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成功后,后人就纷纷效仿邓小平遇事动不动就要改革,什么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只要是个部门都能与改革沾边。革新就如小孩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是需要传承的好东西。但遇事只是“空喊口号”,具体怎么改,却不能详述,那不是空口号,骗糖吃的把戏。由此可见,“改革”用在现在,多半是哄人用的缓兵之计。
今天暂不讨论“改革”要不要的的问题。改革嘛,革的是制度。可我们今天的制度问题出现在哪里?
就拿一个小例子来说吧。医院的非急诊ct室,都是先挂号,然后坐着慢慢等,ct室门口会有屏幕显示每个号的进程。为了ct机的工作效率,住院病人若非急诊,也被安排和普通患者共用同一间ct室,住院病人不用挂号,都是护士站直接联系的。然而那天遇见一个的事情,一个病人在护工的陪同下准备做ct,护士考虑到病人的情况必须过去马上就做,就提前联系好了,所以护工交了单子就忙别的事去了,家属将病人推进ct室时,ct室的一帮“年轻人”不买账了,编出各种理由拒绝做ct。有个理由非常有趣,“xx科今天开了好几张条子了,造成走廊上挂号病人爆满......”
这一医院里的制度本来是很好的,可内部工作人员将制度模糊化,情绪化了,认为一个科室开的条子多了,过分了,就不买账不给脸了。说到底这是医院的内部矛盾,资料配置和人员关系的矛盾,但这样搞来搞去竟然伤害到病人的头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医疗这块就自然被认为有问题了。
就如医院里关于ct室的制度,本来是公正,透明的。只因内部人员的“搞办公室小团体”;将制度模糊化,情绪化,不严格按照规格办事。这样再好的制度其表现出的能力也是滞后的。
制度用久了,便会出现问题。人们常常就拿制度本身开刀。
说句良心话,一个制度的成型是很不容易的,动不动就要改革,那是对历史的极不负责任,有些东西,一革,就再也没有了。而且,现在的社会制度问题,不真正是制度的问题,而是制度与执行态度的矛盾。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这个毛病——在执行力上大打折扣,此病不治,再好的制度也会走向破产。
更加讽刺的结局是:担架上的病人虚弱地拿起手机,打给他的高中同学,他的同学是医院里的医生,资格挺老,官衔不小。没过一些时间,ct就顺利做完了。
医院还真他妈是医生开的。
同理,zf是人民开的 ?
莫默
2012.7.10
-全文完-
▷ 进入莫默诗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