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父亲从上海的妹妹家回来的消息,我不顾天气炎热,骑着自行车归心似箭般朝家里赶。
知了栖息在高大的树枝上唱着知了歌,一声唱来万声和。此时正值晌午时分,太阳倾尽它最大的能量放射出炙热的气流,顿时万物之芬芳随微风荡漾开来。这时节秧苗青青,接天秧叶无穷碧。最诱人的芳香莫过于一览无余的秧田所散发出来的气息。
自从母亲去世后,无论父亲走到哪,我心里都特别牵挂他。尽管我不久前到上海看儿子时,已在妹妹家和父亲见了面,然父亲在妹妹家呆不住,只半个多月的时间便急着要回来。父亲身体尚可,还时常下地做农活。源于他心胸宽阔,从不与人计较得失。
当我骑着自行车路经一片冠杨树林,只见每棵树的树干上都被主人家用塑料胶布裹上用以捕捉知了猴,且各家树林之间都用绳子拴连起来,围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圆圈,不准外人入侵。
自前年夏天河南、山东商贩来此收购知了猴以来,当地形成了一股“淘金热”,一桶桶埋在地下的知了猴如一桶桶黄金,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一笔额外收入,且每天成卡车的往外调。人们把它看成是自家地里收获的庄稼,而在欣喜的同时不禁为知了的命运所担忧。因知了不同于其它昆虫,幼蝉(俗称知了)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为4~5年,最长的为17年。它们经过4~5次蜕皮后,就要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叫金蝉脱壳),成为成虫。所谓知了猴即未脱壳的蝉,是一种野生美食。食用方法:先用盐水浸泡清洗,除去头爪及内脏,煎、炸、炒、烘烤、烧烤等皆可。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营养丰富。在河南的东部及鲁西南,知了猴也称为爬抓,素有“唐僧肉”的美誉。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我不禁暗自惊叹人类若有此再生的机会,将会减少诸多的缺憾和避免人生悲剧的发生!
单木不成林。我望着树林分地割据的局面边走边想,人类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他们的饮食习惯已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主、副食品那样简单,开始寻觅长生不老之法,但凡某种食物和物种被贯于长寿或治疗癌症等,必不惜花重金前去购买。有钱难买不卖的,若遇此情形则想方设法把它弄到手。
多年前,我最早见到的是有人来收癞蛤蟆浆用作药材。那时,已有人食用过知了猴,也曾有人收购过青蛙、蟾蜍、蚂蟥等。今日若不是外地商贩前来收购,在当地吃知了猴是鲜为人知的事情。我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一生救死扶伤,虽然从不挑剔饮食,但象这等昆虫特别是青蛙、蟾酥类益虫是不会上我家饭桌的,觉得那是很残忍的做法,久而久之势必造成物种灭绝。它们是一种生物,哪怕是一种微生物,无论再渺小,也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分子,是一个生命的载体。
曾有人说过:有穿衣服的,就有制衣服的。假若无人食用便不会有人收购,无人收购便不会有人捕捉。可见人类是破坏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政府部门应禁止食用。首先,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各大宾馆、饭店的监管力度;其次,在各个交通要塞设置关卡重点检查农副产品的车辆,主要是运输水产、海鲜的车辆。因国家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是不收增值税的,对运输蔬菜的车辆一路开绿灯畅通无阻。这也是国家的惠民政策。无形中也给那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既然今日盛行,大家若想品尝一下也无妨。)
树林子里的知了仍在高亢地唱着知了歌,好象它对什么都知道,唯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小鸟欢歌笑语,凉风拂面,空气中树叶的清香挟裹着秧苗的芬芳,令人沉醉而销魂。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带着弟妹们在自家的树林子里寻找知了壳的情形。一个知了壳只卖分把几厘钱,积攒了好多天才卖几元钱。当我把卖的钱交给父亲时,父亲总是说:“我不要,你自己留着零花吧。”晚上,我有时带着弟妹们用手电筒捕捉知了猴并把它们放在门前的大树根上看它慢慢地往上爬,观察它蜕壳。把会唱歌的雄知了用细线拴在门前的大树上听它唱歌,然后把“哑姑娘”雌知了放生。蜕变,能使知了获得再生的机会,是生与死的历练。尽管知了的生命历程很短暂,也是精彩的。
那时,我还不知道知了是危害树木的害虫呢。村村相连,户户毗邻,只听知了齐声高唱,震耳欲聋,不分昼夜。天气越热唱得越欢。现在的知了因大量捕捉而比以前少了许多。欲望如未填之沟壑永远也填不满。
当我走出这片冠杨树林,不由得拉回了遥远的思绪,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望无际的秧田,青青的秧苗舒展着嫩绿的叶片,水鸟惬意地在秧田里迂飞,一对银白色的翅膀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燕剪风光,蛙鸣虫啼,一派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么?不知不觉间我已到了家门前,父亲正站在家门口朝我笑呢。
-全文完-
▷ 进入曲径幽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