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欢面食。我的家乡邹城市,世世代代只对煎饼情有独钟。
你瞧——麦子煎饼如白银,玉米煎饼似黄金,杂豆煎饼黑亮亮,高粱煎饼红殷殷;干的煎饼酥脆,软的煎饼筋道。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守着煎饼想煎饼,大半辈子了,咋就没吃够!
六十年代之前,家家拿上饭桌的主食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地瓜煎饼。不是家乡人挑食偏食,也非地瓜煎饼就比其他食物好吃,个中缘由说来话长,不免心酸。
儿时的故乡偏远、闭塞、贫穷。那儿多山多岭,多薄地旱田,最适宜种植花生地瓜之类、生长期长、抗旱又相对高产的作物,因而地瓜煎饼就成了家乡人无可奈何的首选。
煎饼好吃,来之不易。要选种、育苗、晒炕、移栽、浇水、锄草、施肥;要一头一头把地瓜从土里刨出,再一个一个拿擦板(一种装有刀具的切削工具)切成薄片,撒开晒干运回家,用时淘洗干净,再上碾子碾碎,再推石磨磨成面,再参水搅拌装布袋,再压上重物挤出多余的水分,倒进盆里便是烙煎饼的糊子了。
烙煎饼可一人而为。鏊子房子平地上,三足下垫两块砖头,一边烧火,一边烙制,丢下这干那,十分辛苦,又嫌太慢。若果二人协作,那就轻松快了许多。鏊子安放于专用炉灶,借住风箱鼓吹。一人只管烧火,监控鏊子凉热。一人专心烙制,保证煎饼质量。偷得片刻余闲,说说话儿,逗逗乐子,不知不觉忘了疲惫。
在我们家乡,烙煎饼是妇女们的专业活儿,充分展现其灵巧专注、细腻耐心的优良天性。倘若有哪位男人放弃男儿尊严破例学会烙煎饼的手艺,必将招来周围异样的目光甚至嘲笑。我的一位邻居大哥就是这么一个特例。他人长得瘦小白皙,慢声细语,性情温和。在泼辣爽快的嫂子面前,简直就像听话的孩子,叫他上东不敢往西,叫他大狗不敢骂鸡。
“快去看看吧,泉哥家出了新鲜事了,大老爷们正烙煎饼呢!”
“真的假的?开玩笑吧?”
“看了你就知道了。呵呵!”
消息一传开,马上便有好奇的街坊邻居围了过去。伸头一看,哈哈,果不其然。
“嗨,行啊大哥!啥时候学会的这一手,扭扭捏捏挺像那么回事哈!”
“妹妹用的啥手段,把大兄弟摆弄得恁听你的话!教教俺吧,回头也调理调理俺那不听招呼的犟驴子!哈哈!”
“肯定是大哥昨天夜里吃了嫂子的水蜜桃了,不然哪能这么听使唤!对吧嫂子?”
“去去!你小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快回家哄老婆看孩子去吧,当心罚跪大屁股。”
你一言我一语,嘻嘻哈哈如唱大戏,以后又被当做街头巷尾说笑逗乐的话题……
烙煎饼看似简单,其实内含诸多技巧。
首先要选取老草、麦穰、豆秸、树叶之类松软干燥的柴禾。需要时一点即着,大烟大火。哪里凉了,就用火棍一拨到位,始终保持整盘鏊子受热均匀。常见不会烧火的新手,尤其笨手笨脚的大老爷们,不大的鏊子,一边烧的过热,煎饼煳了;一边烧的太凉,煎饼扒不掉,气得烙煎饼的妇女拿竹劈指指戳戳:这儿凉了,大火!那儿热了,慢烧!说一回,不中。说两遍,依旧。三番五次后,气就不打一处来,干脆咬牙不哼声。鏊子敲得啪啪响,左眼瞅来右眼剜。可怜的男人自知惭愧,低头无语,内牛满面……
其次要求烙煎饼的主角必须眼疾手快,干净利落,忙而不乱。
娘是村里数得着的几位烙煎饼的好手。每到农闲时候,娘就开始提前准备:挑拣瓜干,晾晒柴草,收拾风箱,修补炉灶,约请帮手,磨面照糊。娘的心细,样样马虎不得。
烙煎饼可不是个好活,就坐死挨,又累又热,总得瞅准凉爽天气再干。否则就要搭起凉棚,打来井水,沏茶冷凉。热了,随时洗洗。渴了,端起就喝。即便这样,因脱水而晕倒的事情也曾发生过。
从小到大,不知见过多少回了,勤俭能干的娘亲,鸡不叫就开门,天不亮就生火。等我早早起床,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娘已经烙下好大一摞新煎饼了。
