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住得时间长了,天天就会与河南人打交道,他们从事的多是与北京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因此可以说,河南人与北京已经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河南人离不开北京,北京也不能没有河南人。
现在,北京的废品回收,大多数都是河南人。不管是哪个居民小区还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收购废品的汽车和三轮车,只要和他交谈,一听就是河南口音。西城三里河路边的树下,每到中午天热的时候,总有几个男人有的躺在三轮车上看着收来的报纸和杂志,有的用一张报纸盖住脸呼呼大睡,也有的相互聊天。一天的下午四点,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把三轮车放在人行道上,他坐在一边的台子上专心地看着收来的杂志。我上前问他:“哎,老乡,收到好东西没有?”
他用河南话说:“没有。”
他虽说了没有,我还是不客气地翻着他收来的旧书籍,这已成了我的习惯,因为废品里面也有宝贝。他也不管不问,还是看他的杂志。翻了一阵发现都是过去的书,对我没有用处,我便告辞走了。
在各住宅小区,河南人要向小区物业交钱,物业给他们划定废品收购范围,也等于给他们的底盘。底盘之间一经商量,就定下了收购价格。你问他们废纸箱多少钱一斤,他们说是:“五毛!”你一听价格合适就会卖给他们,但算账时发现少给一半钱的时候,你会提出疑问,他们会说:“我说的是公斤!”因此,弄得你你哭笑不得,一大堆纸箱才给几块钱。当你生气不再存这些既占地方又卖不了几个钱的东西丢进垃圾箱的时候,不出几分钟就被他们不花一分钱地捡走。所以,不管你卖还是丢都没有跳出河南人的圈子。
做废品生意的大多数都是赚不了大钱,发达的也有。二十年前,一个河南人十几岁跟随哥哥来北京闯荡。几年后哥哥去东北谋生,将他一人丢下。他没有一技之长,只好在郊区以捡废品为生。他用捡来油毡塑料布之类的东西在一块空地上搭起了窝棚当做自己的家,又用一些树枝破木条围起来一个很小的院子。凭着他的勤劳和精明,几年后便有了一些积蓄,为了把生意做大,他又办起了废品收购站,而且生意越做越好。这时,他发现一家水泥厂倒闭,一大仓库的牛皮纸包装袋成了废品。他看准了这是发财的机会,便通过请客送礼用很少的钱当做废品全部买了下来。然后,他又四处按原价推销,一番努力之后全部卖光,他也从中捞到了几十万的好处。有了这笔钱之后,他建起了更大的废品收购站,也买了房买了车,成了有名的破烂王,也成了河南人的骄傲。十几年前大搞城市建设的时候,钢材成了紧缺商品,价格也就连连攀升。他又看准这是发财的机会,又办起了钢材加工厂。因为钢筋加工用电量很大,他为了少缴电费,和管电人员相互勾结,干起了偷电的勾当。后来被电业部门发现进行先断电再罚款补缴电费最后回复供电的处理。他对此处理怀恨在心,便实施报复,雇佣打手把有关人员打成重伤,于是事发,再加偷税漏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从此一蹶不振,破烂王又变成的穷光蛋。
家里卫生间改造,老式的脸盆和马桶都要换掉,当然就少不了购买与安装新的。前些日子的一个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我听见楼梯有响声,又好像扛了很重的东西上楼的声音,我估计是送货安装的来了。刚打开门,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已到了门口,后边跟着一个男的,我问“是安装马桶和脸盆的吗?”
女人笑哈哈的一点也不客气地说:“是,叔,天太热,渴死了,喝点你家的凉水行吗?”
我快请他们进来说:“不要喝凉水,有西瓜,吃西瓜吧!”
女人笑着说:“喝点凉水就行,不用客气。”她虽这么说,我还是边切西瓜边开玩笑说:“吃吧,不会扣你们安装费的!”
女人又说:“那就谢谢了!”
吃过西瓜,男人进了卫生间已经开始拆卸原来的马桶和面盆。女人却说,“叔,旧马桶和脸盆是你们拆还是我们拆?”
我说:“当然要你们拆了!”
