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民歌,酷爱这个咿呀婉转、轻松活泼的《紫竹调》,也因为饶有兴趣欣赏这种能做吹箫笛子的紫竹子。加之,一并喜爱于其他的画竹、山竹、苍竿竹与观赏竹,还有这歌中唱到的小姑娘采摘的紫竹梅。于是,特将一首江苏《紫竹调》民歌中唱的“紫竹开花七月天”奉送给我们即将迎来的七月。七月的光临,预示着夏至之后的愈加炽热,也预示着我们的激情将更加迸发。七月流火,鲜亮如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欣赏到好的民歌文化,不忘民歌,在喜爱流行歌曲的同时,也能汲取到民歌文化的营养,了解民歌的丰富与娱悦。就让我们共同来尽情拥有并享受七月美丽的好风光吧。
我至今尤记得一九八五年,我初三毕业那年,在班级的毕业班会上我为同学们唱了一首歌,这歌就是《紫竹调》。我选紫竹调不仅因为当时的流行,更因为它的清新别致、幽默逗趣和容易唱,而且唱起来不犯跑调。我当时选唱的《紫竹调》不是这首江苏的“紫竹开花七月天”,而是自己最热衷的朱明瑛唱红大江南北的沪剧《罗汉钱》里著名的《紫竹调·燕燕做媒》。那时,我也不知道咋的,自己在学生时代为啥就不选校园歌曲唱呢?正如当时的社会,人人都爱唱朱明瑛的《回娘家》歌一样,这或许就是那时代的流行热潮。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流行音乐。看来那时,民歌正大行其道,亦盛况空前!
百度搜索便悉知一些资料:《紫竹调》的曲调健康向上,形式灵活多变,内容生动大气,曾与《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等一起,成为最早流行美国的中国乐曲。苏格兰的交响乐团曾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奏过《紫竹调》,2006年春节,上海沪剧院的茅善玉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紫竹调》。这样的交流,让民族音乐与普遍的审美标准相融合,就成为了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需求。我还喜欢有“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这是能够表现小儿女们两情相悦的情歌,有情有景,景现撩人,多么富有诗意,也是诗家们常说的有意境。
让人觉得非常能够听过瘾的有《紫竹调》弦乐、竖琴、二胡、琵琶、古筝、笛子、民乐合奏曲这么多混杂的版本。据说紫竹调之所以为紫竹调,皆因为最初在沪剧“同场戏” 《双脱花》 中为磨豆腐劳动时所演唱的一支曲牌。演员在演唱时,双手摇曳做滤豆浆的动作,这过滤豆浆的布兜用两根斑纹竹杆支撑,演员演唱时就是握着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就被叫作《紫竹调》了。说起来《紫竹调》该是融市井、民俗小调、欣赏、戏曲、娱乐于一体的原生态文化综合,还真是让人感觉非常快乐的一体呢。所以,我特别喜欢喽!
“紫竹开花七月天,小妹妹呀采花走得欢。手拿紫竹篮,身穿紫竹衫。美丽的紫竹花戴胸前。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侬听,唱着这支山歌歌一样的花调,我浑然自己好象都已经变成了一只手挎紫竹篮,身穿紫竹衫,胸戴紫竹花的采山花的小妹妹了,也好象倏忽又变成飞舞的彩蝶,游戏在花丛间了,好不快活哟!
民歌好听!有山歌,水歌,草原歌。山山水水,水域高原,山媚水秀都一样好!想起电影《刘三姐》中有“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嗳,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好歌唱起来就是让全身感觉都通透与舒畅!我想这是因为民歌来自于生活底层吧,它来自于劳动生活,所以开阔自由,更本真更醇朴。我爱它的文化底蕴,更多也因为它就是生活本身的底蕴。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七月是红色的七月。美好的七月,党和人民就象鱼水的情谊。当所有的激情鼓涌而来,齐聚感动,我回味起我们不该遗忘的一支歌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chan*]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人是应当常怀感恩心,日念感恩情的,这样才能够快快乐乐每一天,健健康康每一天,以劳动为幸福,以知足为幸福,以歌唱为幸福。“紫竹开花七月天,小妹妹呀采花走得欢。手拿紫竹篮,身穿紫竹衫。美丽的紫竹花戴胸前。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采了一山又一山 ,好象彩蝶飞花间。”瞧,这是多么简单的一种幸福啊,这就是我们在安居乐业和谐环境中的人民所应该感受到的生活幸福与欣喜!
-全文完-
▷ 进入罗军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