“等一下,儿子。”娘扭头转身,抬手理理散乱的头发,擦一把脸上的汗珠,笑着叫住我。“娘给你烙个菜煎饼,拿着路上吃。”
娘亲拿起蘸了花生油的多层布片(家乡人叫油打布子),迅速将鏊子擦一遍。伸手从盆里挖出一捧糊子,掂上几掂,拍打几下,团成一个橄榄球形,啪的一声按在鏊子边缘,双手协同,逆时针方向,推着糊子旋转滚动,白色的热气腾然而起,发出哧哧的声响。(这时的动作不宜过快或太慢。快了,糊子粘不到鏊子上,花花搭搭;慢了,烙成的煎饼太厚,难咬难吃。)如此由外向内,层层合围,滚至中心收起糊子,放回盆中。再拿起光滑的竹劈子,撩水撸湿,一手握紧,一手按住,将煎饼上的疙瘩瘤子刮开抹平。此刻,煎饼已经熟了,边缘开始上翘,两手捏住,左一揭,右一掀,左右同时用力再一提,一张圆圆的煎饼就大功告成了!娘顺手端起一碗早就切好的韭菜(异或其它青菜),放入油盐调料,有时还要打进一个鸡蛋!搅拌调匀,摊在煎饼上。片刻工夫,趁鸡蛋全熟青菜半生之际,将煎饼卷成宽窄适中的长条,用刀分段切开——啊!一块块酥脆焦黄、喷香流油的菜煎饼就到了我的手里!捧着诱人的美食,望着深情的娘亲。咬上一口,舔舔嘴唇,小小童心知足了!再一说,穷家苦命,何敢有他求?
坐在灶前帮娘烧火的五婶说:“乖乖儿啊,记住娘的好!长大莫忘孝敬娘……”
烙煎饼需要大量柴草。过去,地里收的麦穰秫秸,花生、地瓜秧都被生产队留作冬天喂养牛马驴骡的饲料。每到农闲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只要走得动的,弯得腰的,全都出动,漫山遍野拾柴禾——镰刀割,锄头挖,笤帚扫,徒手薅……也有铁条系绳戳杨叶的——一片片金色杨叶穿成串儿,牵着拉着在身后,响尾蛇般留下一路沙沙的声响。我最爱听“老实人”大爷自编自演的小曲儿:
杨树叶子大又黄,
游龙跟在屁股上,
四处乱走叫得响——
哎喓喓喓,
惊得小狗汪汪叫,
吓得小鸡飞上墙。
我老汉胆大能包天啊,
见了小鬼心不慌。
杨树叶子大又黄,
捡回家中进炉膛,
红红火火饭菜香——
哎喓喓喓,
媳妇吃了有奶水,
娃儿吃了长得胖。
我老汉吃了有力气啊,
出门撞倒老阎王。
哈哈……
我最喜欢的拾柴工具就是既轻便好用又能玩游戏的竹耙——十几根竹条,一头火烤勒弯成钩,入水冷却定型;另一头以柔韧藤条编成一体,再固定一个细长把柄。秋冬时节,背起柴篓,扛上竹耙,出了大门就去邀约周围同龄要好的伙伴们,三俩结伴,四五成群,说去哪都去哪,谁也不愿形单影只。
到了野外,山坡林中,田边地头,凡有草丛落叶之处皆可耙之。耙在身侧腋下,两手一前一后,一握一按。耙齿抓地,裸着拉着疾走慢行。一去一回,耙象老头乐似的,把大地老人挠痒了,逗乐了,乖乖的,把软软的草茎树叶塞满咱的耙子!
待伙伴们全都满载而归,便可找块平整地儿,开始我们的打耙游戏了——
将带着柴禾的竹耙集中起来,横在地上,一字儿排开。(也可纵向叠成三字形,玩时有一击多中之嫌,因之多不用此法。)耙杆用石块垫起抬高,后退十步开外,划一道横线。参加者各自手握石块或砖头,再以“石头,剪子和布”决出胜负,排列名次。人站在线外,禁越雷池。拉开架势,瞄准耙杆,奋力投掷。幸运的,一击命中,耙杆应声落地,那耙上的柴禾便理所当然成了对赢家的奖赏了。手气差的,放了空炮,丢了柴禾,只能认倒霉,期待下一次。玩到最后,或多或少,各有所获。有趣的游戏,活跃了气氛,消磨了时间,愉悦了心情,纵然屡试不爽,也都乐此不疲。然而,也有不如意不开心的时候,每次想起,历历在目。
那年,我约十三四岁。吃过早饭,去村东洼地捡拾落叶。柴篓装满后,放在原地,就跑到远处找伙伴们玩了。到中午该回家时,远远看见五六只山羊正围着我的柴篓争抢撕扯。跑进一看,高粱叶子被弄得七零八落满地狼藉。我认得,那是后村邢平家的羊。四处张望,发现邢平在不远处与几个女娃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玩得正开心呢!这下可把我惹恼了。
“我叫你高兴!我叫你快活!不揍你个残废你不长记性!”我一边气哼哼地嘟囔,一边捡起石头又追又打,直打得大羊叫唤小羊哭喊。
“别打了,别打了。”邢平跑过了。“别打了。羊不懂事,你还能和它一般见识?”