女人又笑着说:“叔,拆旧的要拿钱,我们只负责按装新的,不管拆旧的!”
我一听怪了,买马桶和面盆的时候说好是负责安装的, 我有些不理解,便问道:“怎么还要钱?”
女人说:“叔,都这样,我们不管拆旧的。”
我又问:“多少钱?”
女人说:“叔,如果再让我们运下去,五十。”
我说:“少点行吗?”
女人说:“叔,四十吧!”
我说:“三十,赶快干吧!?
女人笑了,说:“我看叔你挺好,三十就三十,其他家都是五十不能少的!”
我看了看那女人,穿着很是得体,虽说是个农民,却十分精明。嘴巴很甜,说话干脆利索,一口一个叔地喊着,令人听起来很舒服。但也看出,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一点小利,想多要一点钱。又考虑他们也不容易,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和他们交谈中,知道他们是两口子,又听出他们的口音是河南东部的,我说:“咱们虽不是一个省,也算是近老乡。”
女人一听我认他们是老乡,说的更好听了:“给叔你干活不会多要钱,还一定得干好……”我边给他们聊天边又给他们烧水,并放了很好的茶叶,还不停给那男的让烟抽。马桶和面盆很快安装好了,女人又说了:“叔,我给你说清楚,面盆原厂配的水管不够长,还得接,一个热水管一个凉水管,俺拿来的都是好的,防爆还防老化,多少年都不会坏,不会给叔用质量差的,就是贵点,你看咋办?你去买也行。”
我问道:“好的多少钱?”
女人说:“不会多要,一根三十。”
我一听笑了,同时心里说:“价格我很了解,一根至少又多要十块钱。”因为很急,不用他们的还得上街去买,就答应用他们的,女人一听要用他们的,赶快让她男人装上了。活干完了,我付钱给他们,女人喜滋滋地又说:“叔,不好意思了,我收钱了。”
我说:“不客气,该收就收!”
他们收钱之后收拾工具,我一再提醒他们不要落下什么东西,又把他们送到楼下回来之后又看了看刚安装的面盆和马桶,心里想:“那女人甜甜的嘴巴,虽然让他们多赚了几十块钱,但不令人反感。”
家里液化气热水器废气管道需要安装,我估计五公分直径的管子就差不多了,就去买了。卖管子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也是河南人,她口口声声地说是老乡,还说照顾我,十五块钱一根买给了我。我拿回来一看不能用,又找他调换直径十公分的,她也很同意,还说是质量最好的,每根得加三块钱,只是进货价,一分不赚,我当然高兴。她又说要专门开车给我调换,要我出二十元的汽油钱,我坚持给十块,她也同意了,这样算下来合二十四块一根。等管子拿回来一看质量也并不是最好的,很容易断裂。因为不够用,我又去金五星建材市场购买,才十三块钱一根,质量还很好,这时我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管子备好了,墙上需要打一个直径十公分的洞,又不知道如何联系。正犯愁间,我打开家门抬头一看,楼梯道里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小广告从上到下都是。有专业疏通打孔的,有修家电空调移机的,有家庭保洁的。再仔细看,小广告虽然很多,我在几平方的墙上一共数了二十八个小广告,同一家的就有七个。我按小广告的电话试着打了一个,一个男人接的,河南口音,要价一百,讲了半天降到九十,再少就不干了。我又打了第二个电话,还是河南的,坚持要一百。我又打了第三个电话,是一个女人接的,我一听口音便问:“你是河南的?
女人说:“是!”
我说:“咱们也算是老乡。”然后又说明需要打眼,女人一开始也说一百,我讨价还价给八十,女人说:“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八十就八十。”她又问清地址以后说:“马上派人过来!”
一个四十来岁脏兮兮的还带着一身的汗臭味的男人很快来了,他问我在哪里打眼,我交代了地方,他里外看了看说:“我干不了!”
我问:“为什么?刚才联系时说的好好的,又为什么干不了!”
他说:“你的墙两面有瓷砖,墙又厚,很难干,八十不行!”
我听他这么说,一种厌恶的心情油然而生,心里说:“河南人就是刁滑,不讲信用!”我忍着内心的气氛说:“你要多少钱!”
