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读过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但是,我从来没有敢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庐山的行程结束后,我们自费到了景德镇,在前往南昌的途中,无意中来到这里,真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游石钟山,我根本没想写什么东西。有苏东坡传流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许人也,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但是在游览过程中,心有一丝随想,不能自己,必欲一吐为快,就顺手写了这篇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能在这里住上一夜,像苏东坡那样,在月明之际,亲乘一叶方舟,到万丈绝壁下,亲眼看一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亲耳听一听“噌吆如钟鼓不绝”的声音……
石钟山位于九江市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所书的《水经注》中说:“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博,声如洪钟”,为石钟山称谓的由来;唐代江州刺史李渤“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桴之响腾,余韵徐歇”;然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名扬天下。
石钟山的大门在湖口县双钟镇内一条深巷里。湖口县是江西最北端的县,因位于鄱阳湖口而得名。古时称该县为“滨临大江,地当险要,上通楚北,下达皖南,为七省之通衢,实三江之门户。”进得大门,爬过百余米长的石级后,便到了怀苏亭,该亭是为怀念苏东坡而建,清康熙47年落成。亭内碑上镌刻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手书苏东坡即苏轼的《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若洪钟。”
穿过怀苏亭,拾小径穿梭寻觅,其险峻奇或清秀美,皆不足称道。山势平常,景致一般,不足供半日之游。若抱定太多求胜览迹之意,未免令人失望。但既然来了就“境由心生,情由心造”吧,心境决定一切。
登临山上,远可眺庐山烟云,近可睹江湖浊清。在石钟山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宋代苏轼、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
在这个面积有九万平方米的石钟山,大大小小的亭,殿,廊等三十余座,相间泉眼数孔,小溪数条,水潭若干。构成了既有明清建筑风格,又有苏州小桥流水般的园林式样。明代王恪诗云:“千尺危崖俯碧湾,金仙楼阁异人寰。”
山上石刻玲琅小巧,玲珑满目,虽经世世代代风霜侵蚀,战乱破坏,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仍有近200幅,唐魏征的“清翁方纲”;宋王安石的“古仙洞”,明常遇春的“记怀天地”等都是石质翰墨中的珍品。
这里的碑刻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大小不同字体不同的字。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等等,还有不知多少书法家或非名家都在这里留下手迹。名人的题咏更是多得惊人,从南北朝至清代,名人咏石钟山之诗多达七百多首。从陶渊明、谢灵运起,直至孟浩然、李白、钱起、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章、刘基、王守仁、王渔洋、袁子才、蒋士铨、彭玉麟等等都有题咏。到了此地,回忆起将近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真想发思古之幽情。
此地拭据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激烈鏖兵。一晃眼,仿佛就能看到舳舻蔽天,烟尘匝地的情景。然而如今战火久熄,只余下山色湖光辉耀祖国大地了。
石钟山最高处有座忠烈祠,是曾国藩死后,朝廷命令全国各省所建的专祠之一。如今的忠烈祠有些荒芜,外墙野草茂盛,祠内人迹罕至,与不远处的太平天国纪念馆对比强烈。
近人修史多有称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者,而我却对这种城头变换大王旗没多大好感。缺乏理性的革命,只能是人治的重复。没有对人性的尊重,没有法制的约束,那马上得来的天下,终将被马上打下。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能是依靠民主、自由、法制和科学文明的理性。
站在忠烈祠前,眼前就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我思绪飞扬, 想起了在这里留下踪迹的著名历史人物——曾国藩和苏东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这是不争的史实。尽管他的历史功过后人众说纷纭,但曾国藩至少有以下六点为人所不及。
一场鸦片战争,将做着天朝至上迷梦的人们惊醒,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团恐慌、忧虑和不安的乌云将整个中华大地笼罩。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刻,曾国藩第一个面对现实,反躬自省,勇于师洋。在他的倡导、主持下,中国制造了第一艘兵轮和第一台车床,炼造出第一磅火药和第一炉钢水,造就出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大批技术工人;首次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刊;首次奏请朝廷派出留美学生;培养出詹天佑这位伟大的铁路工程师……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有其所不知矣!”这种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语言,难道不是宣告中华民族近代化运动已胜利起航吗!
