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去往威远炮台,竟已时隔十多年。当我从车上下来的那一刻,我不认识了。与我记记中的完全不一样。
十五年前,第一次来广东,第一次去威远炮台。那天,父亲兴高采烈地说:走,咱们去炮台玩,看看林则徐销烟的地方。然后买了一大卷胶卷(那时数码相机没有普及),一行人高高兴兴地去了。那时还没有对外免费开放,门票在当时来说也不算便宜。入口处好像是架飞机还是什么的,这个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晰。
那时是暑假,去玩的人也蛮多的。
头一次,我看到了海,梦里都想见的海。很漂亮,水很清。我们几个小孩在海边抓螃蟹,很小个儿的那种,然后捏着蟹钳屁颠屁颠地跑去给大人看。父亲拿着相机一路给我们拍着,尽管那些相片我一张都没有看到。
然后,去了鬼屋。同去的还有另一个叔叔家的女儿,比我小一点儿,去鬼屋的时候吓得扑在大人身上直哭。而我自己硬是倔着自己走,虽然心里也发毛。这次去,没有看到那个鬼屋,也许是换了,也许是我记错了地方。而那个叔叔家的妹妹,自那次分别后也一直没有再见到。
再去了一个很高的塔,那里有架望远镜,父亲说,通过那个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海的对面。我很好奇海的对面究竟是什么,但还是没能看到,因为太累我没能爬上那个塔。
再去了哪些地方,我已经记不清了。
一别,十五年。
这次去,是端午。人很多,当天下了一上午的雨,我还在想去炮台肯定没戏了。没想到十一点多的时候天转晴,于是一行五人踏上了行程。
下车的瞬间,我很陌生。停车场旁边上空是架高桥,桥下面有块小空地,供自驾车的人停车。不宽敞的路两边有小商贩卖东西,地面很脏,脏得让人不想继续前过。
之后去拿票,门票虽然是免费的,但也需要拿身份证。我多拿了两张,笑说:拿着当纪念。不知何时,我形成了拿票当纪念的习惯。
继续前行是一座古城墙,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洞,洞的三面是墙,洞里面陈列着炮,炮筒对着中间的那面墙,刚好墙正中有个孔,可以延伸出去。我没有去看炮筒,但我听同行友人说:这里面竟还有西瓜皮。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我思绪万千。这是历史不是垃圾筒啊……
那几门炮就静静地立在那里,给后代们诉说着它们所经历的故事。
继续往前走,是海岸,很宽敞,可此海已非彼海。我走到十五年前同样走过的地方,那时我们还去里面游泳了,可现在,看到这海水,这岸边,实难有游泳的欲望。
左边是海战博物馆,设施很新。第一次来的时候是没有这个馆的,应该是新建不久。馆前面是个广场,广场右边架着几口像古代出征时用来照明的锅。倒有点意味。馆内是关于鸦片,毒品,以及海战的一些介绍。特喜欢里面的几幅大油画。
再继续前行,需要再领一次门票,同样是拿证件就可以领。
然后就可以看到很多商贩,卖商品,很多都是用贝壳做的,各种颜色的都有。我知道,这是经过颜料加工的。但真的很漂亮。回来后一直后悔没买个做纪念。
有用贝壳做的风铃,十二生肖,女士挎包等等,很精致。还有很多海螺,拿起轻轻放在耳边,就可以听到海的声音。友笑说:今天风大,是外面的风声吧?我们两个女生硬是不同意他这种说法。风确实很大,吹得那些风铃叮叮当当作向。很有意境。我说:等什么时候有自己的家了,我就在窗前挂一个这么大的,紫色的风铃。很自然的有了个想法,门口也要挂一个,只要听到铃声,我就知道你回来了,就能在第一时间去迎接你。
去了海边,只要一伸手就能碰到海水的地方,但没有一个人伸出手去触碰,应该是说,没有一个人敢去触碰。
沙滩上有很多杂物,堆得很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双男士运动鞋,让我不由得联想:这里是不是有人跳了海??或是落了难……
没有心情再去欣赏那片“美海”。一行人,上了台阶。
好像变了天,怕下雨,加上时间也不允许逗留太久,于是,原路返回。
风很大,海面不是很平静,有船使过。我靠在栏杆上,似自言自语般:十多年,究竟可以改变多少东西??
然后经过海战馆,经过那个广场,经过一片绿草地,来到了停车场,然后上车,离开。
说实话,我走得有些迫不及待。没有记忆中的清海就感觉没有了一切,那一刻,我想快点逃开。
十五年后,我的再游虎门威远炮台到此结束……
-全文完-
▷ 进入子夜星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