他说:“一百二!”
我说:“九十!”
他说:“干不了!”
这时,我太太一看气愤地说:“你们河南人就是不行,你走吧,不让你干了!”
男人听我太太要赶他走,再不说干不了了,只是说难干。他们在争论的同时,我似乎悟出一个道理,再联系也跳不出河南人的圈子,也是一个样,便说:“一百,愿干就干,不干走人!”
男人看我也有点生气了,也不再坚持一百二了,便开始干活。我太太气呼呼地说:“你打坏了墙不给你钱!”
他说:“你放心,保证打不坏,打坏不要钱!”没有几分钟,墙被打通了,墙上的瓷砖也被打掉了几块。太太说他,他强词夺理,怨天怨地,就不怨自己,连一句抱歉的话也不说。这时,我更感到他恶心,希望他马上离开,便拿出一百元塞到到他口袋里说:“你走吧!”他走后,我看着打掉的几块瓷砖更是不快,心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们这些人都是先低价把活揽下来,干活时再讲条件加价,虽弄得你很不高兴,也得让他干。
在我住的小区一条路的边上,我看到一大车的西瓜,一男一女正在吆喝着叫卖。我把车停在路边,太太下车挑选。我站在一边观看,最后要了一个,又要了半个。那男人称过之后大声说:“十三加二十五四十八!”我一听不对,并没说话,只是笑,知道那男人是耍小计俩,看来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因为他拿错的当对的说的很顺溜,是在利用错觉唬人。如果你发现了就不会被唬住,不发现就要被唬住。一天有几个人以误将误,就会多捞几十元。夫人听后也很愕然,感到不对,想了想一下说:“你咋算的?是不是数学没学好?”男人听后面不改色心不跳,装没听见,照样忙他的生意。夫人拿出钱给他的时候,他不说四十八了,按三十八收了钱。我给那男人半玩笑地说:“你真会做生意。”男人也不在乎只是笑了笑。
又过了几天,他还在哪里卖西瓜,我走上前说:“哎,老乡,买两个西瓜,拣好的。”他给我拣了两个过完称说:“三十七元三毛,三毛不要了!”我说:“对吗?”他大大咧咧地说,你自己称!”我把两个西瓜放在电子称上一看一点不差。我又开玩笑说:“这次没坑我!”他又大大咧咧地说:“咱从来不坑人。”我又和他调侃了几句打了个招呼走了。
在小区的菜市场上,那是在四月份,一个河南口音的妇女守着瓜摊,我问:“是大兴西瓜?”
妇女说:“啥大兴西瓜,大兴西瓜还没下来,都是冒牌货,山东的!”
我又问:“为什么冒充啊?”
妇女说:“大兴西瓜有名呗!”
我看看那妇女,黝黑的脸上带着诚实。顿时我心里说:“都说河南人不诚实,其实不然,诚实的大有人在。从此,我才知道当时市场的西瓜都是山东的,然而,除了那个妇女之外还都说是大兴的。
一星期之后,我又在在另一个西瓜摊上买西瓜,摊主也是河南人,我便问他:“在北京卖水果的都是河南人?”
他说:“不能说全是,百分之七八十都是!”
真像他说的,这些天,我在西城的三里河住。一个骑车卖水果中年男子,也是河南人,我见到他总是啦上几句,问他的生意,问他来北京多少年了,问他家里的地谁种,家里的孩子谁管等等,他都很诚实地回答。过后,我又说:“你们河南人也算是给北京做出了贡献。”
他谦虚而又认真地说:“有啥贡献?还不够添乱的!”
在医院产房的走廊里,一个农民模样的小伙子带着期待而又兴奋的表情靠墙根蹲着,看样子十分憨厚老实。我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便与他闲聊。通过闲聊,知道小伙子是河南人。二十六岁。他是等产房里的媳妇生孩子。已有一个女儿。他说他在我住的小区菜市场里卖菜,来北京好几年了,是跟他父亲来的。还说他家的姑姑,叔叔,舅,姨都在这里卖菜。还诚心诚意地说今后吃菜去他那里拿就行。
闲聊半天之后我便和他告别了。几个小时之后又见了他,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媳妇生了,是个女孩,我向他祝贺的同时问他:“又是个女孩你高兴吗?”