曾国藩对中国海军建设的筹划与支持,促进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由于中国军事的逐渐近代化才使中国在三十余年内免除了像鸦片战争一样使用大刀长矛的败绩,才出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甲午海战那样壮烈的场面。有的人只看重英雄邓世昌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殊不知光有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几十年洋务运动的成就——军事近代化,岂能出现如此海战的场面。水师的帆船能打出这种场面吗?据中外一些军事专家评论,中国黄海大战打了个平局。殊不知中国军事近代化也是那些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表现,也是军工厂的工人们为了支援前线赶制洋枪洋炮洋船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化。——这是曾国藩第一为人所不及之处。
曾国藩以书生从戎,儒帅统军,改革军制,独创湘师,建立了军、政、财权与用人权合一的军政一体化军事体制,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以儒学的道德观念、纲常伦理治军,颇有奇效。为后来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所推祟。——这是曾国藩第二为人所不及之处。
曾国藩的外交政策主张仁义忠信、衅不自我开,其本质虽是为维护国家利益,但因缺乏外交知识和经验,以及对国际形势缺乏了解,结果得出了妥协退让的基本思路。可这在今人看来明显错误的外交思想,却影响了自他之后的几代人,如李鸿章和蒋介石等,虽让人费解,但是,形势决定曾国藩只能在“衅不自我开”,保持和局的前提下,尽力做到少损失,少屈辱。对此,我们不能苟求于曾国藩。在强敌压境,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和牺牲,暂时向敌人作出让步,甚至接受屈辱性的城下之盟,以图将来的复兴与雪耻,在古今中外都不乏这样的历史事例。例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在德帝国主义的强大进攻面前,“为了使疲惫不堪的、疮痍满目的国家免除新的战祸,……作了莫大的牺牲”,不惜接受割地赔款的屈辱性的布列斯特和约,就是一个典型的历史事例。——这是曾国藩第三为人所不及之处。
儒家仁义道德的中庸之道,在近代己鲜有市场,但这种封建的人生哲学观,在曾国潘身上却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孔子仁义礼信、忍辱退让、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立志成名、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精髓,屡见于他的著述、言行中,成为众多后学者追求的精神境界。以至于他死后的一百多年,许多政客、文人如梁启超、章太炎、胡适、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毛泽东都极为祟拜、称颂,视他为中国历史上探求大本大源的第一人。——这是曾国藩第四为人所不及之处。
曾国藩目睹达官显贵之家子弟饱食终日、不学无术、固守祖业、无所作为,多有荡尽家业、三世而斩者。为此他忧虑不安,于是他费尽心机,独创了一套治家理论和方法。他教育子女立志为人、知书达理、不求做官发财。由于家教得当,曾国藩长子曾纪鸿诗文书画俱佳,并精通英语,成为著名爱国外交家。次子曾纪泽善研古算。其孙辈中才华横溢者不计其数。据统计,当今曾氏后人遍布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且多为著名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一部《曾国藩家书》一版再版,洛阳纸贵。——这是曾国藩第五为人所不及之处。
曾国藩一生简朴,又十分好学,虽戎马倥偬,却于文学上颇深造诣,他的诗文堪称一世楷模。在他的倡导下,桐城派古文重振雄风,湘乡诗派异军突起,流行于中国近代半个世纪。近代文人如潭嗣同、章太炎、严复等都受其影响。——这是曾国藩的第六为人所不及之处。
我原路返回到苏东坡的塑像前,抚摸着碑文,凝视着苏东坡冷峻的目光,此情此景,我似乎看到了苏东坡的身影,他穿梭于文、诗、词、赋之中。你看,他的书法字体自如,参差错落,情感流于笔端,到了艺术与思想完美统一的境界。他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中大手笔,主张行云流水。他的文章真切自然,姿态万千,令科举考生争相仿效。他的诗,更是以艺术性见长,往往富于美学情趣与哲理。请看庐山西林寺壁上所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词意境雄伟,风格豪迈,超越古人,独步文坛,为后人所不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的为官也颇有政绩。在贬到岭南惠洲时,见当地居民赤贫,他一边教民生机,一边上书朝廷裁减民赋。在海南岛,他亲自教当地人种植菜蔬,据说如今海南岛上盛产的辣椒就是当年苏东坡所种。他出任杭州太守时,疏潋湖水,提倡农桑,为民教化,所筑苏堤是西湖胜景之一。至今那漫漫长堤上垂柳荫荫,轻雾葱茏。游人至此,无不浅吟低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香浓抹总相宜。
然而,苏东坡天纵奇才,在宦海沉浮四十余年,虽然在地方上颇有政绩,但仕途却一直不顺,几经浮沉,终也未能展其雄才,达其伟志。这是为何?王安石变法,苏东坡持有异议,成为反对派,因而遭到贬谪。后又因作诗讥讽新政,被关入狱,险遭杀头。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旧势力上台,不分良莠,尽去新法。苏东坡又恶其偏頗,与旧党领袖司马光面争,结果又遭旧党排斥。几十年后新党重又得势,苏东坡却再被视为旧党,继续受到迫害。最后被贬到广州惠洲,再被贬到当时荒凉的天涯海角海南岛。后来虽遇赦北归,却未到京师而病死途中,时年六十六岁,葬于今天的河南省郏县钩台乡瑞里小峨眉山。
纵观历史,我们说,凡是非同一般的成功者,必须拥有非同一般的心量。站在历史转折点,必须心雄万丈,心志坚忍;在决定历史的关键时刻,必须具有足够的心智心力,穿透迷雾,看到方向;穿透纷乱,看到规律;穿透现状,看到未来;穿透局部,看到整体;穿透现象,看到本质。必须具有足够的心量,广大可致上下六合,深邃可穷古往今来,幽微可入芥子纤尘。唯其如此,才能有可能建立旷代之功业。
上述古人,虽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尚有我辈学习借鉴之东西,修史者都已明记于史,我辈何也评之?
键盘敲击至此,清理一下思绪,如果再去石钟山, 我想我的心境会一如静寂的湖水。 我想我会立于望江亭之中, 双手扶栏, 郎声放笑, 我无愧于我自已!
-全文完-
▷ 进入鑫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