“羊不懂事,是你惯的。你更混蛋!”
“别骂人呀。都怨我行了吧?”
“怨你就没事了?我好不容易拾的柴禾快被吃光了!”说着又要去打。
邢平急了:“咋的,你还得理不饶人了?记得不?你偷吃俺家屋后的麦黄杏还没还呢!”
邢平话一出口,令我恼羞成怒。心说好小子,算旧账呢!看我怎么还你!——走上前去,一把抓住邢平的衣领,手一拉脚一绊,利利索索将他摔倒在地,扑上去就是一阵疯狂扭打!
邢平与我同岁,论辈分我得叫他表叔,可他长得比我瘦小,招架不住我这头蛮牛,只有扯着嗓子哭喊的份儿。幸有赶来的其他伙伴将我拉开,否则不知会闹成啥样子……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事我还没有回到家娘就听说了。娘很生气,破天荒指着我的头皮,抠鼻子挖眼训斥教育了一下午。
娘说你是越大越不让人省心了!做人哪能这么小肚鸡肠?老话说得好:见利之时莫忘义,能容人处且容人。多个朋友多条路,结下仇怨是堵墙。你这虼蚤脾气,说蹦就蹦!小时候不该,长大一准受累。娘说多少回了,你咋就不往心里去呢?此番记住了,只许这一回,下不为例!明天见了你平叔,一定要给人家陪个不是认个错,以后还做好爷们……
这一阵疾风骤雨电闪雷鸣,来得猛烈,震耳发聩!娘的话比掌掴脚踢更让我难受!我哭了,羞愧难当地哭了,哭得像三国刘备。直到掌灯时分,娘才善罢甘休有了笑脸!
次日早晨。娘把饭菜端上桌,招呼一家人吃饭。我摸起一个玉米煎饼,夹了几筷子刚出锅的辣椒炒咸鱼卷上,(这可是那个年代农家最最稀罕的好菜了)转身就往门外走。
娘问:“你去哪?”
“我去平叔家。”我边走边答头也不回。
进了平家大门,遇见大奶奶。我的耳根一热,浑身不自在,低着头说:“奶奶,对不起!昨天我和表叔打架了!”
“哈哈!傻孙子,你是认错来啦?”
“嗯……我……”
“行啦,乖乖!小孩子打架不记仇,干巴眼皮就好啦。平,快出来,毛安来找你玩啦!”
平从屋里出来,有些狐疑地看着我。
“别生气了,表叔!都是我的错……给你。”我边说边将煎饼塞进他手里。“辣椒炒咸鱼,算是我给你道歉!”
平拿着煎饼看看大奶奶,再看看我。他笑了,笑得阳光灿烂,酒窝儿满满!不打不相识。从此,我和邢平就成了天天拉钩上吊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直到今天,我俩谁家若有个红白喜事,都要通报一声,互相走动,捧个人场。前几天,他还打电话问我孩子啥时结婚,免不了要来喝杯喜酒!
风水轮流,日月穿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如今,政通人和,国泰民丰。千百年的鏊子已悄悄退入历史,继之兴起的是优质高效省时省力的煎饼机,而且人们又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推出了色鲜味美、吸引眼球、富含营养、诱人垂涎的蔬菜煎饼、水果煎饼、鸡蛋煎饼、肉香煎饼等等等等,酸的甜的,辣的咸的,品类齐全,花样繁多!出门走走,随处可见——小贩街边叫卖,老板商店促销。只要肯花钱,准能买到你想要的,甚或你所想不到的!
吃遍东西大餐,尝尽南北美食。细细想来,竟然发现,山珍也好,海味也罢,都不如娘亲烙的菜煎饼香啊!——捧在手里热乎乎,含在口中香喷喷!梦回童年找娘亲,吵着闹着吃煎饼!只怕是,今生念念不忘,来世悠悠还想!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自己写的一首歌词,始终苦于无人谱曲:
他乡夜,月无光,
遥想故乡思亲娘,
娘烙煎饼满口香!满口香!
煎饼酥,煎饼黄,
手捧煎饼思亲娘,
咬上一口泪汪汪!泪汪汪!
他乡夜,月无光,
梦绕魂牵思亲娘,
娘亲满头雪加霜!雪加霜!
-全文完-
▷ 进入段成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