他憨厚的笑着说:“高兴,男孩女孩都一样!”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去菜市场买菜,有事没事都去他的菜摊看看,见面后相互问候着,问他孩子长的啥样了,问他生意怎么样,问他媳妇是不是只带孩子……。几天不见他还挺想他。他见到我也是同样,总热情地说:“叔,你想吃什么菜自己拿,咱卖菜,别客气!”他还告诉我哪个摊位是他父亲的,哪个是他姑姑的,哪个是他叔叔的……,光他家的亲戚就七八个摊位。
前些日子,还是在这个菜市场,我买一个妇女的大葱,一听也似河南口音我问她:“这个市场有多少河南老乡的摊位啊?”她说:“一百多个吧,这个市场是我们河南人承包的。”
在另外一个小早市里,每天一早,几十个小菜摊、鱼摊肉摊、鸡蛋摊、水果摊、还有杂货服装等待就摆上了。顾客多都是附近的居民。我也常来这里买菜,也当做遛弯的好去处,即使不买在小摊间走走也别有一番情趣。时间长了,和他们拉呱知道这些小摊主多数也都是河南人,而且都是亲戚,大概也是为了互相照应,都在一起。
我住的小区一个超市的门口,有个买菜的地摊。摊主是个男人,四十来岁,瘦瘦的,也是浓重地河南口音。他每天下午出摊,生意挺好。看来他来北京已有好多年了,因为这个小区的北京人都和他很熟。有一天,我去他摊上买菜,他十五六岁的儿子给他帮忙。几个北京人故意你一嘴他一嘴给他开着下流的玩笑,问他昨天晚上“干那事”了没有。问他老婆的“感受”怎么样,又“叫唤”了没有‘问他干那事“带套”了没有……。他看看那几个男人又看看身边儿子只是嬉皮笑脸地笑,不敢吭气。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口之力。越是看到这种情况,那几个北京人就越逗他。憋了很长时间他才说了一句:“收了摊请你们喝酒。”那几个北京人好像达到了目似地说:“说话算数?”他嬉皮笑脸地又看了看儿子再看看那几个北京人说:“算数,都滚吧,别胡咧咧了!”那几个北京人乐呵呵地走了,他还是忙他的生意。
我在三里河也住了一些日子,一开始都到超市买菜。我早上出去晨练,看到一个小胡同里有个很小的小菜市场,虽说十来个小地摊,人流却熙熙攘攘,菜的价格也不高。很有农村集市的风味。通过买菜和他们交谈,也都是河南人。
在马路边也常看到一些女人坐在地上,抱着孩子,面前铺一块塑料布,上边放几把青菜,也有野菜,她们会用河南话吆喝着说:“自产的,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大概是大家相信她宣传的原因,菜很少剩下,不长时间就会卖光。我有时也买她们的菜,和他们聊天。知道她们一般都是在城乡结合部租一间房子先把家安好,再租二亩北京人不愿种的地,种一些蔬菜出售,一年下来,用他们话说:“比在家种地强。”今天,我见一位妇女买菜,和他聊天,她和她老公来北京快二十年了,租了四亩地,建起了塑料棚,一年下来至少收入十来万。孩子也都结婚了,都在老家工作。我问她们想回家吗?”
她说:“想是想,就是回不去,这里有一大摊子呢,不舍得的丢下!”
