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再说高考老杆儿

发表于-2012年07月02日 凌晨1:18评论-0条

今天是周日,是中山公园书市开市的日子,好久没去书市买书了,我到了公园里,就有书商老板问我多日不见了。即使多日不见,没有我喜欢的书,我也不会再多花钱买一些不需要的书拿回家放着了。没有好书买,还得回家在网上看新闻,没办法,在网络年代,读写都在网络上施展神通,是什么也都挡不住的趋势了。2009年冬天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还不习惯在网上看书、看新闻、看文章,经过两三年的锤炼,在qq邮箱里、在网站里看文章,在网上看新闻,已经成了我上网的习惯了。养成习惯之后,书本上的文章传达出的信息就显得相当陈旧,报纸上的新闻就显得相对的滞后了。

于是在腾讯教育新闻里就看到了许多反思中国教育方式的文章和新闻。高考结束了,高考状元出来了,高考作文出来了,顺便搭车的猫猫狗狗的事情也不少。原本以为“白卷英雄”已经抛进历史垃圾堆了,没想到时隔三十年后,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白卷考生再次“脱颖而出”,这样的人物还真不少,典型的例子就是湖北洪湖某地的一个考生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然后,交了白卷。我第一眼看过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填卷时用的按国家标准制作的做题铅笔又被造假了,阅卷机器无法正常扫描,才会有如此的遗憾发生!事实并非如此:学生的签名扫描正常,证明考生手中的铅笔是标准铅笔。经过调卷考察,那的确是一张白卷!据记者的解释是:考生本人阅卷以后,觉得那些题目是对自己的智力的侮辱,于是人家只是签了一个名字,所有的高考科目都交了白卷!这样情绪化的孩子真难得!

过去有一句话经常响在年轻人的耳边,就是:你不要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后来就是:你不要拿你的人生开玩笑。现在的年代有本事的父母有的是,考上国内的大学,成为“国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并非是家族的荣耀了,并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在中国考不上大学、不考中国的大学,还可以去欧洲上大学,可以去美国上大学,可以去澳洲上大学,当几年“海龟”,能让自己的孩子上国外的大学,那才更能体现当父母的荣耀!然后孩子回国:“喔,中国变化好大啊!再不回来早一点,人会傻掉的!”

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厌学、弃学现象严重,无可厚非,韩寒已经是这些学生的“标准本”了,是打不倒的“偶像”,韩寒可以“七科挂红灯笼”,照样可以扬名中外,风生水起;是“意见领袖”、是“未来的市长”人选、是……于是习惯“照抄照搬”的孩子们“照本宣科”也就无可非议了。丧失了自己的思考的人让人无语,自己的头脑被人主宰了、却为人家数钱的时候,犹自高喊:“我独立思考……”我唯有默然。我想韩寒也不是想你走他那条路的,你非要走,你走下去就是了,走出来的经验都是自己的,是好是坏都是自己承担,与人无关。人生就是一辆没有回程车票的列车,错了,回是回不去了,在以后的路上自己慢慢改吧。如果总是一错再错,总是一改再改,你的人生总是活在过去,总是沉浸在阴暗色彩里,的确很悲哀。如果你把错误也过得丰富多彩、很有意义的话,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呢……

看看新闻后面的跟帖,我就想起了前些日子写的那篇文章,我说:大人们极其关心孩子们的作文,自己的事情却做得一塌糊涂。几个能说句话的网友写的评语让我直皱眉头:一个说我“扯得没边没沿儿”,一个可劲儿的为这种关心“纠反”。网上有些吃饱饭了,吃肉吃多了,酒也喝得不少的人,看到相关话题,“借人家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不足为奇,可是万千话语聚成一种声音“中国教育……”、“孩子……”……什么事都来了,原本简单的命题变的复杂了,这就不是好现象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你总不能用你自己成长的年代的标准去“框”如今的年轻人。搞教育最重视“言传身教”,上梁不正下梁焉有很正的事情?错位的思想必将造就错位的道德,然后一个劲儿错下去。革命元勋陈毅元帅说“文革的后患五百年不治”,做父母的习惯于“假丑恶”的表演,却想孩子们“真善美”,这是不是做梦没做醒,在那一个劲儿说胡话呢?

要想中国的教育好起来,中国的父母“以身作则”,放下一些“攫取的私利”,把自己大人的本分的事情做好,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做,孩子适合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去,别总拿你们的“标准”去“框”孩子,你们的愿望只是你们的愿望,孩子不需要为了你们的愿望“削足适履”,你们只要不“越厨代庖”,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一点事儿也没有。你们这么关心“中国教育”,越关心越有事。你们没看到过:孩子跌倒了,父母抢上前去扶去安慰的时候,孩子委屈的不得了,哭的那才叫伤心呢;孩子跌倒了,父母视而不见,孩子反倒没事,孩子会坚强的爬起来,笑着向你们跑过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杆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推荐:谭水寒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总不能用自己成长的年代的标准去“框”如今的年轻人。搞教育最重视“言传身教”
这是个浮嚣的时代,拜金的时代!学好人品的端正还不如学好偷机的伎俩。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