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浏览电视节目时,看到广西卫视的《老赵会客厅》,主持人赵忠祥正采访中国楚辞学说研究专家文怀沙老先生。我很有兴趣,坐在电视面前,聆听文翁神采飞扬的讲解和解读中国的诗歌、文学、人生以及国学。
其实,早年我在读《随笔》时,就读过文翁的一些轶事。据说,文翁在年迈之际,柱着拐杖散步,看到美女会停下脚步,等到目送美女的背影远去才肯散步。有人就说,文老你看到美女还有想法。文翁笑笑说,我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总可以欣赏一下吧。瞧瞧,我们的文老是多么可爱的长者呢,养眼不如养心,总比啥都没有强吧。
可知,这就是性情中人的思想情怀和精神境界。用一种敬畏和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洞察人生的是是非非。
文怀沙老先生出生于1910年1月15日,至今102岁,身体略有微恙,总体神清气爽。文翁是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有《屈原九歌今译》《屈原离*今译》,并编纂了《四库文明》等。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世时,称赞文怀沙的学说为“文字振奇阅世”。文翁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如今在画坛上站一席之地的画家范曾先生饱含诗情的写到:“范生何幸有斯师,文老何幸有斯徒”。
这正是文翁的人品和精神感动着同时代的文坛巨擘们,也感动着我们这些年轻的后生。我相信,文翁总被世人惦记,这跟他的学说的思想价值和生活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人生是一个悲欣交集的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向文翁致敬!
文翁的开场就引用儒家权威性经典《周易》里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开场白。可文翁是性情中人,认为要突出女性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特别指出充满爱心和包容心的女性是淑女,其地位和君子是平等的。文翁风趣的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淑女以厚德载物”。
这让我们想起《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里写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由此可知,君子和淑女的地位是对等的。古人对君子的品格要求甚高,必是德行高尚,有一种浩然正气的人才配称为君子,而与人为善,充满爱心和包容心的女子才能获得淑女的雅号。难道君子不追求淑女,那还想追求其他人?
文翁一生都是爱美之人,在岁满期颐之后,更是洞察人生,做到宠辱不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世人的不解和诽谤。
曾在2009年2月18日由记者李辉在北京晚报刊发的文章《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据说记者通过考证文翁的真实出生日期是1921年,而非1910年。瞬间,在媒体上掀起一阵轩然大波,面对质疑,文老宠辱不惊,用一种豁达明朗的心态,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说,还告诫年轻的记者一定要平平安安的生活。
这近乎圣哲的心态,有几人能做到。按照毛主[xi]的话来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常人肯定是要争个高低的,但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文翁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道理,真是做到了与世无争宠辱偕忘的思想境界。
文翁的精神境界是豁达的。用一种自我批评多代替批评的态度来处世,多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对和错,多想想自己的处世心态有没有摆正。我想,若是按照文翁的处世的方法来面对生活中的是与非,许多事都会迎刃而解的。
人是吃五谷杂粮的,谁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一关。
何况文翁年逾期颐,身体略有微恙,本属正常。文翁常到医院看病,并很风趣的写了一幅楹联:
药能医假病
酒不解真愁
这幅楹联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人生的态度。一个人真的生病了药是吃不好的,譬如生老病死;一个人内心要是真的有伤心的事,喝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记得曹孟德写过喝酒的感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得知,在伤心的时候喝酒真的无法排解忧伤的情绪,倒是愈喝愈愁。相反,人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时刻,喝一些小酒助助兴,倒是真有点把酒临风其乐融融的意思。
文翁看淡生老病死这场游戏,并说:“死亡是一个陈旧的游戏,但是对每一个个体都是新鲜的”。
在看文翁的访谈节目时,我发现老一辈的文坛泰斗清一色的崇拜毛主[xi],特别是他的诗歌。曾经毛泽东豪情万丈的写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可是,这些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全部都过去了,只留下一个个时代的背影在历史的窗前,飘来飘去。而真正的风流人物,还是在当今的时代。文翁风趣的讲,毛泽东时代的风流人物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林彪和邓小平,可是,他们也像古代风流人物一样,都踏上远行的列车奔向历史的天空。
回到文翁生病这件事上,能有“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的人生感悟就不足为怪了,最后还是心态的问题。用一种豁达明朗的心态笑对人的生老病死,确是一件善事。
生死的话题,自古文人参悟的很多。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人死如灯灭,灯灭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说的是大实话,相信灵魂会转世,那是骗人的把戏。我非常喜欢一位刚去世的作家史铁生的话:“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说过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可见,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决定这个人的灵魂是够快乐。这和文翁对生老病死的达观心态有异曲同之妙。?