听她的意思,不想回去,也可能是在北京待的时间长了,不想再回到寂寞的农村。由于北京城的发展和大量的开发,周边农村的土地被征用了。老百姓也拿到了不少补偿,由原来的农民变成了有钱人。这些人有了钱开始了游手好闲,搓麻打牌,养鸟遛狗,不想再种地了,就租给了河南人。目前北京的城乡结合部,空着的地是等待被征用的,种菜的地大多数都是河南人租种的。
北京三环以内,只要你在路边的报亭买饮料,买报纸和杂志听到的也多是河南口音。一天晚饭后我在阜城门外大街遛弯,在一个报亭前停下,问了一声“是河南老乡吗?”报亭里一位三十多岁男人很热情地说:“是,过来了?”他指着报亭外的凳子说:“坐吧!”我并没坐下,便站着和他拉呱,他媳妇也主动的和我说话。他说他全家来北京七八年了,是亲戚把这个报亭转让给他又回老家种地去了。可是,亲戚已不适应农村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又回来了,还是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报亭生意。我问他河南老乡有多少人干报亭,他告诉我,三环以内的报亭,百分之八十都是河南人经营,其他省份的也有,但很少。他媳妇还告诉我,现在的生意不好干,赚不多了少钱,就是比在老家种地好点。还说原来一张一百元的电话卡赚五六块,一天能卖几十张。现在的利润才几毛钱,还卖不多。自从认识他们之后,我每次遛弯都去那个报亭,他们老远看到我都热情地打招呼。
古玩收藏是我的爱好之一,曾迷恋过几年。这些年虽说不那么迷恋了,但仍然喜欢逛古玩市场,更喜欢逛那些席地经营的小地摊。在我住的小区一条路的路边上,几十个古玩小地摊一溜排开。说着河南话的女摊主们在路边的树林里的树上拴上吊床,荡来荡去地躺在上面闲聊。男摊主们则在树林里抽烟打牌,好像都对他们的小摊不那么经心,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表现的都是十分悠闲。一天早晨,我遛弯来到这里,一个中年男人正坐在那里吃早点,他身旁的车后背斗敞着,我一看都是古玩,便说:“这是你的车,准备出摊?”
他说:“是!”
我说:“发财了,车都买了!”
他说:“发啥财啊,瞎混呗。”
我说:“这可不是瞎混,做这种生意真不错,能学很多知识,最后也能淘换几件真东西。”
他递给我一个马扎让我坐下,我也没客气,便和他啦了起来。我们拉呱的同时,一个女人在一旁的地上铺上了一块红布,又到他车里来拿东西,我问他是谁,他说是他媳妇。从此,我才知道这些男男女女里面都是两口子,而且每人一个摊。也都发了财买了车。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看地摊上的东西,明知道真货不多,甚至根本没有也总想看看。一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正在出摊,我看他摊上已经摆上了几对文玩核桃,我拿起一对在手里盘了几下问:“多少钱?”
他信口说:“七百!”
我说:“少了卖吗?”
他又说:“六百!”
我听到这里心中想道:“真敢狮子大张口,张嘴就是六七百。”但我并没有表现出来。他问我还喜欢啥,我说喜欢字画、瓷器。他就让我看他的一堆的“破纸”,我打开一看,齐白石的《对虾图》,吴冠中的《江南小景》,启功的书法……都是一些低水平的仿品,哪一幅都要五六百。我问他哪里来的,他吭哧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看过之后又给他放好,他看我没有想要的意思又说:“有一件真东西是刚弄来的。”说着打开一团报纸露出了一个沾满泥土彩陶女士佣,说要三千,我懒得看,让他又包上了。然而,我并没有走,便和他啦起了家常,而且拉得很投机。好长时间过去了,我看看表已经十一点了,便起身告辞,当我走出十几米听到他大声说:“哎,老乡,这对核桃你拿去玩吧!”
我举起我手里的核桃说:“我有,谢谢了!”
