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快放假的缘故,今天竟然没什么活儿,如此闲暇,所以就没事上来瞎掰掰几句。
曾经有一阶段,很是痴迷心理学,总想在那些厚重的文字背后窥看出不一样的人生境界,或者说,我多少有些想要通过心理学去探究这个世界本源的意味。然而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原因无它,只觉心累。可是还是有一些东西留了下来,在我的生命里若隐若现的存在着。
昨晚和朋友聊天,谈及很多事情,关于未来,关于人生,关于棱角,关于态度,关于感情......自然,聊得最多的还是感情。
突然就想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不提学术界对这个理论的褒贬不一,我自己倒很认可这五个需求层次,只是对这从低到高的排列有些不同的看法。诚然我们是要最先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可是与此同时,其它位面的需求也是一并存在的,只是比较起来,分量轻重略有不同而已——有的更看重情感,有的更注重安全,有的更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总而言之,我们在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同时,对于安全,对于情感,对于归属,对于尊重,都一并重视,一并希望可以满足。大概只有在自我实现这个范畴上,才会显现出很大的区别来,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积极抑或不积极。也因为我们对这些需求的重视,因为有些需求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因为这些,才有了种种快乐和种种烦恼——因为未来,因为态度,因为情感......
其实就感情而言,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只是太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明白也很难做到,尤其是喜欢黏人的人,包括我在内。
当我们和自己所喜欢的人靠近时,总想知道对方更多,想了解对方更多,想让对方迁就你,按照你的意思做,甚至于想控制对方。所以不知不觉间便以自己的喜好向对方提出种种要求,一再进逼,让对方受不了,进而觉得失去空间和自由,感到窒息难受。可这时候我们自己往往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总认为自己的要求很合理,而其实却是在制造压力,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谁,如果老被别人要求着、控制着,都会想逃避、想清静。
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不希望别人管着我们,却又总是因着爱的名义,打着爱的旗号,甚觉理所应当的介入了别人的世界,干预了别人的天地,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和自由。
“我是他的谁谁谁”,仿佛天经地义般理所当然,自行为自己的角色赋予了无限权力。可是事实上,我们真的有这个权利去干预别人吗?哪怕这个人是你的爱人,是你的亲友,是你的至交,是你最亲近的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界观,对待事情,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不一样。我们可以给予建议却不能横加干涉,因为心同此心,情同此理——我们都不希望别人管我们太多,干扰我们的世界。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都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往往、常常干预家人,制造矛盾。
当有一天你触碰到对方的底线的时候,当彼此之间的关系恶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被管被干预的一方心里已经积压了太多的不满甚至愤怒的时候,那个时候,不管你再做什么都没用了,即便是有作用,起到的也只会是负面作用,甚至是什么都不做,都会让对方觉得不满甚至厌烦。
如果事情真的恶化到这种程度的时候,那就拉远彼此之间的距离吧。减少彼此见面的机会和时间,让彼此都透透气,给大家一个缓冲的时间。彼此都可以趁这个机会回到自己的角落,冷静下来,心无旁骛,直面自己的内心。
管人是心瘾,虚耗自己和别人的能量。再亲的关系也应懂得保持距离,不再纠缠在天天见、天天管的困局中,把紧张的关系和执著的心瘾放松下来。待双方的正面能量回归了,才有能力看清楚道理到底在哪里,才有客观的自我反思力,才有解决和改善问题的机会。或者你会发现,当没人给你管或管你时,你会变得更包容,会更珍惜彼此在一起的和谐时光。
人靠在一起感到安宁才是幸福,黏在一起彼此疲累相互埋怨便是孽。关系再亲,也应有自己的意愿和生活方式,并尊重别人的意愿和生活方式。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谨以此文写给那些正身处磨合痛苦期的朋友们。
-全文完-
▷ 进入独自旅行的葡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