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曾经是台北首善之区。康熙48年(1709),清廷政府发出了第一张台北盆地的垦照,随着新移民的涌入,很快在现在的新庄平原上形成一个新的聚落,这个聚落被移民称为「新庄」。
今天我拍摄这座位于新庄市新庄路150号的新庄广福宫,在新庄,这是一座以客家信仰为主的庙宇,是十分罕见的,一般台湾的寺庙都是以汉人信仰为主,由此也可窥见以前移民来台的盛况,虽然繁华落尽,然而历史却永久保存了下来,广福官是国家第二级古迹,客民刘氏家族拓垦北新庄,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捐建,光绪八年〈1882〉毁于大火,新埔潮州人陈轴纲捐资并于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民国二十九年客属人民募捐整修,这一信仰随着粤籍移民来台而传入台湾。广福宫并不是新庄最古老的寺庙,却是新庄唯一的国家二级古迹,是老街四大古庙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庙。广福宫有此这种幸运的际遇,却是源自于它不幸的历史命运。
新庄自古以来为北台湾重要的聚落,各族群之间,为争夺地盘而时有冲突,终于演变成大规模的械斗。道光14年(1834),闽粤移民,分类械斗,毁于三次大火所以新庄开发虽然甚早却没有一级古迹,
结果粤籍移民落败,其遗迹是新庙钟现存古碑两方,一为「奉两宪示禁碑」,立碑年代是乾隆十五年〈1756〉三月,碑的内容则是禁止敛派滋事的告示,可知当时冲突之烈需由官府勒碑为戒,另一方古碑,因风化无法确认字迹,仅能确认是刘炎光、刘南山等数十人乐捐庙前地之碑,年代已不可考。
械斗结果于是粤籍的客家人纷纷迁往桃竹地区。新庄广福宫的香火随之没落,寺庙经费短绌,因此历年整修及重修的次数较少,也无其它庙宇有雕龙画栋,稍嫌冷清荒凉,反而因此幸运的能保存了较多的古庙特色。三川殿典雅的燕尾屋脊、优美的剪黏,都散发出朴拙的古色,
这里拍摄的壁堵石雕殿前的龙柱或石狮及八角柱,都没有一般庙宇雕塑的立体色和色彩鲜明,保存客家人古早的古朴纯厚和圆润,这是我钟爱的私人小天地,露天的中庭,午后阳光洒落,取一本书观看,古意盎然,恍惚间浑不知时光流转,犹以为尚在古老年代,与诸君分享。
照片貼不出來
-全文完-
▷ 进入嘲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