像他们这样摆地摊买古玩的河南人在北京很多。潘家园,十里河,雅园国际以及各旅游景点等都有。总之,只要看到古玩地摊十有七、八都是河南人。也有混得比较大发的,在古玩市场租了房子,开起了装修讲究经营古玩的这个“斋”那个“苑”等高雅的名号。我在一个河南人的店里看上了一对文玩核桃。品种不算名贵,但形状很好,要价五百,讨价还价最后四百,少一分不卖。我决定不要,走了,他并不在乎我的离开。也不知到为什么我鬼使神差地走错了路,又转到了他的店门前,我想离开。他却说:“再进来看看吧!”进去之后,我们又扯起了那对核桃,他说:“你不要没关系。”我开玩笑说:“都说你们河南人聪明,你也很聪明。”他听出我是给他开玩笑,便说:“也不是每个河南人都不怎么样。”听他的话之后,我又看了看他,完全不像一个刁滑和坑蒙拐骗的人,倒像一个本分的生意人,最后,我还是买下了那对核桃。
离我住的小区不远有个村庄,也是我常去遛弯和钓鱼的地方。这个村建了一个约宽有百米,长有三四百米大院子,院子里又建了很多厂房,都租给了河南人。因此,这里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在北京的河南村。一天到晚院子里男女老少,鸡鸭鹅狗,车来车往,叮叮当当很是热闹。他们自己说,家家户户都是从事旧家电回收,复新,维修然后在销往各地的生意。他们住着简陋的房子,吃着凑合的饭菜,干的却是辛苦的活。他们还说,在北京干这样的地方有几个,也都是河南人,这里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我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从内心里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精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佩服他们四海为家而且又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这里的男人们吃过早饭开车出去四处收购旧家电,妇女们在家一天到晚地干着自己能干的活。一台破破烂烂旧家电到他们手里,很快就被他们打理的干干净净如同新的一般,然后再拿到旧货市场去卖。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旧货市场就是这里的销售点,在这个很大的市场里,绝大多数也都河南人。原来,我听说河南人复新旧家电都当做新的卖,都是坑人骗人的。现在,我不这么看了。他们并没坑人,也没有骗人,他们都是凭着自己的辛勤换取相应的报酬。他们不但自己赚了钱,也让用户省了钱,而更重要地做到了废物利用,物尽其用,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这里卖的旧家电很便宜,一台好好的海尔滚筒洗衣机才三、四百元,一台抽油烟机才一百多元,一台不错的彩电才二、三百元,因此大家常说:“在这里花两千元家电全部配齐!”此话一点也不假。前两天,家里的油烟机接油斗坏了,打听了半天,才找到这里,却只花了二元钱就买了一个新的。
这时前几年的事了,奥运会刚结束,我去奥运村再次游览。在玲珑塔地铁站不远处宣传栏下,七八个农村模样中年男女津津有味地吃着盒饭,被我看在眼里。我便对他们说:“你们吃你们的饭,我给你们照相。”一个男人爽快地说:“你照吧!”说完,还是继续吃饭。于是我从几个角度拍了几张片子之后说了声:“谢谢!”便和他们拉起了呱。得知他们都是河南人,也都是夫妻,以打零工为生,是奥运村管理处临时雇来搞绿化的。这里的活干完了再到劳务市场等待下一家的雇佣。回到家里,我赶快处理照片,然后发到了网上,题目是《农民工的午餐》。今年初春,我到月坛公园去玩,看到十来个中年男人栽树,我问他们家是哪里,他们说:“河南!”
春节到了,在我住的一个小区里,一个三十七、八岁女人穿着一身整洁的物业蓝色工作服,还简单地化了妆,在认真地打扫楼梯,我问他:“咋还不回家过年啊?”
她边干活边说:“回不去,越是春节越忙!”
我说:“你是河南的吗?在这里干物业的多吗?来北京几年了?”
她说:“是,多数是我们河南的,来北京三年了。”
春节过了,大家还都在享受着新春假期的清闲和快乐,她的身影却仍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我的车脏了,便开去洗车房洗车。我看到洗车房一旁有一家补轮胎的,我给一个正在打牌的年轻人说:“我的车左前胎气有点不足,你看看是咋回事?”那个年轻人啥也不说就卸轮胎。我说:“到底咋回事啊?”
他不冷不热地说:“扎破了!”
我说:“如果真要补得化多少钱?”
他还是不冷不热说:“不好说,看看再说!”
他很快卸掉了轮胎,又赶快把轮胎提到了屋里,马上又提了出来说:“扎了两个窟窿!”
我听后说:“不可能吧,只是气有点不足!”
他又说:“不信你自己看!”
