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奸佞闹纷纷,堪比哥奴有几人?
老死长安羞庆父,早生唐代愧和绅。
计谋阴冷博学士,城府深埋肱骨臣。
眉展额前惊权贵,笑堆脸上泣皇亲。
风仪名相一失宠,山水诗佛半隐身。
边将寒冬出冷汗,东宫太子作亡魂。
交结太监窥宫阙,笼络嫔姬探帝尊。
洞彻圣聪承圣旨,迎合龙意浴龙恩。
齐国公暗传鱼素,贞顺妃明垂泪襟。
高位荣登知礼部,微职暂憩侍黄门。
乞求好景花常在,渴望荣华禄永存。
不与鸿儒执笏板,宁和草莽共丹宸。
内牵仙客脖肩侧,外控胡儿手掌心。
吓吏多学仪仗马,纵君尽享御园春。
久专朝政积纰弊,圈养豺狼种祸根。
天宝范阳燃战火,九州盛世化烟云。
注释:
⑴哥奴,李林甫小字。
⑵庆父,春秋时期鲁国奸臣,《左传》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说。
⑶和绅,清巨贪,奸臣。
⑷风仪名相,指张九龄,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被史家称之为“风仪宰相”。风仪,风度,仪容。例,《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道士缓步庭中,年可四十,风仪清古。”沉昌直《寄龙圣江西》诗:“龙君美风仪,濯濯春柳姿。”
⑸山水诗佛,指王维,唐朝诗人,善写山水诗,精于禅理,后人称之为诗佛。李林甫才学浮浅,对文人学士既嫉妒,又恐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总是排挤打压或置之不用。对于那些具有政治才干,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著名文人如张九龄、李适之、李邕辈,李林甫极尽打击、诬陷之能事,必欲除之而后快。对于那些在文坛上颇负盛名,在仕途上不太顺利的文人,如王维、孟浩然、杜甫等人,他总的态度是轻视与排斥。
⑹边将,指安禄山。史载,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讲话,都能猜透安禄山的真实心思,安禄山心里暗暗惊服。安禄山善于拍马屁,将玄宗哄得服服帖帖,对满朝文武倨傲无礼,任意侮慢朝臣,唯独畏惧李林甫一人。只要李林甫开口说话,虽值盛寒之时,安禄山也不免冷汗淋漓。
⑺太子,指赵丽妃之子李瑛。杨贵妃之前,玄宗宠爱武惠妃,李林甫就全力巴结这位权倾内宫的人物。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儿子寿王成为太子。李林甫探知她的心意,也觉察到玄宗其实并不喜欢太子,于是鼓动其他人诬告太子谋反,玄宗正愁没借口,让群臣讨论废太子之事,张九龄等人坚决反对,唯独李林甫默默不语。散朝后玄宗单独召见李林甫,李只说了一句话,这些都是天子的家事,外臣根本没资格插嘴。玄宗立时转忧为喜,也为李林甫的忠心所感动,狠心废掉了太子。
⑻齐国公,指高力士;贞顺妃,指武惠妃。《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时武惠妃爱倾后宫,二子寿王、盛王以母爱特见宠异,太子瑛益疏薄。林甫多与中贵人善,乃因中官白惠妃云:“愿保护寿王。”惠妃德之。初,侍中裴光庭妻武三思女,诡谲有材略,与林甫私。中官高力士本出三思家,及光庭卒,武氏衔哀祈于力士,请林甫代其夫位,力士未敢言,玄宗使中书令萧嵩择相,嵩久之以右丞韩休对,玄宗然之,乃令草诏。力士遽漏于武氏,乃令林甫白休。休既入相,甚德林甫,与嵩不和,乃荐林甫堪为宰相,惠妃阴助之,因拜黄门侍郎,玄宗眷遇益深。
⑼鱼素,指书信。例,元方回《赠吕肖卿》诗之三:“ 湓浦 释鱼素,阳山杳雁程。” 清吴伟业《送何蓉庵出守赣州》诗之四:“小字裁鱼素,长亭响鹿车。”
⑽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⑾仙客,即牛仙客,唐代名臣,曾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居宰铺。但牛仙客目不识丁,做边将可拨云开雾,但做朝中宰相却力不从心,故曰草莽英雄,李林甫希望其入朝任职宰相,原因正在于此。
⑿胡儿,指安禄山。
⒀仪仗马,李林甫为达到独揽大权于一山的目的,曾威胁朝臣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
⒁唐朝对番将的使用是有节制的,功劳再大都“不为上将”,而由汉臣文官担任节度使。可李林甫对那些担当大任的儒臣们却深为忌惮,便进谗言说,夷狄未灭,原因就是文臣为将贪生怕死,不如重用番将。玄宗于是将安禄山、哥舒翰等擢为大将,把边地兵权拱手送给番将,终于酿成了十多年后几乎使李唐江山易帜的“安史之乱”。
-全文完-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