历史的烟雨,渐渐潇潇而下,渐渐空灵迷蒙。但时代的脚步,轻轻的来去无踪,会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让年轻的后生来解读或是填补历史的空白。
文翁认为在时代的发展中,有两种道理存在:其一是真理,曾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追求光明的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觉得只要能获得真理哪怕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其二是善理,觉得比真理更高了一个境界,追求真理是一种为了信仰不惜一切的行为,而追求善理是一个人内心的自觉行为,不需要人来鼓励和点拨就能参悟一切。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和勤奋。人们在追求真理和自觉参悟善理的道路上,每个人的灵魂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震撼。文翁声情并茂的用湖南方言引用毛泽东的话说,人民只有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人民是中国独创的词语,外国人都说公民。公民是有法律依据的,而人民是对内部人的一个敬畏的讲法。在许多人看来,人民在追求社会发展的时候,总以为是光明的追求真理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文翁却另有高论,认为实际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但是光明,而是光明和黑暗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个说法符合矛盾的特征。哲学上讲,矛盾是时时存在的,是处处存在的。我们从小就学习“一分为二”的哲学思维来思考世界,解读世界。
文翁引用杜甫的诗来概括历史的发展轨迹。杜甫说:“造化钟神秀,阴阳隔分晓”。阴阳既是一个矛盾的事物,但只有阴阳共同作用的前提下,事物才能按照客观规律向前发展。
不知几何时,中国大地掀起一股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潮。我们古老的国学文化的这一股中国风,从塞北的漠漠荒野吹到江南的菁菁田园,从中国的大地吹到世界的角落,像玫瑰一样开在最浪漫的地方。
小时候,读过几首《诗经》的诗,还记得那一只硕鼠特别的肥,吃的“三高”恐怕都有问题。我还记得在水之湄有位姑娘,很美,不知道她在等谁呢。由于年少不谙世事,哪知道那一只硕鼠就是剥削阶级的形象大使,哪知道那位美丽的姑娘就是在等待心爱的人到来。后来,读到有人总结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多好的总结啊,思想无邪,纯净可爱,这何尝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文翁在阐叙自己的国学观点时,继续应经据典,甚是感慨。在儒学发展的过程里,前一段时间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崇尚仁和,坚守道义,而后一段时间是以朱熹和程颢程颐哥俩为代表的,文翁在总结程朱儒家理学时,更是语出惊人,曰:“除了敬字再无学问”。我听的震耳发聩,这是个新鲜的观点。
想想也是,程朱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当时是真理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利益,也就是要求当时的被统治阶级要敬畏和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很快得到统治阶级的拥护和青睐,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流传开来。其实,这里的服从,说的不就是一个“敬”字吗?
文翁在说《论语》的时候,也是观点新颖。读《论语》就是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夫子的《论语》说的就是这一种快乐的生活状态。孔夫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而被人污蔑、糟蹋和毁谤,但我不动感情去怨恨别人,在道德上难道不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自古君子难得。君子有自己的风度和礼节,常常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世人的敬畏和爱戴。文翁有一幅小字写得好:
何以息谤?曰无辩。
文翁面对人生的毁谤时,与世无争,让时间来证明内心的思想情怀和人格标准,让群众来领会公道自在人心的觉醒和善理。文翁自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这种自由独立的学说思想风格和生活品味,值得我们年轻的晚生永远去学习和借鉴。
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思想再现,文学可以反应时代的精神特征。
文翁是饱读诗书的国学大师,在研究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时,同样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和思考。每部作品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或是时代特征。
文翁在读《金瓶梅》时,从一首诗中读出当时时代的精神特征。有一段写西门庆保养了一个女人,常在薄暮时分和她共度良宵,那天,西门庆睡完午觉就去了,发现这个女人睡在别人的炕上,他一怒之下砸了这个女人的四合院。西门庆回到家里,越想越闷,难以入睡。作者写了一首诗表明《金瓶梅》的时代特征。诗曰:
宿遍鲜花万万千,不如归去伴妻眠。
纵然枕伴少情趣,睡到天明不要钱。
文翁认为这一首诗是《金瓶梅》的灵魂,特别是最后一句“睡到天明不要钱”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的人们的精神特征和内心活动。大家都知道,资本的原始累积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萌芽状态是最关键的。同时,这首诗也给《金瓶梅》的写作风格定下基调,注定是一部充满俗气的奇书。
诗歌,可以言志,可以传情,也可以反应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和思想状态。
文翁看来,诗的地位在文学的空间里是首要的,可以自由的表达内心的思想活动和理想追求。按照“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来排,《诗经》还是排在首位的。
诗歌的美有许多种,有的诗善于辞藻,体现瑰丽之美。有的诗语言平实,但意味隽永,读起来久久不忘,尽显诗歌的平淡之美。在文翁看来,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平淡。
斯言不假,语言的平淡就是要简洁、淡雅和纯净之美。能够做到的人不多,可谓凤毛麟角。文翁特别崇尚陶渊明的诗,认为他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少有的天才。
陶渊明的诗,很素净,没有烟色靡靡之音。其中有一首诗我很喜欢,诗曰: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这首诗写的很大度,毫无靡靡之感。诗人很洒脱的笑对人生的得与失,用不喜不惧的心态从容的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而这首诗很受我国另一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推崇,晚年更是以此诗明志,今天读来亦是余韵未了。
而清人龚定庵就特别推崇陶渊明的诗歌,曾经写诗赞道“二分梁甫一份*”。梁甫吟指诸葛亮,*既是《离*》,指屈原。龚定庵认为诸葛亮加上屈原才等于陶渊明。可见,定庵对渊明的评价之高,令人关注。
诗无达诂。每个人心中的诗心都是不一样的,瑰丽的也好,平淡的也罢,总之一首好的诗歌必会传递一份美的享受。
不知不觉,主持人赵忠祥对文怀沙的访谈接近尾声了。我还心犹未尽,一直沉定在文翁神采飞扬的话语中,像是身在一片幽静的竹林,聆听自然的风,穿过竹林的时候发出悦耳的潇潇声,甚是沉醉。
我闲暇时刻,爱看一些文化访谈的节目,觉得这样一种倾听的姿态,让我参悟到许多书中难以体会到的觉醒和善理。
生活,从来都有诗歌的影子。大凡世俗之人,看到诗意盎然的景色皆感觉不到自然诗意的美,甚是可惜。今天,有幸在宁静的夜里,聆听到长寿文翁的谆谆教诲,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最后,我从内心的祈祝文怀沙老先生的身体健康,为中国的国学事业再做新的贡献。
2012年7月10日书于马鞍山
-全文完-
▷ 进入江南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