他在轮胎上又喷上了肥皂水,看到两处呲呲地冒泡。这时,我更感到奇怪了,像这样的速度漏气,不出百米就要跑光,我明明开着来的怎么到他手里就有了两个窟窿,我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怀疑他做了手脚。他看我怀疑他,赶快说:“是补还是不补!”
这时,我断定是遇上赖皮了,不补又走不了,只好说补。他又说了:“一个窟窿八十,两个一百六!”
我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一只轮胎才值多少钱?补一补就要一百六,其他地方都是十块!”
他狡辩说:“我的补丁好,都是进口的,有英国的有法国的!”
听他净说一些根本不靠谱骗人的鬼话,我懒得和他理论,只好自认倒霉气愤地说:“两个窟窿一百,赶快补吧,不行我用备胎!”
他不再说什么,便开始补胎。这时,我还是非常气愤,但只是在心里。
停了一会,我稳定了一下情绪说:“听口音你是河南的吧?”
他说:“是!”
我一个亲戚来家里看我,吃饭间说到他亲身的经历。一个河南人借了他五万元钱,说好三个月归还。三个月过去了,那个人根本没有还钱的意思。亲戚与他电话联系,开始还接电话,后来连电话也不接了。跟亲戚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一天他被亲戚逮住了,把他堵在屋里,不还钱不让它出门。他说是非法拘禁他,便报了警,警察来了一问情况,便训斥他说:“你欠钱不还,不让你出门活该!”
亲戚气愤地说:“你们河南人就是不咋样,赖皮!”
警察一听又埋怨我亲戚说:“也怪你,你明知道他是河南人,为什么还要借钱给他!”
尽管,河南人为北京做出了贡献,但名声却不好。有些河南人不敢承认自己是河南人。再说,历史上就有:“山东响马河南贼,小偷小摸出安徽”的说法,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少数人坏了河南人的名声。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新版《河南人怎么了》这首歌虽然是搞笑的歌,但歌词说得好:
……
不要以为自己坑蒙拐骗的技术是第一
其实这样骗来骗去还是害了自己
你们那样活着可以不要脸皮
搞的我们老乡们都声名狼籍
哪怕你们认为活着已经没有意义
但是拜托你别再败坏河南的名誉
其实不好的风气 只是少数人的问题
希望大家别把所有河南人都规划进去
……
目前,社会上对河南人的看法不好,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在我接触的河南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好的。至于收废品的安装洁具的在墙上打眼的想多赚点钱,在目前的经济社会里很正常。卖西瓜的把“十三加二十五十四十八”,也只不过耍了点小伎俩,你小心不上当也就过去了。买古玩的买卖赝品,漫天要价,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也是这个行当里的普遍现象,因为古玩没有价格。再说,人家也没按真品要价,然而,如果你有一双慧眼,也就不会花冤枉钱。这些现象,也不只是河南人这样,恐怕在我国各个省份都有。至于破烂王的非法行为,补轮胎年轻人赚取黑心钱。借钱不还的赖皮是不能原谅的,但也只是少数。我们应该看到买菜小伙子和绝大多是买菜人的都是真诚的,也应该看到那些凭着勤奋获取报酬的好人,也不能忘记那些默默无闻地打零工和牺牲春节假期在物业工作的河南人……。不但在北京,在全国也是一样。特别在南方,河南人的勤奋也感动了很多人,打工的河南姑娘被老板看中娶作自己儿媳妇的不少。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弟弟也是娶的河南姑娘作媳妇,至今还是低调为人,老实做做事。
在北京,出门就能遇上河南人,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底北京有多少河南人,很难说清。不过,2004年ccty消息,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达350万,其中河南人占了50万。时至今日,又是八年过去了,在北京的河南人肯定远远超过了50 万。目前,有人估计有120万,比真正的老北京人还要多。
河南人在北京的人数众多,他们不但是为了自己生存的更好而努力着,也给北京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各种方便,也说明北京已经离不开他们。记得多年前就人说过,假如河南人一夜之间全部离开,北京的生活就要乱套,可见河南人给北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希望河南人再接再厉,继续贡献,走向文明,完美自己。也希大家消除对河南人的偏见。因为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应该亲如一家,不分远近。
-全文完-
▷ 进入孔夫子同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