象征。
再比如《春色》:
“轻轻唤叫窗户
把黎明赠送的一簇朝霞
摆上窗台
起床哎
飞溅的鸟声
忙乱,欢快,激情
风的身影,明净,靓丽
往来穿梭,篱笆內,篱笆外
有人绊了一跤
就怀抱春色了
村庄纷纷岀走
好像他们的內心
揣着花瓶
插满:桃花,杏花,梨花
以及,露珠盈动的幽思”
在作者眼中,生活处处体现着美感。美学家高尔
泰提出,美是主观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创作主
体自觉打造内心的热爱、美好、激情和抒发的欲
望,以及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目光和能力,即
使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也会凝练出这样不简单
的诗意美感。这对于写作者显得多么重要,这比
局限于自我的愤怨和发泄、自我情感的患得患失
要高尚得多、美好的多、也有意义的多,读者需
要从中获取美的价值和欣赏,而绝非消极且丑陋
的情绪。
作者对诗意的升华并不局限于生活一般场景的描
绘,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审视,依然从生活的点
滴发现切入到历史的思考中,比如说:《传统》。
“围绕心思转了几圈
门神画,有些旧了
逐渐温暖的风
也达不到燃烧的高度
门框上的对联,似乎沮丧
红一块,紫一块,白一块
墨迹端详自己好久
坐稳岁月的沉静,坚定
心想,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它有最硬的风骨”
从门神画到对联是历史对现实的反观和延伸,尽
管对联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久远,但生活却赋予了
它更新的意义和内容。在此喻为现实也是贴切的。
作者在此营造的诗意具有相当的自觉和纵深的美
感,全部靠形象去说话、去表达,他所提炼的深
邃之美在于: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赋予了最
坚硬的性格和品质,那就是“风骨”。是的,艺
术的生命力就在于风骨不朽。在历史的长河中,
文化的传承最曲折、最具震撼力!流传千古的文
化精髓抑或文化大美何曾失去屹立的风骨?比如
《清明上河图》比如《诗经》,也如民间的门神
和对联,尽管分属于不同层次的美学领域,但都
有一个相同的、最硬的风骨——一种千万年约定
俗成的文化的精髓。
作者对生活的诗意创造不局限于平面的形象表达,
也着重于生活多层次的再现,我们看看下面这首:
《刚上门的新媳妇儿》
“花阳伞在田埂转悠
早稻灌浆的声音
饱满,圆畅
窗户瞪大眼睛
暖风吹过来,吹过去
树阴爬上台阶
试图挨晌午近些
狗将身子放到恰当的位置
心想:要不是她
曾在邻居家过夜
准会给她奉上
汪汪的吠叫”
不仔细阅读和体会,是不容易察觉到作品含蓄而
深刻地表达的。上半部,简约、含蓄、形象的铺
叙出人物和情节,依然动感十足,美轮美奂,色
彩和声音均有极致的把握。后半部以狗的形象和
心理出场,刻画出了不一样的农村新媳妇的生活
观念和立场,作者没有基于评判和指责,只是冷
静客观的形象临摹,用狗的自然属性来表现人性
的复杂多样和欲望追索,展现出的诗意并不一般,
它的美感在于对生命的宽容和人性本质的自然揭
示,给人极大的震撼力量。相似的还有《担心》:
“伸岀墙去的杏枝
突然听见得得的马蹄
内心,比一首唐诗
一阕宋词
越来越疾的风
还要动荡,不安”
这般细腻如丝的含蓄刻画和深刻蕴意,把诗歌的
诗意美感传达的如此丰富而多元,已不单单是诗
歌外在美、语言美所能覆盖的了。
纵观当今网络诗歌,,因为内心浮躁,因为渴望
被认可、被关注的心理腐蚀作用,不在少数的作
秀成分和过于追求个性往往掩盖了诗歌的本质表
达,诗歌难以呈现特色多元、丰富多彩的诗意精
神。因此伍培阳的充满诗意美感的诗歌,以系列
的方式推广出来值得尊重并厚待,尽管他的诗歌
缺少系统的突破和创新,仍可作为当今浮躁的网
络诗坛难得的一股春风。有理由相信,真正的具
有诗意精神和人格之美的诗歌春天不会徘徊不前,
也许就在不远的明天。
关于伍培阳的诗歌散见于今年5月以来的“烟雨
现代诗歌”。本人由于学识有限,并非专业人士,
不当之处敬请雅正。
2012年7月16日 于鞍山
-全文完-
▷ 进入百穿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